简介
复活节,即主复活日,是西方一个意义重大的节日,通常定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首个星期日。基督徒们视复活节为象征生命轮回与美好愿景的节日,用以纪念耶稣基督在公元三十至三十三年间遭受钉死在十字架之苦后,于第三天获得重生的事件。
复活节期间美国家庭的饮食颇具特色,常用羊肉和火腿作为主要食材。彩蛋是复活节的标志性物品,旨在为人们增添欢乐——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彩蛋设计精巧,装饰华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时令变换带来的喜悦。
由来
《圣经·新约全书》中提到,耶稣最终被钉死在木架上,两天后遗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这个名称。复活节是基督教最核心的节日,其意义比圣诞节更为重要,节日的宗教源头和日期源自以色列。根据《圣经·马太福音》的描述,耶稣在木架上遭受刑罚并离世后三天出现复活,由此产生了这个节日。史家依据《圣经》内容,并参照当时以色列人庆祝逾越节的时间,得出结论,春分日(3月21日)之后首次出现的满月后的星期天,即是《圣经》所述耶稣重生的日期,这个日期每年都不同,因为春分日并非固定不变,所以复活节的具体日期也难以确定,不过庆祝时间通常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这个范围之内。
基督教认为耶稣基督牺牲生命是为了洗清人类的过错,耶稣基督的遗体获得新生是为了让教徒获得不朽的生命,所以,在基督信仰体系里,复活节拥有无比重大的价值。
英国多数节庆活动都有宗教背景。复活节定在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周日,当初是为了庆祝西亚异教神祇巴力同父异母的妹妹亚斯塔路降临人世,亚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妇。据说巴力听说妹妹亚斯塔路是从一枚天鹅蛋里出生的,就到灌木丛中寻找,发现后便将其抱在怀里,最终孵出一只兔子,这只兔子长大后变成了一位女子,她与巴力共同生活,后来在巴力遇到危难的时候还曾救过他复活节图片,英语词汇的起源与亚斯塔路有关。
复活节吃火腿
复活节期间,美国人吃的食物很有特色,主要包含羊肉和火腿这类食材。吃火腿的习俗,传说是由英国移民传来的。英国人最初以食用火腿,来显示对犹太人禁止食用含血的肉类这一规定的轻视。如今,火腿已经成为复活节期间的传统食品。不过,现在人们在复活节时,也常常会吃复活节专用罐头。
餐食
复活节吃羔羊肉
欧洲不少国家在复活主日的主餐都会吃羔羊肉,因为祝圣羔羊的仪式,能够让人想起摩西依靠羔羊的血,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这羔羊后来被称为逾越节的羔羊,正是耶稣的象征,他是上帝的纯净羔羊,通过他在十字架上留下的血,让人类得以洗净罪孽,摆脱魔鬼的控制。羊腿也是传统食物之一,民间流传一个故事,说上帝曾考验亚伯拉罕的真心,要求他献上唯一的儿子作为祭品,亚伯拉罕内心十分煎熬,但最终选择遵从神的旨意,当他准备动手时,天使及时出现阻止了这一切,于是亚伯拉罕转而用公羊替代儿子献祭,从此以后,用羊祭拜神灵便成了这个节日的固定仪式。
复活节吃面包
面包让基督徒联想到耶稣是长存的鲜活食粮,在许多欧洲国家,复活节时会专门制作特别的节庆面包,面包上印有耶稣基督的符号、十字架,或是羔羊的图形,借此追思基督。
复活节吃兔子形状的食物
复活节的另一个标志是小兔子,因为这种动物能够大量生育,人们把它当作新生命的孕育者。庆祝活动里,大人们会绘声绘色地跟小朋友们讲,复活节彩蛋能够变成小兔子。不少家庭还会在花园或草坪上放置一些彩蛋,让孩子们参与寻找彩蛋的乐趣。节日里,装有小兔和彩蛋的装饰品非常受欢迎。商店售卖多种形态的小兔和蛋形物品,小型食品铺与甜点店里也堆满了巧克力制作的小兔和蛋状物,这些“食品小兔”表情十分讨喜,彩蛋造型各异,口感甘甜,作为礼物送给他人也非常合适。
节日彩蛋
圣诞节日刚结束,复活节的巧克力彩蛋便在甜品店中陈列开来。其中体型最小且图案最为基础的款式售价不高,孩子们能够用零用钱轻松购得。这个阶段市面上的彩蛋主要有两种类型。尺寸较小的一种称作方块糖,长度略超一英寸,外覆一层薄巧克力壳,内里是香甜松软的糕体,最后再用多彩的铝箔纸塑造成各种形态。还有一类是空心的,个头稍大,通常比鸭蛋要大些。里面什么都没有,外面只有巧克力壳包裹着。只要弄碎壳,就能吃到巧克力片。复活节快到了,糖果店的玻璃窗会摆满比这个更华丽的彩蛋。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玩具,专门用来招揽小朋友。玩具上点缀着毛茸茸的羊毛做的小鸡,小鸡的嘴和脚都贴在底卡上。幸运的孩子可能从亲友那儿得到好几种这样的礼物。
复活节彩蛋意在使人愉悦——诚然如此!这些彩蛋制作精良且装饰华丽,它们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盼,同时亦传递着时令变换的欢欣。
从前,不少欧美国家都会举办隆重的复活节宗教仪式,参与者们披着长衫,手捧圣架,光脚行进,他们模仿基督教典籍中的角色,吟唱赞美诗庆祝耶稣重生,现在节庆游行不再有那么多宗教意味,反而充满了欢快的氛围,带有鲜明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美国游行队伍里,既有穿西部服装表演踩高跷的滑稽演员,也有招人喜欢的米老鼠卡通形象,它总是出现在人群中,增添欢乐气氛。英国游行活动则侧重展现本土文化和传统习俗,参与者们装扮成风笛手和皇家卫兵,这种特色表演深受游客喜爱。复活节期间,人们纷纷添置新装,以示庆祝。以往,基督教信徒会在节日前去教堂接受洗礼仪式,完成这一宗教程序后,就会换上崭新的服装,共同迎接耶稣复活的喜悦时刻。人们至今保持着换上新装的传统,原因是相信节日若不穿新衣就会遭遇厄运。复活节期间贝语网校,大家还会把住处彻底清扫一番,以此象征崭新的生活即将展开。
节日里,大家遵循老规矩,把鸡蛋煮熟再染上红色,象征天鹅流血,也寓意生命女神降临时的喜悦;大人小孩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用彩蛋玩起游戏;他们把彩蛋放在地面上或土坡上滚动,最后碎裂的蛋就算赢,赢家能获得所有参与者的彩蛋。这项活动十分平常,即便是白宫,在复活节期间也会举办此类游戏,只不过在此地是将彩蛋放置在草地上滚动;人们认为,彩蛋在地面上反复滚动能够让恶魔持续惊惧、备受折磨。这种习俗源远流长,鸡蛋是复活节的标志,因为它象征着新生命的到来,人们坚信新的生命必将从中破茧而出。
节日意义
复活节那天,依照先前的说明,本来没有专门的弥撒仪式,因为前一天的守夜活动通常会持续到复活日早晨。信徒们会在复活日当天的弥撒中参与庆祝。这可以看作是对耶稣复活的进一步庆祝。考虑到有些前来参加弥撒的教友并没有参与前一天的礼仪,所以讲道时需要强调守夜礼的意义,特别是要解释祭台旁边的复活蜡烛,让教友明白逾越奥迹的各个阶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弥撒经文传递的是教会对于耶稣复活所抱有的强烈赞叹和欢乐感受。进堂咏率先宣告了耶稣已经复活的佳音,即“主确实复活了,阿肋路亚”。今日主祭在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后经以及颂谢词等环节中,都着重阐述了逾越事件与信徒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庆祝这个节日,我们不仅是为了追忆耶稣的苏醒,也是为了体验他历经死亡之后所达到的辉煌新生。复活节的礼拜仪式里,收录了十一世纪时王廷神职人员魏玻神父所创作的一首圣歌,在复活节后的八天里被反复吟唱或宣读。这种中世纪兴起的宗教剧形式,正是从这首圣歌中获得了最初的灵感。魏玻的诗词无意间为复活剧呈现了极富生机的画面:—玛利亚复活节图片,可否告知,你在行进途中遭遇何物?—我见到永生耶稣的墓穴,以及他苏醒后无与伦比的神采,—又见到天使的见证,还有汗衫和裹尸布。—耶稣说「我的期盼—已然苏醒,他将要领先你们前往加利利。—我们确信,耶稣确实从死者中再度兴起。
古代时期,基督徒们都在黎明时分欢庆复活节,相传太阳会在节日的早晨跃动三次,以此彰显耶稣复活的荣光,穿破云层的光芒仿佛天使在翩跹起舞。欧洲民众常在复活日破晓时分涌向荒野或山巅,观赏初升的太阳,天色微明之际便鸣放礼炮与敲响钟声,乐队和圣歌队齐声高唱阿肋路亚与赞美之曲,庆祝象征耶稣得胜的朝阳冉冉升起。至今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仍保有这种清晨致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