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年前,二百二十三名古巴青年,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抵达中国接受飞行与航空技术训练。两年内,他们全部按期学成返回,为古巴空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五十七年过去,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们贝语网校,时常相聚,在欢声笑语中追忆那个赋予他们飞行梦想的故土,许多难忘的经历总是聊也聊不完。
今年九月,首批古巴老兵到中国学习飞行和飞机维修技术,他们在哈瓦那中国城重逢,庆祝与中国的留学交流五十七周年,这张照片记录了这一时刻。
中方对古巴学生关心备至
1961年,古巴推翻了亲美独裁统治,革命刚刚取得成功还不到两年,为了加强新生的政权,古巴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动员了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加入军队,去学习先进的技术,为国家贡献力量,古巴的许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军,经过空军方面的挑选,当年9月,共有223人,分成了五个批次来到了中国,他们成为了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建立起外交关系之后,最早来到中国进行学习的古巴学生团队之一。
那个时期,只要国家发出号召、革命提出要求,无论让我们前往何处,都会立刻服从。74岁的亨利·佩雷斯,这位曾担任古巴战斗机飞行员培训学校校长的退役飞行员,追忆起自己17岁时,出发的时间和目的地都无从知晓,更未曾料到,后来会在中国达成成为空军、翱翔蓝天的夙愿。
动身前,这些青年前往古巴革命圣迹马埃斯特腊山,多次挑战古巴最高山图尔基诺山,以此证明自身卓越的体能和刚毅的意志。荣获“五山”的殊荣后,他们飞往地球的对岸。体检信息显示,117名预备飞行员前往山西临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接受训练,106名预备飞机机械师则前往辽宁沈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进行学习。
佩雷斯在2005年所写的《从“五峰”到北京》一书中古巴留学,记述了自己在中国留学两年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佩雷斯回忆起刚到临汾时的情景,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放眼望去,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充分的耕种和呵护”。从街上人们整齐的服饰、车辆井然的变道中,他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条理性与自觉性。他清楚记得一个令人称奇的小细节,就是学校里配发的那些制服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如同是为他们专门打造一般,简直如同用戒指套手指般严丝合缝。他坦言,在长达35年的军旅生涯里,他曾穿过来自多个盟友国家的军服,却从未遇到过如此一穿就完美合体的情况。这种细致入微的关照,在他看来,正是中国人给予古巴学子无微不至的体现。
他还在著作里记录了从众多简短篇章中获得的新感悟。某次,晚餐刚结束,他的碗里尚有几粒米未动,中国的负责人询问他是否完全吃饱。他想起长辈们自幼教导,即便饥饿也不可将碗底舔净,以此体现个人涵养。因此,他声称已经吃饱。负责人帮他清洗了餐具,顺便将剩余的米粒吃掉,借此向他阐释了积少成多的意义。他感到十分意外,由此领悟到珍惜粮食的必要性。从那时起,到如今,他吃多少就取多少,之后再没糟蹋过粮食,他这样记录下来。
佩雷斯表示飞行领域非常耗费钱财,中国在那个时期经济状况不佳,却仍然毫无保留地援助了古巴。他从陌生到融入当地,从敬仰到感恩,经过岁月的沉淀,在中国求学的经历逐渐成为他心中珍贵的记忆。
“中国人”成古巴空军中坚
中国人不仅指引我们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还引导我们成为更完善的人。75岁的前古巴航空公司高管曼努埃尔·罗哈斯至今不忘,在寒冷的夜晚,是中国教师为他们保暖,在生病时,是中国教师用心照顾他们,而这些中国人有的仅比他们年长两三岁,却“像是我们的亲人,与我们共享生活,共担艰辛”。
多年前,曼努埃尔·罗哈斯召集了几个同样渴望记录“那次难以置信的往事”的故友,一起查阅文献,追忆往昔,最终于二零一六年推出了《他们在中国获得了翱翔之力》那本书籍。
1963年,那批最初来华接受训练的223名空军学员返回了古巴。因为人数众多,再加上技术精湛,他们在古巴空军内部获得了一个共同的称呼,被称作“中国”。这个称呼后来逐渐演变为古巴空军的核心骨干力量。
罗哈斯回忆,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古巴空军许多关键负责人是华裔人士。他表明,自1963年起古巴留学,古巴在国内外开展各项核心行动,均离不开那些曾赴华深造的飞行员与技师。
那些褪色的红皮毕业证书,还有那些泛黄的上课笔记和学科成绩单,以及几张珍贵的黑白合影,这些都是老兵们从中国学校带回的纪念品。这些自称“中国人”的老兵,在向记者展示这些物品的同时,还从口中说出教过他们的中国教员名字,也唱出了当年学会的中国歌曲。他们表示,《我是一个兵》、《东方红》、《美丽的姑娘》等歌曲,他们都会唱,于是就开始了演唱。那位老兵用略显生疏的汉语说道要常怀谦逊才能不断成长,而自满则会让人停滞不前,记者一时没弄明白状况,周围的老兵们却纷纷响起掌声,放声大笑,似乎从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到了彼此年轻时的模样。
佩雷斯是这次聚会活动的策划者,他提到,目前这批到中国学习的学子里,仅有87位还健在,他们努力争取每年举办一次集会,一起追忆在异国他乡那段难忘的时光,同时也期盼未来能够再次踏上这片飞速进步的土地,亲眼看看它如今的模样。
曼努埃尔·罗哈斯的毕业证书(朱婉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