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3届大学田径全国锦标赛的赛场,广东理工学院的李湘薇选手获得了女子甲组跳高的第一名广东理工学院排名,她表现非常出色,成功夺得了冠军头衔。这项成就并非孤例,该校这些年于体育竞技方面屡创佳绩:在第23届全国大学生游泳大赛中,他们斩获了三枚金牌,十一枚银牌和八枚铜牌;在第19届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收官赛)上,又获得了三枚金牌和三枚铜牌;在2025年全国蹼泳锦标赛中,他们摘得了两枚金牌,四枚银牌和四枚铜牌;在第十八届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大赛里,也赢得了三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在2025年全国跳绳联赛(浙江兰溪赛区),他们又捧回了六枚金牌,八枚银牌和两枚铜牌;在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他们更是夺得了七枚金牌,九枚银牌和六枚铜牌。
这一卓越成果的取得,体现了广东理工学院“通过体育培育人才,借助竞赛塑造品格”的教育思想在体育课程中的实践。2020年至2024年期间,该校在省级以上赛事中斩获前八名次数累计超过两千两百次,年度获奖数量从2020年的172次,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842次,成功开拓出一条“以体育人,竞赛树人”的独特发展道路。
学校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中教学活动、训练环节、竞赛过程各自为政的状况,形成了学习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通过体育强健体魄—通过体育培养品格—通过体育塑造心灵—通过体育启迪智慧”的育人框架,促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时获得快乐体验,提升身体素质,完善个人品格,磨砺坚韧意志。
这张图片来源于水坝,尺寸为600乘278,图片链接为 "//image//27/.jpg"。
多维保障体系护航,筑牢体育育人根基
达成优质体育教育,健全的支持框架至关重要。广东理工学院从教师团队、运动设施、数字技术、安全防护四个维度着手,为体育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共有专职教师94人,其中外聘教师2名,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到96.81%,拥有博士学位教师8名,高级职称教师19名,中级职称教师34名,教师队伍构成均衡,专业水平突出。此外,学校还组建了涵盖25项竞技项目的教练员队伍,为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提供专业保障。
场地器材设施方面,学校体育场地(馆)总面积超过13.3万平方米,室内包括篮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等场所,室外配备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等设施。今年9月即将启用的新建翔中体育馆(建筑面积9000+㎡),是一个融合体育训练、赛事举办、社团活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建筑,将为教学与训练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在信息化平台方面已经建立了十五个体育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库涵盖了大学体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在安全防护工作方面,学校构建了包含设施安全维护、安全防护机制以及安全预案与安全教育的完整制度体系,会定期检查维修体育器材、配备急救用品,同时把安全知识作为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以此增强师生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这张图片的来源是水坝,它的网址是 "//image//27/.jpg",图片的宽度是600像素,高度是220像素。
创新“学练赛育”模式,激活体育育人核心效能
广东理工学院在体育教育里,既注重身体能力的提升,也强调个人整体素养的提升,通过将学习、训练、比赛和培育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成果的改进。
在课程安排改进方面,学校提供了20门体育课程,这些课程包含了经典和前沿的运动项目,目的是让每位学生至少学会1到2种运动本领,以此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偏好。
学校在构建“学练赛育”体系时,将教学作为核心支撑,把训练当作进步途径,视竞赛为评估步骤,从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之后,借助专项练习来强化,随后在比赛活动中加以应用,达成体育能力快速提升。此外,学校依据不同学习时期安排相应比赛,以比赛要求来规范教学环节的确定和训练方案的制定,使比赛活动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推动力。
学校借助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胜负面前,学生懂得如何面对挫折,锻炼顽强精神;在团队活动中,学生提升合作与交流技巧;在遵守规则过程中,学生树立规范观念与诚实美德,从而完成从锻炼身体到塑造人格的升华。以匹克球训练为参照,教育机构起初举办入门级技巧比拼点燃参与热情,随后推行组内较量来增强实战本领和竞技水平,用竞技活动来指导教学活动与训练过程。
这张图片的来源是水坝,它的宽度是六百,高度是四百,图片地址是 "//image//27/.jpg"
拓展协同育人平台,延伸体育育人实践边界
广东理工学院着力突破校园限制,创设多种合作载体,把体育活动范围从校园扩展到社会,让学生在更宽广的环境中提升能力。
学校体育学院和团委联合建立了二十多个学生体育组织,这些社团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也帮助他们提升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技能,从而促进了校园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学校体育学院与中国澳门匹克球体育总会合作,在校外建立训练基地,共同培养教练员和裁判员,并且为粤港澳地区的匹克球赛事提供裁判人选,促进了三地的体育往来。此外,安排学生加入肇庆市马拉松赛、全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女子足球U18赛事的志愿活动与裁判支持工作,并且组建师生体育服务队伍前往莲塘小学实施志愿教学,使学生通过服务社会认识体育的社会意义,增强责任意识。
在竞赛组织架构方面,学校建立了从班级到国际的五个层级体系,依次为班级级别、院系级别、学校级别、省级级别以及全球级别,以此形成完整的竞赛网络,在校内通过班级比赛、院系比赛以及校级联赛这三个基本环节进行人才选拔,进而组建代表学校的参赛队伍,接着借助省级比赛来提升队伍实力留学之路,并将表现优异的队伍推荐至全国范围的赛事中,从而构成一个逐步深入、通过竞赛来提升训练水平的有效机制。
学校相关人士透露,接下来学校将不断深化“用体育培养人,靠竞赛塑造人”的做法,改进“学习训练比赛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活动的结合广东理工学院排名,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其中。另外,要建立周全的校内比赛机制,实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比赛”,持续提高体育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本校体育教学工作稳步发展,为地方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