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消息 记者梁艳燕 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前两天,广州番禺地区一所私立小学意外停止运营;2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官方网站公布文件,表明批准广州市花都区英华学校停止办学,而在先前的一年时间里,仅花都区就已有五所私立中小学关闭。大致计算,从2020年至2024年,广州地区停办的私立学校(含幼儿园)数量已超过六十家。
部分提供基础教育的私立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持续减少,与此同时,高中阶段的私立学校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增长。这种起伏不定的现象之中,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广州民办普高数量走出了“连涨”趋势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显示留学之路,全国各类教育机构及学生整体数量出现下滑,其中私立教育机构减幅更为显著。2023年,全国登记在册的私立学校总数为16.72万家,占所有教育机构比例的33.54%;接受私立教育的学生人数为4939.53万名,占全国学生总数的16.96%。与2022年统计信息对比广州民办高中学校排名,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总数下降了一万一千处,学生总数削减了三百四十三万一千人。就减少数量构成而言,民办幼教机构在2022年削减了六千二百一十三处,到了2023年更是大幅度减少,超过一万处,达到一万一千处。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民办普通中学在2023年呈现增长态势,比2022年增加了百分之六点二,全国范围内新增了二百六十七所此类学校。
广州在全国大背景下也未能幸免。2022至2024年间,此地民办高中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具体来看,这三年新开设的民办普通高中院校有:北培高级中学,海华高中,华万高中,源雅中学的高中部,南外实验学校的高中部,爱莎文华高级中学,新侨学校专注于普通高中教育,广州市衡美高中,广州市央美现代高中,以及黄广牛剑高级中学,共计十所机构。
2025年,民办普通高中持续增加,今年或将迎来部分学校的新生,例如广州市番禺区博萃德学校转为十二年制学校,其高中部招生名额为144人,此外还有广州市新亚高级中学、广州市华文高级中学、广州市明珠高级中学、广州耀华学校的高中部以及广州明贤实验高级中学等。
一边是疯狂扩张,一边是招生遇冷
民办高中的疯狂扩张有着利好的政策基础。
2021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开始执行,当前教育进步的状况表明,政府需更专注于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的推进工作,在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些非义务教育范畴,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的机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
从更明显的现象来看,这些年中考报名人数持续增加,公立高中招生名额不多,教育部门对“升学率”设定了新标准,不再像以前那样“五五分成”,有些地方要求升学比例达到八成。在这种状况下,私立普通高中扩大规模就变得顺理成章。
以广州为例。2024年岁末广州市政府召开的信息披露会,通报了若干信息:二零二三年为广州小学接纳新生的鼎盛时期,接纳新生的鼎盛期会逐年向高年级转移,估计广州小学全体学生人数的鼎盛期将在二零二六年出现;预计二零二九年迎来初中接纳新生的顶点年份,初中全体学生人数的顶点年份将落在二零三一年;预计二零三二年迎来高中学生人数的顶点年份,高中全体学生人数的顶点年份将出现在二零三四年。
广州高中入学高峰尚未到来,但去年民办普高的招生情况,已经显现出明显的降温趋势:除了少数几所历史悠久且声誉卓著的学校外,众多新兴学校普遍遭遇了招生困境。统计资料表明,广州市私立普通高中原定2024年招收学生一万五千零五十名,但首轮录取仅完成八千多名,导致近七千个名额未被占用,当然,部分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国际化学校的相关情况并未体现在教育局录取信息上,2024年私立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状况同样不甚理想。广州市招考办公布的关于中考第三、四批普高录取的资料表明,民办高中(不包括公费生)以及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录取分数线大多低于2023年,整体招生计划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三点五五,民办高中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四点九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成了百分之五十二点二五。
一边是学费大涨,一边是公费班挺身“救市”
民办学校没录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高昂的学费。
2024年,共有33所民办高中进行招生,不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各不相同。学费标准最高的民办高中是广州市爱莎文华高中,它对高一年级收取14.9万元每学期,对高二和高三年级收取15.4万元每学期,如果选择艺术方向,那么高一年级学费为15.9万元每学期,高二和高三年级学费为16.4万元每学期。
学费最少的私立中学有两家,分别是培才高级中学和海珠中学,每学期费用是22800元,年度总费用将近五万元。
民办高中费用高昂,然而近年来,一些普通私立学校学费也持续增长,有的年度增幅接近两万元。学费增加的原因,除了学校在设施方面的开支、优秀教师的聘用外,还主要涉及“公费班”的运营成本。
二零二一年,广州民办高中首次出现“公费班”,广州市为明学校充当了先行者。紧接着,许多民办学校纷纷效仿,开设此类班级,二零二二年有四所学校跟进,二零二三年数量增加至八所,二零二四年更是急剧增长到十六所。
同动辄数万元一学年的高昂费用相比,公费班费用按照公办学校规范收取,省一级高中每学期标准为1175元,因此深受考生和家长欢迎。根据去年的录取数据,这些民办学校的公费班最低录取分数线都超过了非公费班项目,计划完成程度很高,最终只有9个补录名额。
招生总名额维持不变,公费生数量增加,导致费用分摊给非公费生时负担更重,所以调价也是私立学校“挪用此款补彼缺”的一种手段。
扩张背后,市场的信心来自哪里?
虽然去年招生情况不太好,不过这并没有影响私立中学的创办热潮。根据初步统计,今年私立中学大概会新增将近十所。那么,市场的信心究竟源自何处呢?
过去,广东省推行了名为“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考核,俗称高职高考,这是专门面向中职学生设立的升学途径,属于普通高校招生体系的一部分;此外,自去年起,广州市在五所职业院校启动了综合高中的试点工作。前者成为大学生之后获得的毕业证明和学识价值,与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一样,都属于国家统一招生学历,而后者在高中一年级结束时,还有一次选择职业培训学校还是普通高中的机会,这两种选择表面上看都十分划算,那么费用高昂的私立普通高中存在的意义何在?
今年2月开头,广东省2025年“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结果公布,全省参加考试的人数超过20万,而针对中职毕业生的本科录取名额大约有2000个,由此可以看出,经由中职教育升入本科的途径实际上竞争异常激烈,相当不容易达成。陈女士十分在意孩子上本科的途径,她表示孩子今年读初三,成绩平平,中考分数大概在550分到600分之间,很快就要决定上公民办高中、职高还是综合高中了。虽然民办高中的学费很贵,但家里还是抱有期待,因为只有上了高中,将来考上本科的机会才会大一些。
陈女士的感受也代表了众多家长的普遍想法。为了增强公众的信任度,民办高中里的公费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有16所民办高中招收公费生的分数线,其中14所超过了622分这个第三档标准,这个分数甚至超过了部分公立普通高中的录取门槛。黄广附属中学的公费项目招收了40名学生,其录取分数线更是跃升至第一档,达到了706分。
民办高中数量增加,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多挑选机会广州民办高中学校排名,不过教育挑选并非只看学校属性和种类。民办高中发展过程中,家长和学生更应依据个人情况,多些审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