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必看!深入了解清华美院的强大教育资源及院系详情

留学资讯2025-07-29 17:01:36佚名

美术生们对中央美术学院情有独钟,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样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杭州纯画室将带领大家,深入探究清美丰富的教育资源,并详细介绍各院系的详细信息。

一、学院概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英文名称缩写为“of Arts & ,”,常被简称为“清华美院”或“清美”,作为清华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在国内艺术与设计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学院在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以及设计学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

至2021年3月,该学院共拥有11个教学机构,涵盖25个本科专业领域,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设计艺术),还有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设计学、美术学、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此外,学院拥有一支190人的教师队伍,以及1109名本科生(包括90名国际学生),以及816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171人,国际学生37人)。

现任院长及党委书记由马赛担任,而名誉校长一职则由冯远担任。该院的院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阶段,便确立了“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教育理念。随后在1914年,知名学者梁启超莅临清华,以“君子”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应厚德载物”,以此鼓舞清华学子崇尚道德、勤奋学习,立志奋发图强,以期将来能够承担重任,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随后,“不断自我提升,以深厚的德行承载万物”的理念演变为清华的校训,这一精神也被融入校徽之中,进而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规范。

二、历史沿革

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1956年1月。到了1957年,学院成为了文化部的直属单位,同时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也成为了学院的一部分。再后来,在1960年5月,学院被文化部认定为全国12所重点艺术院校之一。而1998年1月,中国轻工管理干部学院也加入了学院的行列。1998年,我国进行了国务院机构的改革,学院的主管单位国家轻工业局随之纳入了国家经贸委的体系。同年9月,学院的管理权划归至北京市。到了1999年11月20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为清华大学的一部分,并且学院的名字也被改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设立了绘画、雕塑以及工艺美术三个系别。同时,学院获得了美术学硕士学位的授予权。进入2001年,1月份,“设计艺术学”被评为全国高等学府的重点学科。到了5月份,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隶属于美术学院。

2002年,设立了基础教学研究机构。到了2003年9月,我们取得了美术学博士点的授予权。同年10月,我们成功获准设立了“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再至2006年,我们获得了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三、教学理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教学理念方面,不仅注重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而且重视对民族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始终将生活视为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并坚信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的发展应与时俱进,面向现代生产,贴近大众生活。

在《装饰》杂志创刊号的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衣、食、住、行”四项基本需求的旗帜图案,这一图形不仅精准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而且象征着其艺术创作与学术追求。这种核心理念,构筑了中国设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并为我国现代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理论的发展与艺术创作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

四、师资力量

2021年3月学院信息揭示,学院教师总数达198名,其中包括72位正高级教师(如教授、研究员),101位副高级教师(包括副教授、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24位中级教师(如讲师、助理教授),以及1位助教。此外,学院还拥有2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7位北京市教学名师。同时,学院设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五、辉煌工程

 清华美院历史沿革与发展_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育体系_室内设计专业介绍

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

人民大会堂乃全国人大召开会议的场所,亦为国家与民众政治活动的中心,始建于1959年,位列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之列,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周恩来总理对人民大会堂的装饰风格提出了明确要求:应体现民族特色、科学精神与大众情怀;需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同时探索新中国建筑艺术的新形式与内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建筑师与设计师们,在严格遵守政治规范和应对繁复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建材,面对设计施工期限仅剩不到十个月的紧张局面,成功打造了一座既符合人民时代精神,又彰显民族特色的建筑杰作。

1958年12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由75位师生构成的“十大建筑”装饰设计团队,该团队由副院长雷圭元担任负责人。团队中包括17位教师,如雷圭元、吴劳、奚小彭、程尚仁、常沙娜、温练昌、梅健鹰、张守智、李绵璐、黄能馥、金宝升等,以及58名高年级学生,他们留校继续学习,为团队提供支持。建筑工程领域内繁复多样的技术流程和施工步骤构成了诸多限制,然而,学院的师生们依然坚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室内设计专业介绍,并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国徽设计

国徽的设计工作是在国家最高领导层的严格审查和决策指导下进行的,同时得到了众多时代精英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林徽因和梁思成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以及以张仃、张光宇、周令钊等人为核心的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共同参与了设计,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一任务。

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不断调整,最终采纳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国徽设计团队的提案,该方案以金色和红色为主要色调。1950年6月11日,政协国徽小组会议原则上同意了以天安门图案为设计元素。

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领域的专家高庄教授,从平面图案到石膏模型,凭借其敏锐的艺术触觉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不畏巨大的政治压力,对国家审查批准后的国徽图案进行了多角度的修改与优化。

六、基础设施

清华大学设有8个校级研究中心(实验室),包括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终身学习实验室、益童全球创新中心、未来实验室以及与阿里巴巴合作的自然交互体验联合实验室。设有超过30个院级研究所,其中包括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下辖的5个研究所。

文化部设立了一个重点实验室,名为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晋升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配备了29个实验室,总面积达到13160平方米。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藏书量超过25万册,该馆设施完善,功能全面,并且是开放式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专业图书馆。

七、院系简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拥有染织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信息艺术设计、艺术史论、绘画、雕塑以及工业设计等十个院系,不知各位同学是否有心仪的专业?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为大家进行介绍。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起源于染织美术系,这一系别是1956年学院成立时首批设立的专业系之一。随后室内设计专业介绍,在1980年,学院增设了服装设计专业;四年后的1984年,正式成立了服装设计系;再经过七年的发展,到1991年,染织美术系与服装设计系实现了合并,共同组成了现在的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设有染织和服装设计两大专业方向,这些方向均提供四年制本科教育,并设有两年至三年的普通硕士学位课程以及艺术硕士学位课程。此外,还包括艺术设计学领域下服装设计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课程。由此,该系已构建起一个涵盖多个层次的教学体系。

陶瓷艺术设计系

 清华美院历史沿革与发展_室内设计专业介绍_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育体系

陶瓷艺术设计系,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陶瓷科。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该科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陶瓷科。到了1956年,随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立,陶瓷科从中央美术学院迁移而来,正式转变为陶瓷美术系。

陶瓷艺术设计系的教学体系主要由陶瓷设计、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三大核心课程构成,这些课程构成了专业的主体教学模块。

视觉传达设计系

视觉传达设计系的核心课程涵盖装饰艺术、品牌形象与视觉系统、包装设计、字体设计、插图艺术、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动态图形以及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艺术设计领域。经过多次教学方案的整合与优化,该系已建立起独具特色的视觉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目前,该系共设有本科课程28门,其中核心专业课程18门,专业选修课程10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在成立之初,设立了视觉传达设计系,这是其下设的三大专业系之一。该系不仅是我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教学和研究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关键发源地,更是该领域的领军者。

环境艺术设计系

术设计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环境设计教学专业的机构,该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装饰系。该系在环境设计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术设计系集结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源远流长的学术传统以及全面完善的教学设施,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访问学者等多个层次的人才培养途径。

环境艺术设计系的核心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城镇与乡村的景观设计、园林艺术、建筑内外空间规划,以及家具、设施和陈设的综合设计。这些内容关联了规划、建筑、土木工程、造型艺术、产品设计、环境物理、人类行为学和心理学科等多个专业分支。

工艺美术系

为了满足新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需求,1956年设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科研究所。随后,在1975年,又成立了特种工艺美术系。1988年,该系更名为装饰艺术系。最终,在1999年12月,正式定名为工艺美术系。

在2000年,基于原有的金属艺术与漆艺术两个专业,工艺美术系通过吸纳师资力量、建设新的工坊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等多种途径,成功筹备并设立了纤维艺术与玻璃艺术两个新的专业。

2006年,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工艺美术系最终确立了包含金属艺术、漆艺术、玻璃艺术以及纤维艺术四个专业,并配备了金属艺术、漆艺术、玻璃艺术、纤维艺术和首饰艺术五个实验室的专业框架与发展格局。凭借其丰富的专业设置和完善的实验设施,该系已成为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和先锋,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从本科生培养至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教学科研体系。

信息艺术设计系

自21世纪伊始,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尖端科技迅速崛起,生活和艺术表现形式经历了深刻转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信息艺术设计专业于2005年正式设立,其目标在于培育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致力于在新技术环境下探索设计创新与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本系涵盖艺术与科技(信息设计)领域、动画制作以及摄影技术三大专业,拥有一支背景多元、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注重交叉融合,设计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影响力颇高。

艺术史论系

室内设计专业介绍_ 清华美院历史沿革与发展_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育体系

1983年,艺术史论系正式成立,起初被称为工艺美术史系。这一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了共同课教研室下的史论教研组。到了1977年,随着学院的招生恢复,史论教研组便开始对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考察,并据此编撰了《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再后来,1981年,该学院在国内教育领域内首次获得了“工艺美术历史与研究”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在1983年,我国成立了工艺美术史系,这是全国首个正式建立的工艺美术史论专业,当年首次招收了17名本科生。

1986年,我国工艺美术史系荣获全国首个工艺美术史论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殊荣。1999年,该系随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系名也随之更改为艺术设计学系。到了2001年,最终正式定名为艺术史论系。艺术史论系不仅坚持了工艺美术和设计史论的研究特色,还吸纳了优秀师资力量,强化了美术史论、艺术批评以及美学领域的探究。该系于2000年成功获得了美术学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并在2003年进一步获得了美术学博士学位的授予权。随后,在2004年,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得以设立。

2011年,艺术学晋升为独立学科门类之后,艺术史论系成功获得了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这一学科体系内,我们既继承了过往的传统,又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特色,对各类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最终构建起了一个在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以及艺术管理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且各有侧重的学科体系。

绘画系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实现了合并,学院随之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一合并成为学院发展的新起点,基于原装饰艺术系的基础,学院增设了绘画系。自学院建立绘画系以来,我们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了既有的绘画教学资源和潜力。同时,我们大力引进了国内外众多优秀的绘画专业人才。如今,绘画系已经构建起一支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学术创作上实力雄厚的绘画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为社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绘画创作和研究人才。

绘画系目前设有油画、国画、壁画与公共艺术、版画四个专业方向。这四个方向各有特色,研究重点各异。在当代艺术教育的背景和体系内,这些专业既能在内部以及相互之间保持相互学习、吸收和促进的态势,又能在多样性的教学理念中共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重视传统造型艺术基础知识的根本性和引领作用,还鼓励对当代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

雕塑系

雕塑专业自2000年设立以来,历经数年成长,目前拥有一批学术骨干,包括十位教授,三位副教授,四位讲师以及一位助教。这一团队已初具较高教学水平。我们秉承着继承传统、立足现今、展望未来的教育理念。

本系致力于专业技能的系统化传授,同时重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鉴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需求,致力于培育具备优良综合素质、扎实专业基础、宽广理论视野,并怀揣艺术理想与人文精神的雕塑创作、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

工业设计系

我系是国内率先开展工业设计教学的机构之一,在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持续且富有成效的探索。1991年制定的工业设计教学大纲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同时也成为了当时国内众多院校开展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参考和借鉴。自2000年起,得益于学院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举措,工业设计系不仅实施了系内跨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本科教学体系,而且特别强调了以核心设计课程为引领,带动一系列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策略。

八、招生计划

九、录取原则及分数线

2023录取原则摘要:

录取办法

(1) 设计学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育体系_室内设计专业介绍_ 清华美院历史沿革与发展

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份本科(文科/理科)一批录取分数线,且不包括政策性加分,录取将依据综合成绩(文理科统一标准)进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若综合成绩相同且招生计划未满,则将依次参考专业课总分、素描、色彩、速写等科目成绩进行择优录取。

(2) 美术学类

若考生的高考分数达到其所在省份本科(文科或理科)第一批次的录取分数线,将依照专业课成绩的排名由高至低进行选拔。若专业课成绩相同且招生计划名额有限,则将依次根据文化课成绩的相对高低进行优先录取。

(3) 艺术史论专业

在高考成绩达到本省本科文史类一批录取线的学生中,将根据他们的文化课成绩进行排名,并按照从优到劣的顺序进行录取。若文化课成绩相同且招生计划尚有剩余,则将依次按照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的分数高低进行录取。

注:

在那些艺术类和普通文理类高考满分分值存在差异的省份,省本科一批线(文科或理科)会根据相应的比例进行折算,并且结果会四舍五入取整数。

合并一二本科批次的省份在划定一批录取分数线时,将依据各省份针对普通类特殊类型招生所设定的控制分数线进行操作,而对于其他特殊规定,各省份将分别予以公布。

专业课成绩换算为折算成绩(即专业课成绩除以专业入围分数线再乘以100)以及文化课的相对成绩,均需进行四舍五入处理,最终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各省录取比例

设计学类和美术学类在北京市的招生名额占总计划的15%,具体为设计学类录取26名,美术学类录取8名。若生源不足,剩余名额将调配至其他省份。而在其他省份,录取人数占总计划的85%,设计学类录取144名,美术学类录取47名。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省份的设计学类录取人数不超过26名,美术学类不超过8名,若超过此上限,将单独设定录取分数线。

艺术史论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招生,具体到各个省份,每个省份的录取名额被严格限制在2人以内,对于超出这一名额上限的省份,则会单独设定录取分数线。

专业录取原则

我校将对符合设计学类和美术学类录取要求的考生进行选拔,依据考生所填报的专业意向,依照专业课成绩由高至低进行专业分配。若专业课成绩持平,则将优先考虑文化课成绩较高的考生。在录取过程中,首先确保第一志愿的录取,若未能如愿,则将依次对第二志愿进行排序录取。若两位志愿均未被录取且考生同意在专业类内进行调剂,则将在该专业类内进行调剂安排;若考生拒绝接受专业类内的调剂,则将不会被录取。

注:专业志愿以考生报名系统内所填报信息为准。

十、2022年本科艺术类提前批录取分数线

一、设计学类

 清华美院历史沿革与发展_室内设计专业介绍_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育体系

持有我校2022年专业考试合格证书的考生,若其高考分数(不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所在省份本科(文科或理科)一批录取分数线,且北京地区综合成绩须在219.54分及以上、重庆地区在214.08分及以上、四川地区在208.64分及以上、其他省份在207.57分及以上,则具备录取资格。

以上录取北京生源26人,其他省生源144人。

二、美术学类

持有我校2022年专业考试合格证书的考生,若其语文和外语成绩均满足最低分数线,且文化课成绩相对值不小于80分,北京地区专业课成绩须达到520分,其他省份考生则需达到527.5分(若专业课成绩相同均为527.5分,则文化课成绩相对值需达到88.34分以上),则具备录取资格。

以上录取北京生源8人,其他省生源47人。

三、艺术史论

艺术史论专业初选合格的考生,若其高考分数达到所在省份本科文史类一批录取标准,且文化课成绩在山东达到127.49分、河北达到126.88分、江苏达到119.81分,或在其他省份达到115.88分,则可被录取。

以上录取人数15名。

注:

文化课相对成绩的计算方法是将高考成绩除以本省文史或理工类本科一批的分数线,然后乘以100。

设计学类综合评定结果为:专业课得分占入围分数线(外埠为515分,北京为497.5分)的比例乘以100,再加上高考成绩占所在省文史或理工类本科一批线比例乘以100。

专业课成绩的折算与文化课的相对成绩都需进行四舍五入处理,最终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

合并一二本科批次的省份,其一批线将依据各省份对应的特殊类型控制分数线来实施。

关于单科成绩要求:

报考美术学专业的考生贝语网校,其语文考试成绩需达到80分及以上(满分150分),外语成绩则需达到70分及以上(满分150分)。请注意,若单科满分为非150分制,则成绩将按照相应比例进行折算。

关于录取到各专业方向原则:

我校美术学院对符合录取标准的考生,将依据其填报的专业志愿,依据专业课成绩由高至低进行选拔,分配至相应专业(若专业课成绩相同,将优先考虑文化课成绩较高的考生)。在录取过程中,首先确保第一志愿的录取,若第一志愿未果,则按顺序考虑第二、第三志愿,依次进行排序录取。若三个志愿均未成功录取且愿意接受调剂安排,则将在本招生类别中进行调剂分配;若拒绝调剂安排,则将不会被录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