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学院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航空航天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培养平台。
李胤东 王谦 邓为民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与促进作用。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迅猛进步,航空航天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与此同时,该产业对于高素质、多面手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急切。
航空航天教育,作为培育航空航天专业人才的关键渠道,承担着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输送人才支持的重任。然而,现行的航空航天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新需求。探索如何运用前沿技术,革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品质,培养出满足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航空航天学院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教融合,致力于创新产教融合的模式。学院整合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教育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吉利控股集团的相关资源,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同时,学院还致力于促进学生、教师与产业界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具有“千人千面”特点的航空航天学院学子,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需求。
高质量产教融合保障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航空航天学院致力于实施高质量的产教融合策略,遵循“走进校园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校训,努力打造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学院积极探求人工智能在产教融合中的应用,推行“科研、教学、产业”三位一体的三轮驱动战略,全面提升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为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高质量产教融合和鲜明数字化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产业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院针对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与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纵横无人机、沃飞长空携手推进产教融合,紧密对接产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共同研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致力于打造航空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与时空道宇研讨航空航天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学院针对吉利控股集团在商业航天产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携手行业领军企业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研究项目,致力于攻克产业中关键的技术难题;同时,双方合作建设“吉利星座”卫星地面站,模拟卫星的测量、运行和控制等实际操作场景,进行教学实践,推动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的航空领域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
与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吉利星座”卫星地面站
学院依据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优化调整,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并与企业携手合作推进人才培养,确保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契合。此外,学院还陆续安排学生前往集团进行实习和学术交流。
学生们前往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目的是参与“吉利星座”第四颗卫星的制造工作。
人工智能驱动的产教融合创新路径
人工智能正推动社会发生变革,它不仅革新了社会生活和生产模式航天专业,而且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改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产教融合的效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是确保高质量产教融合的关键路径。
航空航天学院依托大语言模型搭建了产教融合的实训项目平台,该平台使学生、学院及企业得以实时沟通,从而加强了知识的传播和经验的交流。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可对产教融合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进行即时评估,确保教学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
科研、教学、产业三轮驱动产教融合
学院依托飞行器和卫星制造及应用的尖端领域,成功搭建了包括“载人航天空间站高精度时频实验系统(成都站)”、“空间时频立方星实验平台”、“卫星遥感与测控实验室”、“微小卫星载荷工程实验室”以及“高精度导航与控制实验室”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共同构成了一个核心的实验室集群。吉利科技集团及其子品牌沃飞长空(eVTOL)和时空道宇(卫星),以及傲势科技、纵横科技等业界领军企业,正进行深层次的产教结合,共同搭建教学与科研平台,致力于支持航空航天产业的进步。这一合作正逐步塑造出一种以科研、教学和产业协同为三大动力的产教融合新格局。
学院依托科研、教学、产业三大动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科研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为航空航天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学成果确保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人才资源又进一步推动了航空航天产业的繁荣航天专业,形成了科研、教学、产业、人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学院携手时空道宇公司、武汉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成功申请了“小型化碳遥感卫星组网监测技术”这一科研项目。同时,学院与时空道宇科技共同开展了“卫星拓扑结构优化”的研究课题。这一课题旨在解决卫星在设计与制造、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电磁干扰等产业难题。学院在强化科研对教学的支持方面不遗余力,借助科研项目和论文成果,以系统为平台,重新梳理知识点的脉络,打造了农业高光谱遥感产品思维课程。此外,学院采用科研、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模式贝语网校,持续推动航空航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稳步上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空航天学院将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指导方针,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致力于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学院将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和新途径,着力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的接班人,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航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