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在当地时间,美国多个地区,犹太社群的成员齐聚一堂,举行烛光守夜仪式,以此缅怀在犹太教堂枪击事件中不幸遇难的人们。(信息来源于中新网)
美国民众尚未从连环邮包炸弹案嫌疑人被捕的紧张情绪中缓过神来,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便再次遭遇了一场令人胆战心惊的枪击事件。10月27日的上午,当地一座犹太教堂不幸发生枪击,造成11人遇难、6人受伤。尽管美国枪击事件频发,已变得不再令人惊讶,但此次枪击案却仍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
枪手罗伯特·鲍尔斯在开枪之际,狂呼“所有犹太人必须灭亡”美国匹兹堡,这一行为严重伤害了人们的情感。美国反诽谤联盟将其行为定性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恶劣的反犹太攻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此事件表示,这是一起野蛮且令人震惊的反犹太主义罪行。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对此行为发表了谴责声明。
在美国发生如此恶劣的反犹太袭击事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二战之后,反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早已成为众矢之的,被视为人人唾弃的“过街老鼠”。即便仅从美国国内来看,反犹主义也毫无疑问地位于主流社会(尤其是白人群体)“政治不正确”的排行榜上。美国历史上未曾建立起类似于欧洲的制度化反犹太主义,即便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出现过反犹太主义的潮流,但那已成为过往的历史。
自20世纪中后期起,犹太人便攀登至美国社会的高层,成为了融入美国社会的族群楷模。虽然有关犹太人“掌控”华尔街、“主导”好莱坞、“操控”美国新闻媒体的言论可能过于夸张,但他们在美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无疑是显著的。在美国,对犹太人或以色列的任何质疑或批评都触碰到极度敏感的神经。仅十年前,美国前总统卡特以及知名国际政治学家米尔斯海默等人,因在著作中批判以色列的政策或以色列游说集团,便陷入了舆论的风暴之中。他们不仅遭受了“反犹主义”的指责,还因此名誉扫地,形象受损。
然而,近几年来,形势发生了显著转变。据反诽谤联盟发布的全美反犹事件年度报告指出,2017年,美国境内共记录了1986起反犹事件,这一数字相较于2016年激增了57%。这一数据创造了两个新纪录:一是自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年涨幅最高的一次;二是反犹事件首次在全美各州均有发生,标志着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匹兹堡教堂内传出的枪响,令美国民众震惊不已,意识到反犹太主义在美国正逐渐抬头。
那么美国匹兹堡,长久以来潜伏在边缘和阴暗处的反犹太主义,究竟是如何跃然于美国社会舞台之上的呢?其背后的原因,与当前美国政治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关键词紧密相连:民粹主义、白人至上主义、反移民,诸如此类。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鲍尔斯作案的直接动因,源于他坚信HIAS(希伯来移民援助协会)"偏爱引进那些企图杀害我们同胞的侵略者"。在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中,有一种普遍的谬论,认为为了保持美国白人的人口比例,大量非法移民被引入美国,这是针对犹太人的一个常见传言。当前,正涌向美国的来自中美洲的“大篷车难民”也被造谣者以及以索罗斯为代表的某些犹太人资助者所牵连,反移民情绪与反犹主义因仇恨而结成了所谓的“联盟”。
反犹主义的兴起并非单独现象,而是美国政治两极分化的一个明显标志。随着美国政治两极分化趋势的加剧,国内同质阵营的认同感与团结力日益增强,而异质阵营间的矛盾与对立却愈发尖锐。2016年的选举加深了美国社会的分歧与对立,部分政治人物利用美国社会积累的怨气谋取私利,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美国社会的仇恨与极端情绪不断被推至高潮。在这样的恶劣社会氛围中,政治暴力持续扩散,美国面临“新内战”的忧虑并非无中生有。(海外网评论员 毛莉)
本作品享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发。具有国际视角、坚守中国立场,访问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海外网,或通过“海客”移动应用,即可抢先获取可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