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考研招生专业及初试科目变更,这些要点你需关注

留学资讯2025-08-08 20:04:03佚名

自今年起,众多院校陆续公布了关于2026年考研招生专业及初试科目调整的公告。这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考试科目上有哪些具体变动?招生单位新增的专业又反映了哪些动向?26届考研学子在复习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让我们共同揭晓!

一、26考研初试科目新调整

众多高校对2026年考研的初试科目进行了调整,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将自命题科目转变为统考科目、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知识结构的拓展,同时对科目进行了精简。

依据教育部的相关安排,倡导各招生机构优先采用全国统一命制的试卷,亦或是由不同招生机构共同命制的试卷。在今年的考研初试中,众多高校将2026年的部分科目自命题试卷更改为全国统考科目,这主要影响到了计算机、教育学、历史学以及医学等众多专业领域。

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调整_考研专业设置趋势_金融管理专业课程

众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自命题科目上进行了调整,转而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其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专业的初试科目便是选用了这一全国统考科目。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电子信息专业的考试初试科目,已从原先的(842)计算机基础综合,更改为全国统一命制的(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科目。

教育学类相关专业的自命题科目已普遍更改为全国统一的“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科目。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其教育学相关专业自命题科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变更为全国统一的“311教育学专业基础”。

历史学专业的初试科目已普遍调整为313历史学基础,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招生专业中,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方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改为采用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作为考试科目。山东大学也对此作出了调整,将2026年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试的考试科目进行了修改,将0602中国史和0603世界史的初试业务课(一)科目更改为全国统一命题的313历史学专业基础。初试科目强化学科交叉,扩展知识结构。

福建省的福建医科大学在2026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医学技术专业的初试科目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的专业代码对应的专业业务课(一)改为全国统一命题的科目,即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今年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不少医学院校公布了26考研初试科目的调整信息,具体来看贝语网校,电子科技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以及佳木斯大学这三所高校对临床医学学硕的初试科目进行了修改;而河南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等院校则对医学技术专业的初试科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哲学、公共管理等传统文科专业开始引入数学课程,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逻辑学方向原先的7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科目已更改为数学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其公共管理学方向原先的633公共管理和873公共政策考试科目,也已调整为数学三和公共管理综合。

金融管理专业课程_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调整_考研专业设置趋势

一些高等学府对考研初试的自命题科目进行了简化处理。例如,西安工业大学计划于2026年将原来的“803微机原理”科目更名为“819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并在2027年进一步撤销“808操作系统”科目,最终只保留一个自命题科目,从而逐步实现从“基础课程统一考试+专业课精简”的教学模式过渡。

初试主要考察基础理论和通用技能,例如数学和外语,以及核心专业课;而复试则更注重考察个人的潜力,比如科研背景和实践技能。在区分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将实践能力作为首要考察内容,确保两者职责分明,防止内容重叠。例如,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已经取消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这一科目,可能考虑将其内容调整到复试阶段或课程学习中。

二、招生单位新增专业体现哪些趋势?

2024年7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公布了1924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些授权点中,有一部分将在2025年迎来首次招生,而另一部分则计划于2026年首次招生。同时,一些招生机构针对就业需求不足或专业重叠的情况,决定在2026年暂停招生或进行专业合并,以促进学科结构的优化。综合已公布的研究生招生单位专业调整信息,26考研的专业设置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加速

考研专业设置趋势_金融管理专业课程_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调整

近期,招生单位发布了新增专业的信息公告,指出我国高校计划在2026年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相关专业数量。这一举措反映了招生专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转型正在加速。例如,清华大学计划于2026年开设非全日制的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方向的人工智能专业,而华南理工大学也将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近期增设了新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该专业名称为智能科学与技术,其专业代码为(此处填写代码)。

交叉学科与前沿领域布局加强

我国高校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增设了众多跨学科融合的交叉专业,并加强了新兴领域的研究力度。面对国际形势的挑战,为了捍卫国家安全的关键区域,众多高校新设立了国家安全与边疆学相关专业。国家安全学作为交叉学科领域的一级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地理、历史、民族等多个学科领域。鉴于边疆问题复杂,涵盖众多学科,边疆学相关专业同样需要借助交叉学科的方法,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性认知框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增设了“国家安全学”这一学科,主要关注政治安全和体制方面的研究;同时,中央民族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也分别推出了中国边疆学和东北边疆学两个新的研究方向。

在新兴领域,部分高校开始增设新的交叉学科或专业方向。例如,南京大学针对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新设了非全日制的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而吉林师范大学在环境化学的研究方向上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新增了“新能源技术”以及“储能器件”等新的研究方向。

专业优化与资源整合

金融管理专业课程_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调整_考研专业设置趋势

专业关停与转型,其核心在于课程设置是否能够迎合社会需求、响应国家战略、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学校对专业结构的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反映。

在2026年的研究生招生中,不少高校针对就业需求不足或专业设置重叠的情况,采取了停招或合并的措施,以此促进学科结构的优化。例如,厦门大学决定停止招收1005名中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也暂停了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则对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专业实施了停招;江西财经大学则对工程管理、宪法与行政法学等共计7个专业进行了停招处理。部分高校对相近专业实施了合并措施,例如合肥工业大学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等不同层级的学科进行了整合,将其升格为“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更高层级的学科,从而实现了研究方向的统一和考试科目的合并。

应用型专业教育持续强化

教育、医学、金融等行业相关领域的专业教育更加注重与实际需求的结合,通过延长学制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北京师范大学在其教育管理专业中引入了“教育信息化管理”这一新课程;华东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则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分量。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浙江大学针对非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增设了老年医学这一新的研究方向。自2026年度开始,浙江财经大学及吉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金融专业硕士项目的学制将从原有的两年延长至三年,以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

三、考试科目和专业有调整,26考研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金融管理专业课程_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调整_考研专业设置趋势

考生在备考阶段需密切关注,以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2026年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为准,调整考试科目和招生专业。同时,考生应持续留意目标院校研究生院、报考学院官网以及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发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便查询最新的考试科目信息。同时留意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公告、研招网官方账号(ID:)、以及研招网资讯公众号所推送的内容。

针对2026年考研自命题初试中,部分专业考试科目调整为统考的情况,考生应当及时更新学习资料。若考生所报考的专业在初试科目上有所合并或取消,则有机会重新安排复习计划。以7月份为例,考生可依据最新的科目调整情况,重新设定每月和每周的复习计划。例如,若报考的是计算机类专业,且该专业包含408统考科目,那么考生需要补充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复习内容。在九月份高校招生简章集中公布期间,考生能够依据招生简章来核实专业的学制安排、研究方向以及复试的具体方式等详细信息。

考生若发现原定报考的高校将于2026年停止招收所报专业的学生,应当迅速对报考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

2026年考研的科目调整和专业设置变动显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在优化学科结构和提高人才选拔科学性方面的改革趋势。面对这些新情况,众多考生需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消息,适时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进行科学的复习计划。只有主动应对这些变化,准确掌握方向,才能在考研的道路上抓住机会,迎接美好的未来。在此,衷心祝愿2026年的考研学子备考一切顺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