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电子信息类别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传统基础学科,同时还包括了自2018年起新增设的人工智能、海洋信息工程等非目录内的新兴专业。到了2020年,柔性电子学、智能测控工程等专业也加入了这一类别,成为最新的补充。
课程体系播报
基础理论课程的核心涵盖《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专业课程的设计既考虑了硬件开发,又涵盖了前沿的交叉领域电子信息专业排名,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等。此外,一些高校还提供了机器学习、物联网通信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学科建设播报
教育部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定,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A+等级高校包括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而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中电子信息专业排名,获得A+评价的则是北京邮电大学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在2022年发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里,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共有5所高校入选,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则有6所高校被纳入。
培养模式播报
一些高校采纳了“1+N”的教育模式,这意味着学生在完成第一学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从第二学年开始会根据兴趣和需求,分别进入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具体专业进行深造。电子科技大学特别推行了“自选专业方向”的政策,给予高年级学生自主权,使他们能够自由选择雷达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等更为细分的学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就业前景播报
毕业生多投身于通信设备生产、网络运维等职业领域,其中代表性的机构有华为、中兴通讯、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大约有70%的本科生决定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继续攻读更高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