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知名留学服务公司太傻留学官方网站无故下线澳际中介费用,这证实了先前广泛流传的太傻倒闭传闻,已然成为定论。
太傻官网截图
其实太傻留学的危机早有预兆。
西洲的留学申请事务一直由吴老师经办,但几个月前,这位负责人却突然失去了联系,既不接电话,也不回微信,更不处理邮件。
吴老师是太傻留学负责文书指导的老师,曾长时间负责与西洲联络留学相关事宜,但几个月前,吴老师未有任何通知便突然离开了。
幸运的是,经过一番周折贝语网校,公司最终为她联系了上海的指导老师,通过远程方式提供帮助,西洲最终成功获得了两所学校的录取通知。
但不是所有选择太傻的学生都像西洲这么好运。
太傻危机
太傻留学,即北京澄怀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从事留学服务的中介机构;2013年,这家公司被A股市场中的华闻传媒所购入;自此,它成为了华闻传媒旗下的一个部门。
太傻留学在遭遇收购前,已经成功为两万多名留学生提供了帮助,在留学咨询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声誉。公司所拥有的太傻网,覆盖了全国二百一十一所重点大学,注册用户数量超过二百二十万。
从经济层面考量,彼时太傻没有任何债务负担,既无银行贷款,也缺乏不良资产,账户中保有数千万流动资金,同时业界声望极高,其市场号召力与未来发展潜力均备受瞩目。
但好景不长。
2019年2月16日,华闻传媒公开发布通知,表明太傻留学经营状况急剧恶化,2018年整体收入锐减九成零点四五,经营所得大幅度减少一百五十点七六。
太傻一文书老师表示,太傻留学和华闻传媒达成了金额高达上亿的协议,作为对赌条件,太傻承诺给予学员全额退款等优惠,意图快速达成销售目标
未想却埋下了定时炸弹。
未能获得学校全部退款,这是太傻市场部在签约前对学生的保证。
但这种承诺在内部员工看来等同于骗局。
“市场部给你的任何承诺都不要相信。”太傻前员工曾黎介绍。
市场部门与后续服务是完全分开的,市场部门只负责说好话吸引你签约,接下来关于学校安排能否申请成功,他们完全不插手。
果然,一些学生拿到录用通知后,提出要退回申请费,结果暴露了太傻系统的一个重大漏洞。
中介机构收取的留学申请服务费用,肩负着实现合同约定的责任。不过因为太傻的服务水准降低,声望受损,太傻的客户数量和申请获批率都显著减少,直接造成营收状况恶化,要求撤销申请的学生持续增加。然而款项已经不在账户里,完全无法执行协议进行退款。
协议条款清楚表明评估阶段退款可获全额补偿,然而对方却始终固执己见,令我很是棘手,不得已最终我让步了,同意了仅退一半款项的约定。一位学子带着遗憾透露说,没想到事情会急转直下,对方最终宣告了破产。
去年申请退款,退款协议上写明2019年1月31日会退还款项。可到了2月份,公司方面表示资金周转不开,相关工作人员提出可以分批处理,先支付总金额的十分之一。在申请退款的学生云睿表示,没过多久,这笔预退款竟然没能到账。
学生和太傻员工邮件往来截图
一些和云睿经历类似的学生建了一个维护权益的团体,这个团体里的一百名成员中,初步核算牵涉到的钱款总额达到二百九十六万元,单个成员承受的金额高的有十几万元,低的也有几千元。
许多学子在遭遇困境时感到左右为难,若提起诉讼,律师费用相当高昂,倘若最终未能索回款项,还需另行承担一笔律师费用。
当前太傻公司遭遇财务困境,内外交困,一方面众多学生提起诉讼要求维权,另一方面太傻的职员也开始了争取权益的行动。
西洲那边,上海方面的人透露,他们已有两三个月没拿到薪水了。有说法称三月中旬会举行集团层面的商议,商讨公司的未来走向。这家留学机构,恐怕要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了。
除了个别老师还在岗,多数太傻老师早已离职自谋出路。
太傻北京总部设在朝阳门区域,那里的一百多个座位基本都已撤离,只留下十来个空置的座位里面还有些物品。
太傻的屋子里,依然摆放着十分引人注目的表彰布告,办公场所的门敞开着,然而接待处已经没有人值守。
太傻前台张贴的喜报
学生对太傻留学提供的帮助深恶痛绝,许多选择太傻留学的人,如今都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懊悔,太傻留学之所以能发展到这个地步,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
其实太傻的服务多年前就已遭到业内批评。有学生指出,早在2016年太傻就只顾着“升学率”,不在乎学校好坏,经常推荐学生去他们自己不喜欢的学校。
更有学生爆出太傻的合同陷阱:“瓜分奖学金。”
合同里关于奖学金提成的条款
其实,这不是太傻一家的问题。
部分留学中介确实会针对学生的奖学金收取提成。
理论上,留学中介若要为学生争取到奖学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适当收取额外费用,这种做法可以理解。
有些机构存在不合理的收费规则,只要学生办理了带奖学金的入学手续,无论最终是否确认录取,都要支付提成费用。
留学市场仍是蓝海
无论留学中介的口碑如何差,不能否认的是,留学市场仍是蓝海。
依据教育主管机构统计,我国前往海外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在二零零六年时为十三万四千,到了二零一六年已增至五十四万五千,十多年间增幅接近四倍。
二零一七年,海外求学人员总计四百五十二万,其中,我国公民有六十万八千四百,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三点四,这六十余万学生,每人的年均开销约为三万元澳际中介费用,合计年度留学支出超过一千八百亿元。
自费出国人数占比90%以上,自费留学成了一种趋势。
家长对于孩子出国留学的付费欲望是自愿且强烈的。
汇丰机构完成的一项世界范围的研究显示,百分之八十三点零的中国大陆家庭成员愿意提供经济支持给下一代出国深造,留学期间的教育总开销通常在九万八千美元上下,换算成国内货币大约是一百六十六万元。
除了市场红利仍在,政策红利也曾为留学中介开路。
二零一七年春季,国家层面废除了对留学服务机构的资格审核制度,导致参与留学服务行业的条件变得更加宽松。
在市场的进化过程中,留学中介行业出现了两极分化趋势。
信誉卓著的机构,往往能更轻易地招徕资本与生源,在业务拓展、规模扩张,乃至谋求公开募股等层面,具备显著的有利条件。
金吉列留学、新东方前途出国、启德、新通、澳际这五家知名留学中介公司几乎占据了中国留学中介行业将近一半的市场,依据2014年的市场占有比例统计,其份额达到了45.2%。
留学中介行业呈现出几家独大的局面。
根据企查查和企业官方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可查的公开资料可知,市场占有率和分支机构数量均位列前三位的三家机构,即金吉列、新东方前途出国和启德,在2017年的年度营收总额均达到了十亿元上下。
自在此基础上,传统的留学中介巨头,仍在持续扩张。
从布局上看,金吉列、新东方、启德、澳际、新通各有侧重。
启德将业务拓展到留学设计以及培训与考察两个不同领域,反复尝试实现公开募股,五次经历失败,却从未放弃。
新东方前途出国依托新东方的品牌号召力,在K12教育服务行业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金吉列专注于中低端市场,稳固掌控专业人才,由于在语言教学方面存在短板,与网络语言教育公司小站教育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
澳际和新通则是守住自己的服务优势基础上,一步步尝试新市场。
某些组织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为了尽可能保留客户,在发挥自身长处的同时,都倾向于覆盖整个行业环节。
根据公开业务介绍整理
过去,他们提供语言学习辅导,接着,负责海外学习机构的指导与入学办理,最后,还涉及海外生活支持,他们的业务范围,覆盖了整个海外学习过程的所有阶段。
只有学生想不到的需求,没有中介提供不了的服务。
但是整个行业覆盖存在一个显著缺陷,容易导致产品类型高度相似,缺乏具有实质意义的服务内容。
选择留学中介时,家长和学生的考虑点包括,资质是否正规,服务是否周到,经验是否丰富,费用是否合理,建议是否专业,口碑是否良好,这些是关键点
良好的声誉,特别是来自老客户的推荐;留学机构的知名程度、业务范围、认证情况、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办理签证的效率以及过往的成功经验;留学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是否支持撤销申请。
每一项表面上看都毫不起眼,然而实际情况是,在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方面,有些留学服务机构很难让学子及其家人感到称心。
合作开始时承诺提供整体服务,涵盖咨询环节、材料撰写以及后续申请等环节,均由专业团队负责,然而合同生效之后,整个流程仅由一名文案指导完成,一位经熟人引荐前来学习的学员这样反映。
虽然明白这些材料都是依照固定格式编写而成,但其中充斥着无数语言表达上的失误,并且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申请文书,核心内容大同小异。一位学生为此表示不满,指出自己投入了数万元费用,最终仍需耗费大量时间亲自完成材料的撰写工作。
那位同学其实并不负责任何事务,很多材料都是委托给私人译员来撰写的,众多翻译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多数是兼职人员,因此有时候确实难以确保成果的可靠性。
许多学生和家长不再完全信任代理公司,他们倾向于独立操作,或者与代理机构进行部分合作,因此对代理的依赖程度降低。
这也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留学中介机构都开始寻求全产业链布局。
另一方面部分急于求成的中介机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众多小型中介机构接连倒闭,接着培生以极低价格处理了环球雅思,随后小马过河也宣告破产,现在太傻留学正面临破产困境,经过数年的混乱成长,留学服务行业正在经历持续的整合调整。
经营上的困难,也是行业内部竞争筛选的结果。
今后,留学领域的较量不仅在于项目质量,服务环节的顺畅程度和感受好坏,也决定着机构的持续发展。除了输出专业知识,售前阶段的信息化支持与售后环节的公开透明能否有效衔接,变得极为关键。
一轮洗牌之后,市场会变得更克制、更理性。
文中被采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