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1958 年创办的多科性重点大学,肩负多重使命

留学资讯2025-09-28 15:15:08佚名

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于1958年,起初的名称是北京化工学院,这所大学是中国为了培养尖端科技领域急需的顶尖化学专业人才而设立的一所重点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建设院校,还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它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职责,致力于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并且专注于开发原创性高新技术。

北京化工大学历经六十载发展,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其中自然科学根基稳固,工程技术力量强大,同时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各具特色,是一所综合性重点院校。学校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教育,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面向国际招收留学生。学校一共有十五所学院,现在读的全日制大学生有十五千三百零五名,研究生有六千七百六十八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八百八十五名,参加函授和夜校等继续教育学习的有三千六百七十五名,来自国外的学历生有三百一十八名。

学校的学术水平持续提升。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学科,还有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都成功跻身ESI榜单的前百分之一。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考核中,与另外两所高校一同位列第三。该校设有七个博士后工作站,七个学科门类博士授予点,二十九个专业博士授予点,九十六个学科门类硕士授予点,五种专业学位类别,十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点,五十五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一门学科门类国家重点学科,包含五个专业国家重点学科,两个专业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三个学科门类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十四个专业北京市重点学科,两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三个专业北京市重点学科;八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十六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五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十二个省部属重点实验室,十五个省部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社会科学类省部属研究基地。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已建成两个国家级教学基地,一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十二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四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六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七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化工北方学院,五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两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一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五门国家级优质课程,十五门国家级资源类课程,五门省部级双语特色课程,以及三十七门北京市级优质课程。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部,北京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十本。获得国家级教学成就奖最高荣誉一项,国家级教学成就奖二等奖十项。组建国家级教学团队五组,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十组。

学校科研事业进步显著。执行重大课题、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关键需求的表现更加突出,科研财政持续刷新过往记录,个人科研经费在国内大学中居于顶尖行列。自2001年起,该校已有二十六项科研计划荣获国家级科技表彰,同时囊括三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的创新集体,六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队伍,一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集体,以及四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综合实力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中名列前茅。该校是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在“十三五”期间合作共建的高校里,仅有的三家同时具备“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资格的行业院校之一,2017年科研经费实际到账6.18亿元,获得专利授权483件,完成成果鉴定7项。

学校在成果转化方面持续发力。学校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助力社会进步,稳步实施“三权”改革举措。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以及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称号认定。学校的科技板块包含二十多家与教学、科研联系紧密的科技产业单位,凭借学校科技和人才资源,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经营目标,打造出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板块,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多种产品。近些年,依据本校特色学科、区域经济规划以及产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需要,学校陆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分别设立了先进材料、工业生物技术等校地联合研究机构,同时在威海、安庆、沧州、嘉兴、济源等地建立了技术转化机构。

学校与国外的互动联系持续增强。学校开展了很多高水准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 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海外名师项目”以及“学校特色项目”等,这些项目正推动着学校的科研团队逐步迈向国际舞台。学校还分别和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14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往来。学校着力推动国际联合教育项目,首个国际联合教育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于2017年成功获得教育主管机构核准设立。学校着力促进学子跨国交流,已同三十余所海外高校协作开展海外研习计划,2017年海外研习计划共选派362人参与,目前就读的国际学生总计601人。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2017年期间,学校安排了158个团队和286名教师暂时前往海外执行公务,同时也接待了763名短期访问的外国专家,并且有16名外籍人士在学校长期任职。在这一年里,学校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吸引了来自43所中国和外国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代表参与,其中21所高校的代表们还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北化宣言》。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抓好工作,形成了周密的就业辅导和帮助机制,注重对学生进行全程的就业辅导,主动担当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沟通、选择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有25位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教师用心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多年以来,学生就业率始终在全国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二零一七届大学本科学生求职成功者占百分之九十八点七一,而研究生求职成功者占百分之九十八点三十。

北京化工大学如今仍将坚守“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北京化工北方学院,并传承“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借助“双一流”建设的东风,迅速推进自身发展,努力建成一所特色突出、享誉国际的高等学府,为达成“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属于北化的力量。(相关数据统计日期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