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举行了开学仪式,欢迎了六百七十九名小学起始年级的新学生北京开学时间已确定,图片由本报记者付丁拍摄。
今日,北京市一百四十万小学及中学学生正式步入新学年。开学前一日,北京市第三场教育“双减”政策相关发布会顺利开展。提升校内教育水平与效率是实现“双减”目标的关键所在,北京青年报通过会议获悉,市教委已拟定多项方案,旨在优化教学品质,并加强课后服务管理,这些举措将在新学期全面推行。这个学期学校每天会提供两小时的下课后辅导,另外学校不允许设置单调重复、带有惩罚性质的功课,也不需要家长负责检查或者修改作业。
学校每天开展2小时课后服务
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兼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会议中谈到,新学期学校将每天实施两小时课后服务北京开学时间已确定,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特殊需求的情况,学校可在与家长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酌情增加课后服务时长。学校将向所有学生推出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项目与内容,供学生自由挑选。
根据消息,义务教育学校依照规定规划教学时段,小学上午开始课程的时间通常不早于八点二十分,中学通常不早于八点,学校会严格遵循教学安排,小学一年级持续采用从基础开始的教学方式,各个年级都要依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校不能借助晨间检查、午间检查以及自习时间进行学科教学,也不得在寒假、暑假、周末以及法定假日组织学生参与任何类型的集体辅导活动。另外,公立基础教育机构绝对禁止举办任何类型的入学测试,也不准设立优先班级或者特色实验班级。
不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
做业和测验并非完全不做、完全不测,而是要切实做到有效果。李奕谈到,在减少学生做业压力方面,要健全做业管理措施,强化各学科组、各年级组做业安排,科学控制做业构成,确保各班级、各年级做业透明,数量得当。做业必须全部批改、全部回复,迅速传递信息,依据学生做业状况优化调整教学方案。考试评估时,要减轻应试负担,优化考核办法,分数展示采用现行等级体系。
依照相关要求,本学期将依据学生作业状况优化教学活动,学校不会设置单调重复、带有惩罚性质的作业,不会请求家长负责检查或批改作业,也不会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批改和修正。优化作业布置方案,确保作业内容契合学生成长阶段与认知特点,彰显全面发展理念,包含品德培养、智力开发、体质锻炼、审美熏陶及劳动实践等要素,提倡设置不同难度、富于变化且满足个体需求的任务,务求提升作业的实用价值与精准度。
发挥作业的诊断作用,需要老师在看对错之外,还能从学生作业中,发现学习深层次的问题,这是作业的巩固和分析功能,也是学情分析功能。李奕提出,设计作业内容时,基础性作业要简明,分层次作业要细致,弹性作业要恰当,个性化作业要慎重。
教师轮岗解决课后服务校际差异
许多家长期望放学后能为孩子提供答疑解惑和辅导帮助,对此李奕说明,学校会着力打造优质且富有趣味的课后服务,全力照顾到学生们的多样化要求。放学后的服务时段,既能为需要补习的学生安排辅导和答疑,也能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拓展学习领域。市教委为此展开了详尽考察,多个区与学校通过书面形式征询了家长的意向,具体涵盖期望学生的功课主要在课后服务时段高效完成。
课后服务时段变长了,老师们的任务量也跟着变大。李奕说,可以调换一些岗位来减轻这个压力。“不过,老师们肯定要更累了。”谈到不同学校课后服务的差别,李奕建议通过老师互相调换工作地点来处理,在集团和学校联盟里推动较长时间的跨校课后服务,这样能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度和满足感。
学校举措
仁和中学设置作业公示栏 定期下发作业质检报告
教学任务有助于评估学习成效,如同指引学子茁壮成长的行动指南。据北青报消息得知,本市各教育机构在落实减负政策时,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方案。
昨天,仁和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蒋吉姝在一场活动上谈到,学校已经组建了专门负责作业管理的团队,并且制定了《仁和中学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学校把学科作业设计当作教研工作的核心,推行了“精心设计、限时评分、全部批改”等做法,既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还设立了作业展示区,以提升作业监督力度,督促教师迅速回应,注重逐个指导并修正,时常分发作业质量通报。力求实现“减少数量但不降低标准,缩短时间但不减少成效,减轻负担但不降低品质”。
学校着力降低单调、反复性的功课,构思综合性的任务,协助学生融会贯通各类学问起步网校,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这样说明,学校会仔细防止各门学科功课随意堆砌造成的压力,建立作业规范的“一个准则、一份目录、一次公布、三项考核”实用制度。让所有老师都清楚各项任务彼此的联系和具体规范,同时把不用手机布置作业和不让家长检查作业这些规定落实到位。
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对课后服务课程做了整体安排。学校把每天下午的两个小时,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改进学习效果的校内课程,进行统一安排,构成丰富多元且满足个体需求的课后服务内容。刘可钦谈到,学校设置了多个课程模块,包括学业辅导板块,体育活动板块,劳动技能板块,经典阅读板块,兴趣选修板块,以及班队会板块。
政策落实
西城区
课后服务打破界限答疑辅导
为了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西城区已经明确,将融合本区少年宫、科技馆、大学等社会机构资源,为当地学校开展多样化的课后辅导。
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表示,该区将统一组织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包括品德培养、学习支持、体育训练、艺术体验、劳动训练、文化传承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目标是让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部学生以及“5+2”课后服务时间都能完全覆盖。课后服务将重点监控参与度、满意度以及活动多样性,以此打造各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当地会集合本地的十二家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教育机构,为区域内的学校准备课后服务课程选项,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需要;同时,采用政府委托服务的形式,协调大学及研究机构等社会资源,为学校的课后服务活动提供有益的辅助。此外,教育区域与学校联盟将消除年级与学校之间的界限,调配同区域内及联盟内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遵循低年级可接受高年级课程的原则,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传播,使更多学子受益。
许多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以及放学后的学业辅导服务,西城区计划从研究作业入手,改进作业的水平。将安排区里的教育研究和培训机构,重点分析作业的制定与执行、相关管理方法,通过优化作业的挑选、布置方式、批改过程、评估手段和意见反馈等步骤,来增强作业的实际作用。此外,西城区课后服务主要着力于选拔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超越班级和年级的局限,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解惑和辅导;对于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要扩大其学习范围,着重于教育学生如何制定学习安排,掌握学习方法,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梳理知识体系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本领。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校内部的教学水准,使学生愿意回到校园里来。
朝阳区
力争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
朝阳区教育局负责人肖汶在公开会议上提及,该区将在课后服务项目上着重体现“四个重点”。其中首要重点是强化校内学业支持。教育机构将指派各门学科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不受班级和年级限制,为学生们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学业辅导。针对学业遇到阻碍的学生,将安排补课提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此外,还会组织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式答疑解惑。
接下来要着重强调校内作业的完成情况。要一直留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和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改进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争取让小学生的大部分作业都在校内完成,初中生的作业则基本在校内解决。
接下来要强调体育活动。课后服务要和每天运动一个钟头安排在一起,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提升身体素质,完善个人品格,锻炼坚韧品质,学会一到两项运动本领,培养一辈子坚持锻炼的作风。
还需着重强调劳动实践。小学高段和中学生各年级参与校园内部工作,包括轮流值守、集体清扫、废物分拣、环境整治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有助于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优秀的劳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