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治理期间,我最欣慰的是澳门的教育方针。”最近,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在一场记者会上回顾十年工作情况时,针对提问这样回应。
崔世安强调,教育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基础工程,关乎国家复兴与社会发展,更是全面提高民众整体素养的关键方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一直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
澳门目前,三岁到十八岁的居民都可以获得免费教育机会,高中生继续深造大学的比例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所有工作的人群中,将近百分之四十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些令人赞叹的统计,要是回到二十年前,澳门的居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
这是澳门的奇迹,更是“一国两制”的奇迹。
在澳门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
在澳门求学的孩子非常幸运。他们从幼儿园开始澳门理工大学学费,到高中结束,全部在公立学校就读,完全免除学费,并且能够领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放的多种教育补助。
“回想当初,没人预料到会享有十五年免费学习机会。”澳门居民纷纷抒发感慨。
回归时,澳门的教育基础相当薄弱。20世纪80年代之前,澳葡当局几乎不投入资源发展华人教育。当时公立中小学仅十多所,只招收葡萄牙人或土生葡人子弟,华人青少年必须支付高昂费用就读私立学校。当地高等教育领域同样面临困境,直到1981年才出现首所高等院校,但仍是私立性质。
过去二十年间,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鼎力相助,以及特区政府和各社会阶层的齐心协力,澳门的育人环境经历了根本性的改进,教育领域获得了极为宽广的进步机遇。
澳门有效整合了来自大陆和本地的各类资源,积极协调政府机构、教育院校、社会团体以及家庭等各方参与,成功构建起一个覆盖广泛、层次分明的青少年培育体系。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表示,自2007年起,澳门开始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覆盖了幼儿、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所有学段;2008年,澳门又提高了免费教育的补助标准,其中高中每班补助达七十九万澳门元,初中为六十八万澳门元,而幼儿园和小学则为五十万澳门元。

澳门的公立和私立学校中,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接入了免费的教育网络,因此,从中受益的学生数量达到了七万四千左右。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历次测试数据都表明,澳门地区十五岁的青少年在科学知识、阅读理解以及数学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持续进步。
免费,仅是澳门教育变革的一个侧面。为了让澳门应届高中毕业生获得更多进入内地顶尖大学深造的途径,教育部对内地高校招收澳门保送生的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并且基本上允许澳门学生选择内地所有的学科门类。目前,参与此项目的内地高校数量达到88所,澳门保送生的招生指标也从2012年的500人,逐步提升至2019年的1115人。
澳门青年前往内地求学,已是两地深度协作、融合交流的显著象征。这些在内地完成学业的澳门学生,逐步成为澳门各个领域的骨干成员,为澳门的持续兴旺提供了可靠且高水准的人才基础。
开启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2019年,特区政府财政方案里面,澳门大学这所公立学府,单独拿到了27亿澳门币的拨款。

二十年来,探索“一国两制”收获颇丰,澳门特别行政区运行顺畅,经济实现了空前的稳定快速发展,为大学教育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澳门大学原先叫私立东亚大学,是在1981年建立的,刚开始学生数量不多,仅有几百人,校园面积也小,只有0.05平方公里,当时只有学校建筑,没有像样的校园环境。到了1991年,为了适应澳门政权交接前后对人才的需求,葡萄牙政府接管了东亚大学,把它改名为澳门大学,从此成为了澳门地区唯一一所公立的大学。
1999年12月20日之后,这所伴随着回归而诞生的大学,才真正踏上了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并在中央和澳门特区政府扶持下,持续加快发展步伐,如今澳门大学的学生总数达到一万左右,设有七个学院、二十一个学系、十个寄宿书院,同时包含中医药、集成电路以及智慧城市物联网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澳门如今人口虽仅六十余万,却已建立了十所大学院校,其中公立院校有四所,私立院校有六所。这些院校涵盖了多种类型,既有澳门大学这类兼具教学与研究功能的综合性大学,也有澳门理工学院这类以应用教学为主的多学科理工学院,还有旅游学院和镜湖护理学院这类专注于特定专业的专科院校,共同构成了澳门教育全面多元的发展格局。
澳门的高等教育发展已从精英模式转变为普及模式,并持续向大众化模式拓展。当前,在澳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超过三万四千人,从事教学研究的教职工人数接近三千人,开设的高等教育课程总数达到二百八十门。与特别行政区成立初期相比,课程门类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五十,教学研究人员和学生人数均增长了近乎三倍。

澳门回归以来教育事业的进步,令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坚定支持作用。他指出,澳门自身的发展潜力存在局限,若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特点,主动参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施展自身独特优势,方能开拓更宽广的发展道路。
内地、澳门教育交流合作结硕果
从《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宋代风貌出发留学之路,剖析“一国两制”的核心内涵与价值澳门理工大学学费,以这种别出心裁的视角,湖南省岳阳市的一位历史教师谢试矛,为澳门粤华中学的同事们开展教学展示。
二零一七年九月,谢试矛参与教育部同澳门教青局联手推行的“内地优秀教师赴澳指导交流计划”,前往澳门,旨在协助当地教师增强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
2008年开始,在教育部支持之下,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新设立了“内地优秀教育工作者来澳合作项目”。内地每年选拔20位杰出教学骨干到澳门部分学校进行驻校,他们负责传授教学经验,传播教育思想,协助培育学生,并将内地教育创新的实践带给澳门。

两国一脉相承,回归后的澳门同神州大地紧密相依,从政府到百姓,从广东区域到全国各地,展开了丰富多样、全方位的教育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加深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
2003年10月,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访问澳门期间,曾向当地教育界赠送了特殊安排,即建议利用内地资源,对澳门中小学语文教学骨干进行周期性培训,以提升其专业能力,2004年正式推行的澳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则安排了澳门各中小学的核心教师前往北京、南京等城市接受专业指导。到2009年,这份馈赠已经变成丰厚赠品,澳门地区中小学的数学、地理、科学、自然等学科教师,以及幼儿园的核心教学人员,几乎都到内地接受过轮换培训。
岁月流转,二十载光阴如白驹过隙。在这二十年重返祖国的历程里,澳门教育事业却呈现出一番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回归祖国二十周年那天,崔世安反复指出,澳门取得的进步是“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得到充分施展的证明。澳门教育界出现的转变,则更加生动、明确地展现了“一国两制”的强大活力和突出优势,宋永华对此深有感触地表示。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7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