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闻传媒解释为:并购重组相关标的的资产涉及计提商誉减值,以及部分金融资产减值。
先来说金融资产减值。
在华闻传媒《2018年年度业绩预告》中,有提及2017年9月对义乌商阜创赢的3.3亿元投资,因商阜创赢的其他合伙人涉嫌挪用导致无法全部收回,预计全额计提减值。也就是说,华闻传媒遭遇“短信”诈骗,3亿多打了水漂。
其实,2018年8月就有股民质询,“为什么投资一年过去后,天眼查显示公司并不是商阜创赢的股东?”
华闻传媒公开回应说,“工商手续尚未办理。”
嗯,时隔一年仍未办理必须的工商手续。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对风险把控的敏感度竟不如炒股的散户。而另一起无法收回的10亿元债权投资,更是将公司拉入前实际控制人涉嫌联合“阜兴系”掏空上市公司的舆论旋涡中。
这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负面新闻不要太多。
3、
再早几年,资本市场表现较好。
上市公司收购新领域资产,可以引发市场无限遐想。从而拉动股价大幅提升,甚至可高达50%。算下来,仅十几亿的投资款,对于主并方来说实在微不足道。所以,靠天然气业务起家的华闻传媒,在上市20几年来,不断靠收购变换主业,名字和实际控制人也几番变更。
近期,华闻传媒发布公告:2018年,收购的上海精视、北京澄怀科技、天津掌视亿通等子公司业绩均未达标,集团对上述三家子公司均拟商誉减值全额计提准备。
历年以来,华闻传媒收购的公司有个普遍特点,都是在勉强完成对赌后,便遭遇业绩大变脸。不得不由衷的赞叹,华闻传媒选择并购标的的水平真是稳定。
公告中显示,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总额逾20几亿的并购溢价被一笔计入当期利润。这种操作并不会对上市公司运营和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反而可以轻松上阵,不受财务部“商誉摊销”的新规约束。
总之,华闻传媒此番“业绩洗澡”后,仍有可能令它重获新生。但是,它旗下太傻留学的棺材板几乎是钉牢了。
关于太傻留学业绩剧减的原因,华闻传媒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中做了说明。通俗点说就是,大环境不好了,政策不友善了,人心散了,遇到欠款老赖了。
不只是太傻留学,公告中提及的另外两家子公司,业绩不足预期也均受经营环境和政策影响。
好吧,确认过眼神,咱就是破坏大环境的那个人。
4、
日薄西山的太傻留学,当年也曾火遍网络。
2002年,一本被学生们亲切称为“黑宝书”的GRE考研专用词典迅速蹿红。
红到什么程度呢?80%的清北准留学生都用过。发行仅月余时间,就售出26000多册,雄踞出国考试类图书榜首。此前,在那个位置的一直是俞敏洪编著的“红宝书”。
能和俞敏洪唱这么一出红黑对手戏的,并非是什么行业大佬,而是一位年仅23岁的武汉大学在校生。而且,此书从编著到发行,他只用了半年时间。
这着实令人惊艳,就连武大外语学院的教授都不吝赞美,“不容易!很多外语学院的老师,花几年时间都未必编得出来。”
更多的人只记得黑宝书,几乎模糊了词典的原名《太傻单词》。这本书后来一版再版,封面设计越发精美,词汇结构也更加优化。保持不变的仍是黑色的封面,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仿佛是黑洞一般太傻留学咨询,不断吞噬着准出国留学生们的目光。
太傻单词2003版
“黑宝书”第一版,作者署名太傻,没有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陶谦。但是,太傻作为太傻的寄托站(太傻论坛前身)站长的身份人尽皆知。
尽管圆滚滚的陶谦不被同宿舍的学生喜欢,但是在网络世界中,人人以得到“太傻”的回复而雀跃。
关于“黑宝书”的出版动机,以及署名“太傻”的释义,坊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最为可信的,是关系到陶谦大学恋情的那一个。
或许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太傻太天真,于是给论坛和单词书都冠上了太傻的定语。当年,陶谦和女友约定一起赴美留学,但是女友实在应付不来GRE词汇。在爱情力量的驱使下,陶谦对使用过的GRE试卷逐个单词的进行摘录整理,并结合网友在论坛的分享内容,持续推动书中内容升级。
当然,也有人说“黑宝书”取得的巨大成绩,是陶谦基于“红宝书”上的二次编撰。无论如何,陶谦成了。他助力女友顺利出国,同时把福利带给了广大出国党。不过尴尬的是,他落单了。
或许是对录取结果不甚满意,或许是爱情失意后的再次思考,陶谦选择留下来。女朋友没了,还有黑宝书,还有论坛,还有视他为大牛的数万网友。
那么,一切都有新可能。
5、
2003年,陶谦在北京注册澄怀科技(太傻留学)。
毕业后,这个做事风风火火的年轻人开始了商业化运作。
需要交代一下时代背景。2001年的911事件,几乎宣告了面向普通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大门彻底关闭。面对世界上最严苛的签证制度太傻留学咨询,有意冲击美国名校的学生亟须签证培训,而太傻论坛最初是以分享签证经验的内容为主。
所以,公司以签证培训起家。那时,太傻的签培费用高达15000-20000元。后来,公司出版的《签证的艺》更是风靡整个留学界。
尽管盈利,赚得却是辛苦钱。直到2005年,迎来拐点。
陶谦决定,重点发力美国留学申请业务。手握论坛上优秀学生分享的各种DIY经验,以及做签培服务时收集到的美国大学奖学金发放数据,陶谦意识到,转型做申请业务是个机会。
他当然选对了。
到2006年年底,太傻留学已经成为业内美国留学业务的领跑者。不过,囿于政策原因,当年只服务了300多名学生,营收800万左右。
2007-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和学校为增加营收,放开了签证和录取政策。在大环境的刺激下,太傻留学的申请业务一日千里,业绩每年都在翻倍增长。
分享一组数字,太傻留学06年-10年的服务人数:06年,300余人;07年,750人;08年,1500人;09年,3000人。2010年,4000人。
发展势头凶猛,犹如升天火箭。
6、
尽管业绩全线飘红,太傻的管理水平却长期处在洼地。
陶谦是技术型人才,不太擅长管理。大家对他的印象是,智商极高,情商不足。
陶谦的聪明,表现在做事极有眼光。比如,01年建论坛,先做美国签证,后做留学申请,在07年初提出背景提升的概念。后调整翻译组架构,增设语培业务等等,一系列的操作,说明了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非常独到。
或许是不在乎,他对公司很多事情表现得极为冷淡。可能,这也是他日后编写《太傻天书》的起源。《天书》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本书,提倡“无需选择,接受一切,理解一切”,形而上的理念至今对一些人仍有影响。
陶谦日常痴迷炒股,和团队开会多数是在股市闭市后进行。
公司曾有传闻,陶谦曾经炒股巨亏,公司账上的钱都被挪去补洞。从前台转岗行政总监的晏飞,则在他的授意下,第一时间将账上的余款全部转至另行开设的账号上,供他炒股使用。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公司很少准时发放工资,而每次资金来源都是上月的签约费用。
7、
那个时期,后期团队工作氛围特别好。
早期的咨询师(后期文案),经常熬夜,特别拼,非常专心的做事情。
他们白天带新人,晚上忙自己的案子。人人自愿加班,少有怨言。甚至有人一个季度不回家,在公司打地铺,从早忙到晚。
当时的付出还能够体现到工资上。销售月薪两三万,熟手文案也能月入过万。饱经锤炼的咨询师非常抢手,甚至有猎头出价30万年薪挖人。
处在发展期的太傻,人手一直比较紧缺。
08年,太傻营收过亿,仍只有三家分公司的规模。与此对应的,北京后勤保障团队仅有5人。到2010年,销售包括市场在内,最多不超过11个。
2006年,太傻团队仅有40余人。到07年,在业绩大幅提升的压力之下,太傻开始快速扩充团队,疯狂招人。但是一下进人太多,人员素质不受控制。因为缺少必要的培训时间,新人刚刚到岗就被堆满了客户,导致每天客诉不断。
太傻销售有句口头禅,“前五十,没问题。”
太傻留学宣传涉嫌违反《广告法》
甚至对任何一位学生都敢承诺全额奖学金,“反正退费也不影响收入,该签还是要签的。”这股风气和太傻原D姓总监有关。她作风彪悍,对团队的掌控相当吓人,且常以压榨员工为乐,“我受过的苦你们谁都跑不掉。”
在她的带领下,销售作战能力极强,可以连续几个月不休息。就是这样的一支几人团队,疯狂抬起了太傻的营收。
因为销售人员的过度承诺,导致前后期冲突不断升级,一度到了两个部门水火不容的地步。陶谦没做任何调整,业绩飙升下,他乐见其成。
8、
创业的筚路蓝缕,是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故事。
可是陶谦并没有经历太多困境,只有一次重大危机:黑中介之战。
留学行业从来都是零和博弈。太傻留学的崛起,让业内大佬惊慌不已。
害怕不只来自太傻业绩长虹,更因为它以一副行业颠覆者的姿态站在客户面前:反中介,反包办,国内首家推出留学咨询模式的机构。至今在太傻留学的百科词条里,仍留有这样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