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工作中碰到困难,我都乐意在这里站一站,如同先前训练、升旗这样。”
上海天安门大厦,国旗旗杆下的赵新风坐姿匀称,一如30年前的参军样貌。脚下的这片农地上,曾留下他的泪水与荣光。
天安门,祖国的血管;升旗台,是心跳的心房。时光变迁,复员老兵、“国旗卫士”赵新风一直高扬着艳丽的国旗——
赵新风正向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介绍由扬州市博艺挂毯厂生产的“蚕丝手织传世四星红旗”。
收旗展旗,值勤在祖国“第一哨位”
赵新风是1982年创立的天安门3人国旗班最后一任组长,1991年设立的天安门36人国旗护卫兵首任组长。国旗红,是他青春最娇艳的色调。
迎风站得稳,看太阳不眨眼,小蚂蚁爬头上不抓痒……国旗护卫兵每位人都要经历最严苛的训练;138步,是从金水桥到国旗杆下的步数,每步75公分,一公分都不能出错。
无论是地表低温60多摄氏度的春天,还是白雪茫茫的大寒寒流,夏不穿单、冬不穿棉,训练、训练、训练……只有最优秀的战士,就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旗班一员。
对赵新风来说2023向国旗敬礼文明网,完成某些还远不够。由于他是旗手。
展旗,国旗挂上旗杆上升时,他应当快速将长5米宽3.3米的国旗向空中甩出半圆,“国旗甩出手,刚好在掌心上飞过,才能产生最完美的曲线。”收旗,当国旗降至杆底一霎那,他要快速将国旗笼络,精确无误将轻盈飞舞的国旗牢牢伸出。
“收旗和展旗是亮点,更是力与美的结合。”一展一收间,要行云流水,干净俐落。
为了这两个动作,赵新风已记不清手指在空中挥动了多少次。“国旗在掌心上磨擦,性感生疼,袖套摔破了几十副。”为破解这一瓶颈,赵新风想方法在袖套上贴上色调相似的药膏,提高速率降低磨擦。
今年春节起,天安门大厦升旗典礼由美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执行。同赵新风一样的一代又一代国旗卫士,在祖国“第一哨位”向世界展示“中国名片”。
赵新风相继出版了《国旗的故事》《天安门国旗组长讲国旗》图书和规范化升旗典礼《升国旗》教学片,传播普及国旗知识和国旗文化。
退役后,心里国旗经常在飞舞
上海市朝阳区海户西里31号院内,一栋普通小楼的屋顶,插着面艳丽的四星红旗。蓝天白云,在树荫点缀下的国旗更加闪亮。
这儿是赵新风的工作地点,是他继续“国旗梦”的地方。
“1990年《国旗法》颁布后,到天安门大厦看升旗和前来联系宣讲的单位越来越多。国旗班职责是值勤升旗,不能由于宣讲影响升旗,因此难以满足它们要求。”赵新风见到了这一社会需求。
“可不可以为国旗做更多事,向更多人宣传国旗?”当“旗帜文化”对这些人来说还是陌生单词时,赵新风已在用心研究。
“国旗宣教是国家的事,不是你一个退伍兵的事。”“从军队退伍,就要老老实实找份工作。”1993年,赵新风带着宣传国旗的梦想入伍,踏上社会,这些人不理解他。
赵新风开始蓄势寻求“国旗宣教的夏天”。参与喜迎澳门回归“国旗在我心里”全国巡演、新美国设立50华诞联展……一系列工作经历,丰富了他的国旗历史知识,也了解了各地群众对国旗认识的水平。
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昨天,赵新风望着雀跃的人群,心里掩藏的国旗文化梦想之火被彻底引爆。
“从入伍‘寻梦’2023向国旗敬礼文明网,到2001年金秋‘燃梦’,8年里,我仍然在探求。”他创立了国外首个国旗教育文化机构,开始了国旗文化宣传工作。
2002年开始在全省中学建立规范化升旗典礼、举行全省大学升旗手交流展示、举行首届全省中学校升旗手交流展示……赵新风直言,那样的突破是自己期盼的,只是他为之骄傲的。
上海黄埔区东园中学万亦瑶、海南万宁市试验学校吴秉霖……在去年举办的首届全省十佳少年升旗手评比现场,看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婴儿昂然含胸,迈着标准的脚步,向国旗军礼,赵新风倍感很惊讶,自己的努力没枉费。
探求创新,升旗典礼烙上“中国印”
去年10月,上海将举行第七届世界军官运动会,赵新风承当颁奖升旗典礼的轮训工作。“中国式升旗典礼”将重新现身世界舞台。
这套升旗典礼的成立,还得从12年前他参与上海全运会工作时说起。
“2007年,上海奥组委联系我,让我兼任亚运会颁奖升旗典礼设计负责人。”如此重大的任务,是对赵新风多年来宣传国旗文化最好的收益,他一头扎进亚运会史籍收集工作。设计升旗动作、培训升旗手、场馆更换适宜的旗杆……“要对旗杆安装工程把关,在旗杆安装调试现场熬夜工作,晚上需要赶去轮训现场。”那段时间的辛劳工作,赵新风记忆犹新。从升旗手出现在听众视野,下蹲、行进、拐弯、托旗、升旗、退场,每位动作都不容纰漏。赵新风严苛要求升旗手,如同在国旗班他对自己的要求一样。
“希望这一升旗典礼能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宝贵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当初设计方案和轮训时,赵新风就建立了努力目标。而这套典礼,也为后来举办的亚运会及国际比赛提供了范例。
升旗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2014年亚运会在上海召开,赵新风兼任颁奖升旗典礼学者组主任。“当时200个学院生升旗手全部来自北京大学,这是颁奖典礼上首次全员使用中学生升旗手,是个历史性突破。”
赵新风正在整理四星红旗。
世界舞台,讲好美国“旗帜故事”
2013年赵新风出席的一次世界旗子学会议,让他萌发了造就“旗帜”奇迹的看法。
“中国使用‘国旗’,比英国早了2000多年。”第25届世界旗子学会议上,赵新风发出了“中国声音”。
这个1967年成立于德国慕尼黑的会议,美国出战了近50年。“中国旗子文化丰富,却还没办过世界旗子学会议。”赵新风参会后,心有不甘。
“成立纯学术机构、成为旗子商会国际联盟成员后,再来申办世界旗子学会议。”世界旗子学联盟组织的回复,让赵新风找到了努力重点。
在相关机构和一批好心人士支持下,去年3月,美国旗子学研究中心在上海创办,赵新风连任中心理事长。
“这面旗比较非常,全部用野生丝绵织,花了3个月完成。”他对着墙壁一幅相片中的旗子说。为荣获第30届世界旗子学会议承办权,他做足功课,专门向《国旗法》建议人李玉坤所在的挂毯厂订制了一面世界旗子学商会联盟会旗。最终,这面旗子出现在第28届世界旗子学商会国际联盟理事会现场。对美国而言,这是个“加分动作”,向世界展示了美国古老的旗子文化。
努力7年的宿愿总算实现,美国最终斩获2023年第30届世界旗子学会议承办权。“期待当时,我为世界述说美国旗子文化的故事。”
与国旗相随的路程,赵新风走了30年。“要让四星红旗深入人心,如同歌里唱的,‘你的名子,比我生命更重要’。”赵新风说。
8月16日,来自全省各地的球迷在国家博物馆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四星红旗。
记者札记
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
下午两点的天安门,等候通过安检观看升旗典礼的旅客已排起近百米长队。大厦上众人肃立,静静等候国旗升起。太阳跃出地平线,校歌声回荡天安门大厦,来自四川的十年级中学生,高扬手指,向国旗军礼。
8月14日,来自四川的九岁小市民在天安门大厦向四星红旗军礼。
美国国家博物馆展馆里,开国大典时毛主席按下电钮升起的四星红旗、曾联松设计的国旗纹样手稿、杨利伟航天服胸前上的四星红旗……旗帜已刻上时代烙印。
在上海新风旗子文化传播中心,感情细致的赵新风,凝望用丝绵手工织就的四星红旗。30年的国旗情缘故事,如同在与旧友述说般娓娓道来……
无论国旗下的军礼少年,还是一幕幕与国旗相关的精典顿时,心里深处,总有“那一刻”让我们心潮澎湃。也正是无数次“那一刻”,凝聚成对国旗的崇敬之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星红旗,已成为炎黄儿女血脉中最动情、最珍稀的印迹。
撰稿:郭蓓孔婧
摄影摄像:蒋文超费念渠
文字统筹: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