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月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召开,由战胜的协约国二十七个国家参加,与会代表代表1000人加拿大肢解中国留学生。作为“半程”协约国的俄国(现在已成苏维埃联邦了)被排斥在和会之外,而战败国也都没能参加。显然这只是一场属于胜利者们的大会。
但话语权也并非在所有胜利者手中,会上唱主角的是英、法、美、意、日五个大国,真正能够操纵大会的也仅英法美三家而已。所谓巴黎和会三巨头就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列强们各怀鬼胎,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瓜分世界,巴黎和会成了分赃大会。
法国通过一战变成了欧洲最大的陆上军事强国,为了确保自己欧洲霸主的地位,他们必须严防死守德国东山再起。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的意见是必须严厉制裁德国,企图将德国肢解,在莱茵河左岸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莱茵共和国,成为法德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这一意见英国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英国万年不变政策便是平衡欧洲大陆各国,不能使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超级强国。当年拿破仑横扫欧洲,英国果断成立反法同盟,阻止法国一统欧洲大陆。一战英国又毅然加入协约国,阻止德意志过分强大。
如今克里孟梭企图肢解德国,这是令英国人担心的,他们并不想将德国打的一蹶不振,从而使法国一家独大。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最上心的是如何掠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但不要对德国本土伤筋动骨。
美国是新兴崛起的资本主义大国,他们一战期间大发横财,参战时间也比较晚,损失很小。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依然是卖力推广他的“十四点计划”。现在来看,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都是很好的建议,不过又太理想主义了,以至于在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这种政治老油条面前处处碰壁。
英法表面上同意将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作为巴黎和会谈判的基础,实际上最后只实现了成立国际联盟,其他的计划都没能落实。最终“十四点计划”完全失败了。
巴黎和会开了近半年,经过激烈的争吵和讨价还价,列强们相互达成了妥协,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凡尔赛合约》。
合约规定,法国收回在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夺走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并获得德国最大的萨尔煤矿十五年的开采权。
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十五年,原有的许多边境地区分别割让给丹麦、比利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家。德国失去了八分之一的领土、百分之十二的人口。
同时德国禁止生产坦克、装甲车、潜艇、重炮和军用飞机等重型武器,且只允许保留十万军队。
这些苛刻的条款都为后来希特勒煽动民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凡尔赛合约》让德国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压抑着怒火。当这怒火宣泄之时,二战也就爆发了。
另外,巴黎和会三巨头皆将布尔什维克主义视为洪水猛兽,他们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
巴黎和会上还成立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虽然国联其宗旨是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可实际上却变成了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
国联将属于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分别委任给英、法、比及日本统治。一番洗牌后,殖民地还是殖民地,只不过换了主人而已。
中国作为二十七个战胜国之一,理应收回战前被德国强行租借的胶州湾和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但是日本看上了这里,他们提出要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如果不同就退出和会。英法美竟然同意了。他们得罪不起日本,得罪中国易如反掌。
这件事激怒了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迫于国内压力,中国代表退出和会,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有意思的是,即便6月28日威尔逊在了《凡尔赛和约》签了字,1919年11月美国国会投票否决了威尔逊的签字。
作为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的美国,本想利用巴黎和会达成世界领导者的目的,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却发现他们的各种算盘大多没实现,反倒是英法捞了不少油水。
可以说,这场所谓和会埋了不少雷,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大国都或多或少对这次分赃大会存在不满。另一场世界大战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