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学生们的暑假手抄报又成了公众讨论的焦点。这项初衷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任务,在各类奖项的所谓推动下,慢慢变成了家长展示技能的竞赛。当孩子独立创作的环节被家长包办,甚至催生了专门的代做服务行业,这样的任务布置方式留学之路,到底是帮助孩子进步,还是让学习过程走了样?
暑假作业变成“家长才艺秀”
手工作品设置奖项耗费学生精力
手抄报往往要求学生们针对特定议题,在纸张上设计版面,例如增强环保观念、警示水中安全等。各地时常会开展不同层级的评选活动,并且授予各种荣誉。
但许多家长对此感到不快,一位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家长说,孩子用心完成的手抄报,常常输给其他家长参与的“刻意打造”。
学校虽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实际情况是许多作品由家长操办。孩子们用心制作的手抄报经常落选,而家长参与创作的作品却频频获奖,这种状况让孩子们心理失衡,甚至产生自卑情绪。低年级的作业,硬是异化为家长展示技能的舞台。
广东的李女士透露,她家孩子现年上小学一年级,学校布置了手工制作任务,结果变成家长的任务了。家长不仅得帮孩子构思,还得负责记录和提交书面材料。
安徽一位姓袁的母亲表示,她的孩子快要上小学的第六个年级了,几乎每个学期都要完成手抄报任务,孩子对此挺感兴趣,不过家长感到非常辛苦。
孩子虽然爱画画,可是手抄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通常一画就要两三个小时以上。有时候看着孩子弄得太晚快乐的暑假手抄报,我就帮他完成涂色部分。袁女士说,虽然明白这样做的效果不大,但既然需要完成,就只能在旁边提供帮助,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孩子的思绪比家长更为纯粹。有位同学讲,他做手抄报是为了留下念想,觉得这样挺舒缓。另一些同学透露快乐的暑假手抄报,倘若他们的作品能获奖,会张贴在教室附近,他们为此会感到喜悦。
许老师是某小学的班主任,她谈到,手抄报在平时的课程中,确实能让学生对某个学科有更深的理解,不过各类竞赛却让手抄报失去了本意。而且,上级单位时常在短时间内安排好几个手抄报评奖活动,孩子们忙不过来,家长们为了完成工作或者争取荣誉,常常会找别人帮忙制作。
今年前两个月的四五个手工报评比活动,学校组织了,老师说明,就算特别出色的学生,也很不容易在一个月里做好这么多不同内容的任务,他们的精力跟本事都达不到,很多孩子费了很多心思和时间去制作,可是跟家长帮忙做的作品比,可能还是差一些,因此常常拿不到名次,时间长了,孩子们做这类活动的热情就会降低。
“代做手抄报”形成网络产业链
素质教育不应只追求表面荣誉
调查得知,应对各类手抄报任务及评比的“手抄报服务网络”已十分发达,例如提供现成的设计图,选用后儿童便能进行着色活动。
有位网上销售者谈到,教师节与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这两个节日经常需要完成手绘海报的功课,也是学生踏入校园后家长必须搭把手的第一件差事。对于有经验的家长来说,这些任务不费吹灰之力,但对能力欠缺的家长来讲,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费时费力,即便做出来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