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中文之约 共筑美好未来
——陆军工程大学举办“国际中文日”活动纪事
肖娟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肖力铭
中外学员同台表演。张程翔摄
4月的南京,春意盎然。
“国际中文日”即将来临之时,陆军工程大学主办了“语通军营 共筑未来”这一活动。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六所军地院校的五十多个国家的外军学员,和中方学员、教师、志愿者等四百余人一同参与,大家在一起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现场呈现了多种精彩表演,包括不同国家的歌曲联唱,还有太极拳的展示,以及民族服装的模特秀。
柏年来自柬埔寨,是陆军工程大学2022级的学生。为了在这次活动中把中文歌曲《我的好兄弟》唱好,他向中方学员请教,并且反复练习。他已经学了6年中文,他说:“我会继续努力学好中文陆军工程大学,以后从事跟柬中人文交流相关的工作,让更多柬埔寨人了解中华古文明的魅力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身着传统服饰行鞠躬礼,感受中国书法、古筝及射箭,借助算筹推演古代军事布局……在中华传统文化互动区域陆军工程大学,许多外国军事人员对中国传统习俗展现出极大热情。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的亚美尼亚学员迪格然首次穿着汉服,他谈到:“现在‘汉服’这个词的中文读音,很多亚美尼亚人已经耳熟能详。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那27个展现各国特色的展台里,老挝展位上各种手工艺品、民族服装和风味小吃十分引人注目。陆军工程大学的老挝学生潘乐和同伴们早在两个月前就着手筹备,不少展品都是他们亲属从老挝带来的。“这次活动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也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见到这么多人欣赏我们的展品,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潘乐为许多友人系了象征吉祥的红绳,同时呈上老挝的别致赠品。
语言是人们表达观念的媒介,是保存文化的容器,是拉近彼此距离的纽带。如今“国际中文日”已经转变为全球华文学习者的庆典和外界认识中国的途径。据陆军工程大学汉语教师郭长荔介绍留学之路,举办“国际中文日”活动,旨在以文化为媒介,建立友谊的通道,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