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您认为中国的申请者跟其他国家有何不同?
查尔斯·康恩认为起步网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尽管许多人告知他会发现中国申请者与别国不同,但他并未察觉到明显区别,这些人的学业与课外活动成果都相当出色,除中国外,罗德学者选拔还覆盖了其他31个国家和地区,而中国最终入围的16位候选人,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相当实力,不过,若结合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这一结果也算正常
东方早报询问,提交申请的人,是否会被告知进入牛津大学后,打算钻研哪个学科方向,在选拔罗德学者期间罗德奖学金,对于学科领域,是否存在某种倾向性
查尔斯·康恩表示,申请人会告知未来打算钻研的领域,不过组织方面不会据此给他们划定方向,换言之,即便他们得到罗德奖学金后,仍然有权调整最初的规划。选拔过程不设学科门槛,本次入选者中既有从事诗歌文学研究的,也有从医的,还有从事物理、生物、工程等行业的。组织追求的是能够影响世界的杰出人才,任何学科领域都有可能培养出这样的人物。诗人这个职业,或许在影响世间方面,没有其他任何工作比它更显著了。
东方早报提到罗德奖学金设立本意在于造就全球性杰出人才,让他们致力于公共利益事业,不过我们观察到近些年,相当一部分罗德学者更倾向于投身商业和法律行业,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希望得到您的看法
查尔斯·康恩认为这并非难题,因为改造世界的途径不止一种。众多具备颠覆性影响力的领导者都来自企业界,他们通过开拓全新领域、为公众创造工作机会等方式影响世界,而且近十年来最卓越的理念确实源自商业界。学生就业领域广泛是个好事,有些人进入政府部门,有些人投身商业探索创新,另一些人在科学或新闻传播界发展,这些都很值得肯定。
我们绝不希望他们把助学金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为公众利益奉献才是核心要素,依我之见,凡是在工作中只顾自己的人,都不配成为罗德学者。
东方早报指出,当前全球各地包括中国,均有众多项目希望建立类似罗德奖学金的机制,然而,与这些效仿者相比,罗德奖学金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质?
查尔斯·康恩:首先我认为那些都是很好的奖学金项目。苏世民是我们的好朋友,并且是罗德基金的资助人之一罗德奖学金,燕京学堂的一个主要参与者王赛就是罗德学者。
我们的项目历史最为悠久,因此在挑选未来杰出人才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加之罗德学者项目享有盛誉,得以汇聚最顶尖的学生群体,并且不仅提供牛津大学的优质教学,还设有“服务与领导力项目”,涵盖各类讲座、互动研讨及实践锻炼,毕业生将获得终身校友资格。当今有五千名在世的罗德学者,分散于各个领域的前沿阵地,他们运用全球性的社交网络,协助年轻的罗德学者开启事业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