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同文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留学条件2022-02-27 16:45:02佚名

核心提示: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西风渐渐东进,随着欧美列强在军事、贸易和宗教领域的不断侵入之下,医学、教育和文化等领域也开始逐渐进入上海,并建立了一些教会学校,而上海圣约翰书院开设大学课程是在1892年,可看作是中国大学的肇始.

上海能追溯到的最早办学记录在南宋咸淳年间(约1267年),由上海人唐时措、唐时拱俩兄弟,于方浜长生桥东北(今丹凤路西)购韩姓房屋并改建为梓潼祠,画孔子像于祠中,修建了“古修堂”,作为“诸生肄习所”。当时上海还未建县,因此称为镇学。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华亭五乡二十保,建立上海县。根据中国封建制度,建县后,除建造县衙门,还须修建城隍庙和文庙。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县尹周汝楫将原镇学改作县学,并令县教谕在县署东首营建文庙,未竣。次年,由乡贵万户长费拱辰出资建成,有正殿、讲堂、斋舍等建筑。

此后随着上海地区不断的发展,求学机制也不断完善,私塾、书院等各类办学机构兴盛起来。洋务运动以后,西学渐进,上海新式教育出现。

1842年英国舰队进犯吴淞口,上海失守,随后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上海作为五处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开埠。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打醒了国人,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清廷的洋务派官员全国推行大规模工业运动,培养留学童生,打开西学之门。

1863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认为上海为洋人汇集之地,但缺少精通外语的人才,需设立语言类学校,于是选址旧学宫,即今学院路四牌楼附近,创办“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简称“上海同文馆”。后于1867年更名为“上海广方言馆”,1869年迁入江南制造局,还增设冶铸、制造等技艺课。

1895年甲午海战战败,洋务运动随之落幕,但它为新式教育奠定了基础。随后的维新变法继续将近代教育推向前进。

上海是维新运动中心之一,在兴学、启蒙、救国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南洋公学诞生了。创始人盛宣怀,他曾是李鸿章行营内文案兼营房处会办,后来任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华盛纺织总厂、铁路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和汉阳铁厂督办,是李鸿章洋务路线的忠实执行者。

学堂1896年经光绪帝准许,择地徐家汇新建校舍,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正式开学。特聘美国博士福开森为监院(现武康路旧名福开森路,说的就是他)。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西风渐渐东进,随着欧美列强在军事、贸易和宗教领域的不断侵入之下,医学、教育和文化等领域也开始逐渐进入上海,并建立了一些教会学校,而上海圣约翰书院开设大学课程是在1892年,可看作是中国大学的肇始,因此上海圣约翰大学也由此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早建立的大学,其后各种类别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海也成为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地区并一直保持到今天。

圣约翰大学校门

自上海解放开始,有一些大学被保留了下来,有一些大学被撤销,在时隔70年之后,上海在1949年以前曾经有过哪些大学存在?许多人都已经不知道了,本文盘点一下上海在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并以成立时间早晚进行排序,与您一起回顾一下。

1.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

圣约翰大学校徽

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最初校名为圣约翰书院,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课程,以上海方言授课,1881年开始全英文授课,1892年开始设置大学课程,1896年形成文科、理科、医科、神学科及大学预科的教学格局,1905年11月正式称上海圣约翰大学,并设文理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及附属预科学校,其毕业生可直接入读美国所有大学的研究生院,从191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2年秋被撤销,所有院系被合并到其他高校,其校址被现在的上海政法大学使用,上海圣约翰大学存世73年。

2.上海交通大学(1896—至今)

交通大学校徽

上海交通大学由晚清重臣盛宣怀创建于1896年,最初校名为南洋公学,其校名演变史如下:南洋公学(1896)——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5)——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南洋大学堂(1911)——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12)——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1)——交通部南洋大学(1922)——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1927)——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本部(1928)——国立交通大学(1937)——交通大学(1949)——上海交通大学(1957)。

3.震旦大学(1903—1952)

震旦大学校门

震旦大学是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于1903年2月在上海创办的,最初校名为震旦学院,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由马相伯担任监院(校长),1914年即开始研究生教育并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1928年在教育部注册后更名为震旦大学,其鼎盛时期设有医学院、文学院、理工学院、法学院、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并附设两所高级护士学校和两所附属中学,1952年秋被撤并,其校址为重庆南路227号和280号,现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使用。

4.复旦大学(1905—至今)

私立复旦大学,创办于清光绪31年,位于江湾翔殷路平阴桥堍。

私立复旦大学,足球场和子彬院

复旦大学校徽1935

武汉有哪些大学 有环艺专业_2021年深圳大学自考音乐专业有哪些_上海有哪些大学有音乐专业

复旦大学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建于1905年,初始校名为复旦公学,1917年开始创办大学本科,并设文科、理科、商科及大学预科和中学部,并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及至1929年已发展为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及17个系,抗日战争时期迁址重庆办学,并于1942年由私立复旦大学改为国立复旦大学,及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复旦大学设有文、理、法、商、农五个学院20多个系科及经济、生物两个研究所,五十年代初期,复旦大学部分系科调出,但更多的是并入了其他大学的系科,成为此次院系调整最大的赢家,并由此成为名牌大学。

5.沪江大学(1906—1952)

沪江大学校徽

沪江大学是一所教会大学,由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联合创办于1906年,最初校名为浸会神学院,1909年为浸会大学堂,1911年更名为上海浸会大学,1914年更名为沪江大学,191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其办学规模仅次于金陵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1月由刘湛恩出任首任华人校长之后,在办学上更加中国化,并更名为私立沪江大学,以文、理、商著称于中国教育界,1952年秋被裁撤,所有系科并入上海其他高校,其校址现被上海理工大学使用。

6.暨南大学(1906—1949)

暨南大学校徽

暨南大学由时任两江总督端方于1906年在南京筹划创立,当时校名为暨南学堂,专门招收华侨学生,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一度停办,1917年底复办不久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1923年增设大学部,并从南京迁址上海办学,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鼎盛时期设有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和法学院并设附属中学,还设有外交领事专修科,1949年8月被停办,所有系科被并入上海其他高校。

7.同济大学(1907—至今)

同济大学校徽

同济大学由德国退役军医埃里希·宝隆创建于1907年,初始校名为德文医学堂,是一所以医科起家的综合性大学,其校名演变经过如下:德文医学堂(1907)——同济德文医学堂(1908)——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2)——同济医工学校(1917.4)——同济私立医工专门学校(1917.12)——同济大学(1923)——国立同济大学(1927),曾是上海第一所国立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搬迁六次,最终落脚于四川宜宾李庄办学,发展成为以文、理、医、工、法五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建国以后经过多次拆分,其医学院被迁往武汉,最终被调整为以土木建筑为主的工科大学。

8.大同大学(1912—1952)

大同大学校徽

上海大同大学曾是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私立大学,是无锡籍著名教育家胡敦复于1912年3月19日创立并任校长,初始校名为大同学院,1922年9月改为大同大学,尤以“理工”见长,曾素有“北南开,南大同”之誉,胡敦复是1907年9月被清政府公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1909年7月回国主持“游美学务处”的考试、遴选和派遣留美预备生工作,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三批留美生就是由他遴选考试赴美留学的,清华学堂于1911年成立时曾出任第一任教务长,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大同大学被撤并,相关系科并入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大学中。

9.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1952)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1月,最初校名是上海图画美术院,由乌始光、张聿光、刘海粟等人创办,并由乌始光担任第一任院长,此后又先后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学院(1915)——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16)——上海美术学校(1920)——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1),1930年7月1日根据教育部《大学组织法》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此进入鼎盛时期,1952年院系调整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在无锡市组建了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1月又迁址南京办学,即现在的南京艺术学院。

10.上海大学(1922—1927)

上海大学旧址

上海大学是在原“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于1922年10月23日在上海成立的,由于右任出任校长,邵力子出任副校长,翌年邓中夏出任总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其校务主要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主持,国共两党领导人和两党的革命骨干都曾在该校执教,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国共两党关系破裂,上海大学被查封停办,具有革命色彩的上海大学仅存在了5年。

11.大夏大学(1924—1951)

私立大夏大学,创办于民国13年6月,位于梵王渡中山路旁。

私立大夏大学校园全景,前方中间建筑为知名的群贤堂。

群贤堂

1924年6月,私立厦门大学发生学潮,因欧元怀等9名教授和300多学生与林文庆校长为首的校方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愤然脱离厦门大学,奔赴上海筹建新校,在王伯群的捐资助学之下,成立了私立大夏大学,并由王伯群出任董事长,聘请马君武为校长,以“自强不息”为校训并实行导师制,曾先后设五个学院及三个专修科,因该校建筑宏伟、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并设有全国最早的教育学院,而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1951年根据中央教育部决定,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合并,以中山北路3663号大夏大学为校址,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其校址至今仍被华东师范大学使用。

12.光华大学(1925—1951)

光华大学旧址,私立光华大学,创办于民国14年6月,位于大西路(延安西路),中山路口。后为中国纺织大学所在。

私立光华大学,校门内道路。

上海有哪些大学有音乐专业_武汉有哪些大学 有环艺专业_2021年深圳大学自考音乐专业有哪些

光华大学曾是上海一所私立大学,1925年6月由从上海圣约翰大学退出的572名师生创建,以“光华”二字为校名寓“光我中华”之意,由著名教育家张寿镛出任校长,1929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设文学院、理学院和商学院,“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其校舍被日军炸毁后,一部分迁址四川成都办学,成立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上海本部暂停招生,抗战胜利后,上海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办学,并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成为四川财经学院,即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上海本部于1951年被拆分到其它大学中,仅存世26载。

13.上海法学院(1926—1951)

上海法学院校门

上海法学院前身为1926年创建的上海法科大学,部分师生于1929年因“闹学潮”等原因,重新择址组建了新的上海法科大学,并开设了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及银行等系科,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组织法》之规定,又于1930年6月更名为上海法学院,由褚辅成担任院长,沈钧儒为教务长,学校汇集了王造时、史良、沙千里、邓初民、胡曲园、彭文应、楚图南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曾被誉为中国民主党派领袖人物的摇篮,1948年3月褚辅成逝世后,由其儿子褚凤仪接任院长,1951年8月被撤销,其主体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即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

14.国立上海医学院(1927—至今)

国立上海医学院

著名医学教育家颜福庆于1927年6月在上海吴淞创办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不久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有哪些大学有音乐专业,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抗战时期曾内迁昆明、重庆办学,1950年9月改称上海医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与复旦大学合并称复旦大学医学院,为了传承上医品牌,2002年4月又更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15.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27—至今)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是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的,当时校名为国立音乐院,是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由蔡元培出任院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后来教育部对《大学组织法》进行了修订,规定传授一种专门技术的学校都改为专科学校,1929年9月国立音乐院被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由萧友梅出任校长,1949年9月又更名为国立音乐院上海分院,此后又相继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中央音乐院华东分院,1956年11月20日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并沿用至今。

1949年以后,尤其是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后,上海的许多大学被拆分合并,本文所列举的仅是其中最著名的大学,肯定还遗漏了一些。

盘点上海那些大学的前世今生

上海是中国的教育重镇,拥有9所211院校(不包括二医大),其中有4所985,拥有各类高等院校96所。而上海的好学校,大多是清末,民国时代流传下来的,每一所学校建立的背后,都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大事情,今天就为大家聊聊这些大学的前世今生。

复旦:1905

复旦大学创立于1905年,在清末新政的背景下,一些学生脱离了震旦公学,拥立上海教育先驱马相伯成立的一所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化学校,名字取自《尚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定名“复旦公学”,建立之初是一所现代化中学,1917年,复旦公学成立大学本科部,大学的首任校长为李登辉(不是台湾那个),在李登辉的努力下,复旦成为民国时代上海滩著名的大学之一。

1949年,在学生和老师的抵抗下,复旦大学没有被迁往台湾,1951年,毛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1959年,复旦大学成为当时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

在上海的各所大学里,复旦大学的民族色彩,自强色彩很浓,在学统方面也延续得比较好。

交大:1896

上海交大的前身是1896年的南洋公学,当时甲午战败,中国举国震惊,洋务派要求广开新式学堂,推广教育,南洋公学在大商人盛宣怀的支持下在上海徐汇建立。洋务运动里,有北洋和南洋之分,上海属于南洋的范围,公学是一种模仿外国的新式学堂。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中国进入民国时代,当时的交通部将南洋公学改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这所学校成为中国工科研究的核心,当时主要研究的项目是铺铁路。

1922年,学校改名为“交通大学”,但是当年,学校分裂为“交通部南洋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大学”。

1927年,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接管上海的“南洋大学”改名为“第一交通大学”,1928年又将上海,北京,唐山三处的交通大学合并为“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这所被称为“上海本校”。

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交大迁往重庆。

1949年,交通大学被南京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在台湾新竹成立了“国立交通大学”。而留下的学生和老师继续着上海交大。

新中国成立后,对留下的交大资源进行了拆解,1955年将整座学校搬迁到西安,支援西部开发。但是由于大量硬件设施无法搬迁,事实上出现了两所交大,1959年,国务院批准两地分家,成立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

上海交大的历史堪称是惊涛骇浪,其多次分裂却始终引领中国工科和理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上海交大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学。交大的历史堪称是中国120年近代史的缩影。

同济:1907

1900年,德国人开始在中国活跃起来,在德意志帝国文化部和外交部的推动下,德国人于1907年在上海开设“德文医学堂”,第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在中国取“同舟共济”,而又与德意志的“Deutsch”谐音,故而得名。1917年,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在上海有租借的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都与德国开战,这所医学院就被中国人接收了。

1927年北伐胜利后,教育部将其改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到四川,1946年迁回。

新中国成立后,同济大学院系被拆分重组,1952年,交大,复旦,圣约翰大学的土建类专业并入同济,同济的土木工程霸主地位就是这时奠定的。同济大学在文革时遭到巨大破坏,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由于其历史渊源,它不仅成为中国名校,同时也成为中德交流的窗口。

武汉有哪些大学 有环艺专业_2021年深圳大学自考音乐专业有哪些_上海有哪些大学有音乐专业

华东师大:1924

华东师范大学是民国时代的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合并而成的。大夏大学是厦门大学分裂而出的学校,在1924年成立,光华大学是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分裂而出的,成立于1925年。

1951年,教育部将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合并,并且抽调复旦,同济的一些院系组成了华东师范大学。1952年,圣约翰大学被裁撤,其文科院系并入华东师大。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整个华东地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院校。

1966年文革爆发,在多次运动中损失惨重的华东师大在文革中成为重点打击对象,1972年,华东师大和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合并成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大建制被裁撤。

1978年,合并的各校相继恢复招生,1980年,华东师大建制被恢复。复校后,华东师大成为教育部重点建设院校,在全国首开“研究生院”,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博士。

华政:1952

华东政法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甚至连上海市教委重点大学都不是,但是这所学校在中国政法界的地位是醍醐灌顶,如雷贯耳的。

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园非常漂亮,上海各所学校内的历史保护建筑竟然有30%集中在华东政法的老校区里,因为这里就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旧址。

1952年,教育部抽调6所大学的法律系成立华东政法,这是新中国第一所政法类高等学校。

但是,随着反右运动的扩大,学校在1958年第一次被撤销,其主体并入上海社科院。

1964年,学校恢复,在文革中的1972年第二次被撤销。

1979年,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恢复华东政法,学校由司法部直属,专门培养法律类专门人才,加强中国社会的法制建设。同时,学校进一步被建设为一所综合院校,但是由于学校专业性比较强,因此错过了211和985项目。

2000年,学校脱离司法部由上海市管辖,是闻名遐迩的上海名校之一。

上财:1917

1917年,正值世界大战,西方列强各自争斗,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空前发展上海有哪些大学有音乐专业,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高等学校纷纷开始设立商科,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建立了商科,这就是上海财大的前身。后来,南京高师改组为国立中央大学。

1932年,商科从国立中央大学独立,成立了国立上海商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的商科学校。

1950年,学校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51年,从全国20所大学抽调经济专业并入财大,1960年改名为上海财经学院。

文革时,财经方面成为了重灾区,1972年学校被裁撤,1978年复校后,上海财院成为中国培养经济学,金融学人才的重点学校,1980年划归财政部,1985年改名为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1996年加入211项目,2000年后归教育部直接管辖。

这20年来,中国经济腾飞,上财也成为上海最热门的大学,高考录取分数极高。

上外:1949

1949年为了培养与苏联交流的人才,上海设立了俄文学校,在1956年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学院,招收东方语,西方语的学生,但是英文、法文、德文由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没能开设。由于外语人才紧缺,1964年,学校被定为重点发展对象,但是文革开始后,上外被迫停课,1972年恢复。改革开放以后,学校获得了长足发展,1994年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后,从专门的语言类高等院校转变为综合大学。

华理:1952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所以化学见长的理工类高等学院。华东理工在1952年的教育大调整里,集合了5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而成,1960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72年改名为上海化工学院,1993年改为华东理工大学。

上师大:1952

上师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主要为培养中小学教师人才设立,成立于1952年。1958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师范学院,当时是教育部重点发展的学校,校长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1972年合并,1978年恢复师范学院建制。

1984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虽然90年代上师大也没能进入211,但是这所学校在上海是比较好的大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