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孔子学院日”在上外举行揭牌仪式

移民政策2024-05-06 08:59:55佚名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举行落成典礼。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身着中国民族服装参加春节游行。

明天是世界上第一个“孔子学院日”。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以来,10年来,在五大洲的123个国家开设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所孔子教室。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有力提升,世界各国都对中国给予了关注。为了应对和推动“汉语热”和“中国热”在全球的兴起,孔子学院蓬勃发展。

2007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上海伟中文大学成立。在过去的八年中,上海和外国大学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七个国家建立了七所孔子学院。目前,第八所孔子学院的筹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在国际舞台上,高校要发挥“传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作用,以外语教育为传统优势学科的高校尤其要突出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日前,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一本名为《中外人文交流的璀璨名片》的纪念集。这本纪念文集生动而详细地记录了孔子学院在上海和国外的八年历史。

充分发挥办学优势,服务国家战略

打开《中外人文交流美丽名片》纪念集,一目了然,看到七所海外高校校长发给上海华侨大学的贺信和贺电。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汉语学院等七所大学在上海外文大学设立了孔子学院。

谈到孔子学院,上海外国汉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教授自豪地指出了一组数字:上海教育体系中目前有10所大学在海外设有40所孔子学院,仅上海大学就有7所孔子学院。

作为一所中等规模的学府,为什么SISU在建立孔子学院方面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曹德明表示,这与学校的特色和定位直接相关。作为国内知名的外语教育机构,西欧州立大学深知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在信息时代,随着国家间政治和经济交流的日益密切,民族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曹德明说,许多国家都把自己的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推向世界。例如,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所有这些著名的语言推广组织都在背后开展国家行动,并把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为此,为响应全球“汉语热潮”,2004年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直接推动下,以中国儒家文化代表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成立。据介绍,绝大多数孔子学院都走合作教育的道路,即在国外大学的校园内开办,每个孔子学院都有一所中国合作大学,中外双方组成理事会。

曹德明表示,孔子学院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孔子学院对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高度重视和国家软实力提升战略的高度重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上海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在非通用语言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利用孔子学院“讲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的平台,努力践行中外民间交流。

因地制宜,“跑一个,跑一个”。

孔子学院的中心工作是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在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合作设立孔子学院中留学之路,如何因地制宜办学,如何在结合当地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找到正确定位,是上海乃至国外非常现实的问题。

八年来,全球七所孔子学院一直在努力寻找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上海与外交事务一贯的办学理念是:“跑一个,跑一个”。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的“1+5”模式,即该大学的一个孔子学院开发了五个孔子教室,在当地社区获得了很多赞誉。此外,孔子学院还积极与本地中小学合作,设立了六个汉语教学点。孔子学院为孔子课堂和汉语教学点所需的教师和教材提供支持,进一步扩大了本地汉语教学的辐射覆盖范围。

例如,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不仅为当地汉语学习者提供全天候学习的机会,还向该国外交部官员教授汉语,有效提升了孔子学院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

曹德明说,这些孔子学院的开设,充分体现了国内外办学的资源和特点。目前,该校每年向孔子学院派遣数十名中方主任、中方教师和志愿者。

跨文化交际确保办学成功

是的

对于孔子学院联合建设来说,建立孔子学院极为重要,不仅要考验学生的管理能力,还要考验孔子学院的外派院长是否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否在与海外机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困难或冲突时。

据曹德明介绍,在向国外派遣孔子学院院长和汉语教师时,相关候选人必须在初选期间满足一定条件。例如,你需要能够通过外语考试,能够跨文化交流,你必须对中国文化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熟悉。“如果你只擅长外语,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那你怎么能把中国介绍给外国人呢?”此外,外籍院长必须具有相当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上海塞万提斯学院_上海塞万提斯学院dele报名_上海塞万提斯学院学费

在上海国际大学目前建立的七所孔子学院中,有五所是应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要求建立和建造的。西班牙马德里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例子。上海伟中文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中心秘书长徐宝梅坦言,孔子学院的办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当地大使馆教育部门]没有接受,但来自上海和外国的学校赞助商坚持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积极支持,直到成功实现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SISU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参与了共建,而这所孔子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有1000多名中国考生。

创新“小三巡”,展现上海及国外特色

通过孔子学院的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深化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徐宝梅介绍,中国语言文化的教学和推广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SISU与国外高校的精诚合作,不仅在办学规模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办学水平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在当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和秘鲁天主教大学以“莫言与中国文学的影响”为主题的讲座也广受好评。作为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很多中国学习者对莫言的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孔子学院邀请国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学习者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

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国家形象。可以说,在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上海大学开设的七所孔子学院都表现亮眼,彰显了上海外国大学特色。例如,国内外的“小三游”(巡回演讲、导览、展览)。上海外中文大学生艺术团受国家汉办派往日本孔子学院参观,影响很大。去年,学生艺术团赴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等地巡回演出,参加摩洛哥“摩雅论坛”演出,获得当地政府颁奖,受到摩洛哥王室成员的接见,展现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SISU还向联合大学的孔子学院赠送了孔子雕像。在秘鲁天主教大学,校园里放置了一尊真人大小的孔子雕像,这是秘鲁第一个此类雕像。

为让更多海外青年有机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亲身体验当代中国,上海国立大学与海外高校联合创办的孔子学院不断创新民间交流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切实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践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为促进国家软实力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抓住“练内功”机遇,提升国际教育水平

自上海伟中文大学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以来,校际交流和与合作大学深化合作被置于重要地位。积极利用孔子学院平台,“请进来”和“走出去”并行,与海外院校共建孔子学院8年上海塞万提斯学院,国际教育内涵大大丰富。

“在开办孔子学院的初期,孔子学院需要不断地从学校派出教师。对于大学来说,这样的投资是必须的,服务于国家战略是大学的使命。上海外国汉语大学校长曹德明表示,七所孔子学院基本由汉语系主任、汉语教师和志愿汉语教师组成,主要从事“汉语教学硕士”项目。随着中国侨民在国际人文交流舞台上的训练,拓宽了国际视野,提高了跨文化沟通能力,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对学校来说,把握孔子学院的原貌,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人力资源和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许多教师被派往孔子学院工作后,充分利用海外院校的有利条件上海塞万提斯学院,了解国外的学术趋势和前沿研究,回国后积极申请高端研究课题。一些教授在孔子学院任教后,也发现他们的教学和研究理念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当这些教授回到上海开始教学时,他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课堂呈现出新的面貌。

回顾孔子学院八年的历史,上海外国语学院不少教师认为,这项工作不仅在中外文化交流领域掀起了一块“招牌”,而且从学校内涵建设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中收获颇丰。

培养精通中国外语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事务和规则的高端外语人才是SISU的根本使命。培养一流学生,首先要打造一流的教学队伍。所谓“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才能有新的提升。

曹德明介绍,学校目前正在不断调整办学理念和培训方式。未来,上海外国语科学院将从过去强调语言技能培训实用性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培养学生成为真正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精通外语、精通中外语、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结构、具有区域和国家研究可持续发展空间的人才, 适应中外人文交流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国际化的理念要贯穿于学校建设、人才培养、大学改革等各个环节。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