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荣
2024 年 4 月 12 日
现将黑龙江双鸭山农民教育学院的创新实践简介如下:
1. 使课程与农民的需求保持一致
经过深入研究,农民教育学院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农村会计、机电一体化三个兼读专业。 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满足了当地乡村振兴对当地人才的需求。 所设置的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满足非全日制农民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要求。 课程结构完整、创新。 保证农民这一特殊教学对象能坐下来、学得好、用得上。
一是双鸭山山农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建立了双鸭山农民会员数据库,数据库现有6.8万人。 数据库中农户信息详细,包括性别、年龄、职务、文化程度、种植类别、种植规模、养殖情况、产业规模、家庭成员、培训意愿和方向、培训情况、工作技能等,可以在数据库中准确查找。 适合农民参加培训学习; 其次,双鸭山山农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平台还建设了山农公社网络体系,每个乡、每个村从学员中选拔一名“镇掌柜”。 “村长”。 通过“镇掌柜”、“村管家”以及公众号、短信、电话、微信等方式,将职业培训等信息快速传递到415个村; 三是利用教育大篷车每年行驶数万公里,行遍全市。四是引导农村学生口碑传播,通过学生招生; 五是将非全日制职业教育招生推广嵌入短期培训课程,通过主动报名、招生考核选拔。 优秀农民参加非全日制职业教育。
3、农民分级管理方式独特
农民学生很难管理。 要加大管理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坐不到板凳的问题。 其主要方法有:
(一)线上线下分开管理。 每个线下班级配备一名班政委、班主任和辅导员,每个线上班级配备一名常任辅导员。 明确班级管理人员职责。 除了管理班级之外,助教、督导员、校监也是基本职责。
(二)师生同食同住,同伴管理。 每个班有专职教师一名。 师生同吃同住,增进师生关系,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专职老师也会收集每个学生的学习瞬间,制作纪念视频,展现学习状态,给每个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3)坚持五人同睡,促进交友和学习。 “五同睡”是:与不同熟人同睡、不同村同睡、与村干部同睡、与老乡同睡、同种植规模同睡。 目的是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提高学习成绩。
(4)集团化管理,营造竞争性的学习氛围。 小班教学,小组学习,小组间相互竞争。 这样就营造了良好、有效的学习氛围。
(5)竞选班委委员,组织丰富校园生活。 一是通过破冰游戏,鼓励学生尽快从陌生的环境进入熟悉的环境,加速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是成立班委会,配合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歌唱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如参观宿舍、上门拜访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与学生、教师之间的凝聚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宣传自己和产品。
(六)建立网上校园,在线进行班级管理。 一是学院建立了移动教学网站双鸭山教育网,实现网上班级管理功能。 学生可以在线签到,老师可以在线查看作业完成情况。 二是保证学生离校后继续参与在线学习,及时统计在线学习数据。
4、教学形式创新
学院实行分段培养、半农半学、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灵活学制,探索符合农民生产生活特点的兼职教学形式。 具体方法如下:
(1)7+23线上线下结合学习。 也就是说,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每天7天以内留在学校封闭学习,其他时间则分散在村里、家里进行线上教学+自学。 因为在农村,每月7天是农民出门在外的最长期限。 通过线下引导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英语作文,可以有效保证线上课程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第一课的内容是破冰和团队建设。 为了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班主任在课前课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穿插素质教育,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打破常规校历制度。 根据农民、农村、农业特点双鸭山教育网,探索农民非全日制职业教育规律,即春、秋季学期改为冬、夏季学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学习、实习、实践与种植、工作、村务管理等相结合,帮助农民规划学习、工作、生活,坚持学习三年不影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