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变天了。
根据2025年5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已不再是美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来源地。
签证乱局、就业困境和安全焦虑,让中国家庭开始用脚投票。
这根本不是衰退,而是留学理性的觉醒。
十年前挤破头去加州的日子彻底翻篇了。
观察当前美国的举动:四月和五月接连出现重大事件,哈佛大学直接禁止招收国际学生,成千上万的在读学生F1签证突然被撤销,甚至预约面签的进程也被迫暂停。
签证官审查你的三年社交圈内容已成为常态,而国土安全部明确表示,将大规模撤销中国学生的签证。
这还怎么安心读书?
家长们在群里讨论的并非是藤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某所学校的学生在海关被拦截的资讯。
选美国的不如选英国的。
去年英国签证的通过率高达87%,澳大利亚政府直接向毕业生发放为期四年的工作签证,而德国的公立大学甚至免除了学费。
欧洲上课能周游十国美国大学费用,新加坡毕业起薪不比硅谷低。
我国高等学府表现突出贝语网校,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的设施甚至比某些美国州立大学的更为先进,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其录取难度甚至超过了哈佛大学。
谁还非盯着常春藤?
数据不会骗人。
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比例经历了显著下滑,从最高峰的35%骤降至26%美国大学费用,与此同时,印度学生的数量却激增至33万。
尤为重要的是,选校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德克萨斯州取代加利福尼亚州成为热门目的地,文科和理科院校的申请人数逆势增长达8%,而研究生的数量则首次超过了本科生。
说明什么?
大家不图虚名了,更看重性价比。
安全社区的实际价值远胜于大城市的虚名,而那些确定能留下的STEM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比商科更具吸引力。
连中介话术都升级了。
以前吹“爬藤改变命运”,现在推的是“英美双申保底方案”。
上海家长们计算得更为精细:投入相同的资金,在英国可以购买曼城公寓并从中获得租金,而在美国则可能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
国内中外合办项目今年爆满,港大申请量翻倍。
当伯克利教授视频卡成PPT时,深圳北理莫的线下课它不香吗?
美国自己关上了大门,就别怪生源绕道走。
三十年前靠奖学金吸引中国精英,如今拿政治筹码赌教育未来。
签证剪刀咔擦响的时候,早把学术自由剪碎了。
世界那么大,何必单恋一枝带刺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