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小城博洛尼亚古朴典雅,名校校训激励人心

专业选择2025-08-19 16:05:33佚名

博洛尼亚意大利北部一座充满古韵的小城,风格优雅,环境幽静。它坐落在欧洲众多繁华都市的包围之中,却像一栋饱经沧桑的老宅,身处高楼密集的喧嚣之地,却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2500多年过去了,城市的成长并没有让它变得拥挤不堪。虽然古老的城墙有些破损,但依然坚强地屹立着,破口处生长着杂草;街道两侧的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砖石磨损严重,表面坑洼不平,这些都是时光流逝留下的痕迹。

这里孕育了全球最早的高等学府——博洛尼亚大学,且持续兴盛至今。该校的座右铭是“经历磨难,生命才更显丰盈”。这句话宛如长者对后辈的谆谆教导,既鼓舞学子在此精进学业,也激励着城中住户以及天下各方来客。

博洛尼亚的景致丰富多样,每座楼阁前的宏伟廊柱是其独有标志。廊柱包含顶部覆盖物、平台和支撑柱,有时带有一侧的围墙,兼具人行通道的实际用途和装饰建筑的美化功能。这些廊柱相互连接,从高处俯瞰无法看见天空,站在一端眺望远方,展现出显著的视觉延伸感,仿佛置身于通道的两端,远处的景物显得比近处更小。各式各样的立柱,包括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展现出丰富的装饰特色,它们改变了原本单一的模式,增添了活力。

中世纪期间,博洛尼亚制定了相关法规,要求街道两旁的建筑必须设置柱廊,并对柱廊的样式和尺寸作出了具体规定,目的是让市民可以在廊下行走,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袭。历经千年,城市建设的规划一直延续这一理念,尽管欧洲其他城市受到各种建筑理念的冲击,纷纷拆除了原有的柱廊,但博洛尼亚人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一做法。现在,博洛尼亚市区内仍然保留着长达35公里的柱廊。

城市中多数道路都通着廊柱,这些廊柱支撑着陈旧的房屋,布局井然。行人外出无论多远,都不必担忧遭遇突来的风雨,也无需顾及与车马抢道。人们既能于廊柱下行走,也能在那处购买糕点、品饮咖啡,到廊柱前的空地稍作停留。自古以来,穿行在拱廊之中是博洛尼亚市民最常用的活动途径,这种习惯的形成,源于当地市政当局对历史习俗的坚持,以及对民众普遍想法的重视。

博洛尼亚市民享有的敬重并非仅限于此。若步入城市中心,立刻就能看到博洛尼亚的象征性双塔。两座高度各异的方形建筑并排矗立,历经无数风雨侵蚀,塔身现已略显倾斜。这两座塔身还承载着一段引人入胜的传说。

一十一世纪零九年,博洛尼亚的阿西内利和加里森达两大姓氏为争夺都城主导地位争执不下,最终商定通过全民投票来决胜负。投票结果显示,双方需各自兴建一座高塔,以谁家建得又快又高又坚固为评判标准,得胜的一方将获得城市主导权。

决议下达,加里森达家族急忙动工,赶速建造,却因仓促导致失误,事与愿违,塔基奠基不稳,高塔砌到一半便出现坍塌迹象。现今保留的48米高的塔楼,就是加里森达家族建造的。与此同时贝语网校,阿西内利家族遵循规划,逐层垒砌,最终建成97米高的塔身,塔内还设置了498级石阶,可通往塔顶,取得了成功。选择由注重品质、治理有方的家族来引领城市,这是博洛尼亚民众的决定。

博洛尼亚城虽然面积不大,但十分雅致。在街道上穿行,于拱形廊柱下,遇见一座座古旧房屋,处处能触摸到岁月的印记。廊柱下的厚实门板上,铜质门环被摩挲得光可鉴人;脚底的水泥地面也早已被走道磨得平滑如镜。宽阔、空旷的漂亮廊柱向远处延伸,视线尽头遥不可及,各式石质雕刻花纹不时映入视野。我们一边品鉴一边前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没过多久,视线又被引向更远的地方……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5日 07 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