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光阴在英国求学,耗费将近两百万人民币,然而归国后仅获得四千元每月的职位,来自山东的网民透露内心充满懊恼。
起初觉得留学回国后求职应该很容易山东大学出国留学,可实际面试时,那些机构却更看重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社交平台上,这类想法屡见不鲜,留学是否真的越来越不划算了?
留学成本越来越高
先抛开回报不谈,留学的成本的确越来越高。
首先,教育成本有所增加,以中国学子主要求学的美国为例,过去二十年期间,该国的教育费用急剧攀升。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公立高等院校的收费较2002年期间增长了170%,达到211%。至于私立教育机构,其成本本身就较高,2022年时平均每学年需花费4.38万美金,与二十年前相比,费用也提升了144%。
知名度最高的几所大学为例,2018学年与2023学年比较,哈佛的学费增加了百分之十七,普林斯顿、耶鲁和斯坦福的学费都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宾大的涨幅虽然最低,也达到了百分之五,美国大学的学费现在普遍超过每年六万美元。
如果叠加汇率的变化,那学费就更贵了。
以人民币衡量,这十所院校在2023学年间的均等学杂费为43万元,较2018年增加了7万元左右。
欧美发达国家在近年遭遇了多轮物价上涨,除了教育费用,疫情和俄乌冲突也加剧了这一状况,导致住房、食品、出行等生活成本显著增加。
这导致留学生的生活开销这几年也噌噌往上涨。
留学费用包含日常开销与教育支出,以美国为例,现阶段一年的总开销大约为五十六万八千元,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费用会更高;对比疫情前的二零一九年和二零一八年,当时总花费大约为四十九万八千元。
“海归”收入有所下滑
远赴海外接受教育,过去常被视为增添履历光彩的经历,让求职者在竞争中具备独特的优势。
随着国内教育水平与海外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同时,选择留学并返回国内的人员数量持续增加,“海归”身份的光环正在慢慢褪色。
薪资水平出现显著下滑,具体表现为收入减少:依据《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中的信息,过去三年间,留学归国人员的薪酬有所回落,2020年时,平均年薪为26.82万元,但到了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经跌至20.45万元。
这也意味着,留学回本的时间被延长。
以三年制学历为例,原先收回成本的时间大约是五年半多一点,现在则接近八年半。
其次是“海归”经历在求职时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高薪的基金、证券、期货等金融领域职位,以及计算机、芯片等尖端科技行业的工作,对归国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并不突出。
对于吸引留学生最多的工作领域,例如留学咨询、语言教学、笔译等相关职位,近些年受行业自身演变或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可用的职位数量有所下降。
留学的意义不能仅看短期
未来留学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留学获得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从而拓宽了眼界,发现了人生中更多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统计资料表明,二零二三年当选的科学院院士里,百分之八十一点四的人曾在中科院海外学习过,而在当选工程院院士中,有百分之三十九点二的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
从实际利益出发,“海归”的整体薪资水平虽然出现下滑,不过山东大学出国留学,拥有海外学习背景的人往往更方便在主要都市地区定居。
佛山市、宁波市、苏州市等经济较发达的二级城市,除了那些核心都会,对外国专才的渴求也在快速增加。
佛山2023年相关岗位数量增长了71.39%,宁波则增加了46.93%。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相关专业对海归的用人需求也有所提高。
能源、化工、环保等关键领域,对归国人员有优势的岗位数量增长了百分之九十二点九一,互联网行业巨头在拓展海外业务时,也更愿意招募有留学背景的人士。
许多家长在社交平台上探讨出国深造的利弊得失,不过整体态势显示,疫情过后,留学变得再度兴盛。
二零二二年,大约有六十六万一千二百名学生决定到海外继续学业。中国依旧是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最多人员前往其他国家进修的国家。
根据留学去向分析,如今选择到国外深造的途径比从前更加丰富多样。这种变化缓解了前往发达国家接受教育所需费用过高的状况。
美国至今仍是华裔学子首选的留学目的地,2022至2023年间,近三成中国学生赴美深造,人数达三十万左右,然而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留学热度正在逐步攀升。
天地辽阔,渴望远行。求学并非人生必需,却能开阔视野,宜从容面对,莫要过分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