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曾提及斯大林认为,作为战胜方,若外国人来访却见不到摩天大楼,这实在有失体面。若将莫斯科与那些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城市相比,情况更是显得不光彩。尽管苏维埃宫意在成为史上最宏伟的建筑,但战后斯大林无暇打造空中楼阁,转而兴建了一座更为实用的摩天大楼——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有“七姐妹”建筑,其中莫斯科大学就是最值得看的一个。
乘坐地铁抵达莫斯科大学是众所周知的事,许多高等院校的入口都保持开放状态,莫斯科大学的主建筑亦是如此。
中国上个世纪的众多大学,基本上都借鉴了苏联的建造方式,即整栋建筑专门用于教学活动。
不清楚你们当中是否感受过类似的建筑,就是各个部门都集中在一栋楼里,无需到处跑动,我从前在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也经历过这种情况。
在大学校园里,每座建筑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同时承担着不同的用途留学之路,因此我们不得不频繁地穿梭于各个地点之间,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众多学子选择骑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我们通常认为工作后需要从校园走向各种办公楼宇,在高耸的建筑间往来奔波。或许您未曾留意到,莫斯科的学生们上学依然要置身于这些如同监牢般的高层建筑之中。
这处场所包含成千上万个房间,部分窗户已经损坏,却仍在发挥作用。不清楚内部的具体情景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毕竟那里是学生授课的场所,普通人通常被禁止进入,因而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倒影中的莫斯科大学。
高耸的尖塔耸立在都市核心,是仰望苍穹的阶梯,这种设计在中世纪的众多主教教堂中普遍存在。塔尖原本装饰着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或天使的形象,如今被五角星取代。这座建筑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宣扬教义的功能,即便在战争结束后,这种作用依然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