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曾于二战期间就读西北大学汉语硕士专业,经历一战失利后选择就业,之后又辞职继续考研,期间收获了诸多心得体会,现特此与大家交流,期望能为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提供些许参考。
公布最终结果的时候,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心里盘算的只是,这个漫长阶段总算过去了,也算有个交代,备考生涯,横跨两载,目标直指西北某所大学,那些日子,我一句都不愿再回忆,毕竟倾注了太多心血,耗费了无数精力,为了迈过这道坎,整整两年光阴,身心俱疲。
但是,假若询问我,这样做是否值得,回答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我清楚,倘若我放弃,必定会深感懊悔。我很幸运,最终没有放弃,虽然过程充满艰辛,在遭遇诸多不顺之后,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最终获得心灵上的安宁。
关于西大
近两年,这所学校,这个学科,迅速走红,角逐异常激烈。这仅是最终录取者的情形,每年报考者达数百人,过国家线者也超过百人,但名额仅二十余个,因此从网上预报名锁定西北大学那一刻起,就有数百人与你争夺那二十余个席位,竞争之残酷可见一斑。
本人两次尝试考取西北大学汉语硕士,本科就读英语专业,首次在本科院校复习,2015年8月启动备考,最终成功进入复试,但最终复试结果以0.2分之差遗憾落选西大。2016年7月完成学业,就业四个月有余,同年9月辞职,随后在西北大学周边租赁住处,重新开始备考。总共投入了约八十天的复习时间。
参考书目
西大从2016年开始给出了参考书目
一、汉语基础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五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
三、补充资料
西大历年真题
全国历年真题
这些是关键读物,但并非全部,特别是西大汉硕专二的试题愈发多变,若条件允许,不妨多涉猎些书籍加以增补,诸如: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
《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朱德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
一战备考过程
考研初次尝试真正是在8月份启动的,从北京结束工作返回,经过10天深思熟虑,在翻译硕士和汉语国际教育之间反复权衡,最终决定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回到学校租住的小公寓,便开始每天在图书馆用功,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8月的天气酷热无比,图书馆正进行空调安装,施工噪音十分扰人。
原先打算报考北师大,向该校的学长购得相关教材,包括《现代汉语》,但内容深奥难以理解,不过既然已决定要跨专业,而且此决定早有定论,况且才刚起步,便咬着牙研读,夏日炎阳炙烤,学习成效不佳,况且北师大需研读的参考书浩如烟海,多是前所未接触的领域,仅《现代汉语》这一本就已让我应接不暇。最终在9月开学放弃了北师大,决定留西安西北大学,目标定在西北大。
一、专业课
1、一轮复习
八月份我仅是列出了全部的专业书单,把书逐本通读,囫囵地浏览了一遍,仅是粗略地了解了大概内容。当时确实感到茫然,看完后觉得并未记住多少,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
2、二轮复习
真正沉下心来专心温习是在九月开学后,我启动了第二阶段的复习,参考了购买的录像课程,这期间,我逐本逐本地通读了所有书籍,也完成了所有的课堂练习,特别是《现代汉语》还做了记录,每天以学习新内容的方式进行研究,两年时间下来,总计阅读了大约五十遍。
《要略》对照视频记录了具体内容,然而因为知识点繁多且零散,反复研读了很多遍,后来做模拟题时,遇到难题就查阅书籍。《引论》主要针对专业二的“教育心理学”这一章节进行准备。
西北大学专业二的教育心理学占30分,参考了历年试题,我认真整理了学习资料,反复研读了五六遍,因此觉得没有太大难度。古汉语部分只需考10分,既涉及古代语言又包含繁体字,于是选择不再投入精力。其实当初应该稍微关注一下,毕竟复试环节古汉语有30分比重。
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要仔细,后半程要和《引论》结合起来看,毕竟这两本书是专业二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案例分析占40分,我当年也向学姐购买了案例分析要点,重点就是针对这40分的案例题,必须认真对待。
3、三轮复习
十一月和十二月是我进行三轮复习的时段,重点在于练习历年试卷,实际上从十月份起就开始接触这些试卷了,那是因为当时感到身心俱疲,不想再钻研书本,通过做题来调整思路,转换一下思考方式,做这些试卷确实相当耗费心力,因为通常没有提供参考答案,必须逐题在教材中寻找相关知识点,尤其是专业二的题目,经常需要不断查询网络资源。
但是当你做完十几套之后,就会察觉,部分知识点很多机构持续考察,而且翻阅书本变得熟练时,就能对知识点掌握得更清晰。除了做历年的试卷,看教材的话,专业一的现代汉语主要是梳理框架,把所有要点梳理一遍,专业二的中国文化需要反复记忆。把书本再通读一遍,从头到尾,书本是基础。
二、英语
凭借英语学科背景,掌握一定基础,历经多次考试检验,因而投入时间有限,规划为三个基础环节。
第一阶段截止到十月份,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我选用的是新东方出版的《考研单词(乱序版)》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从十月开始,我仔仔细细地练习了将近十年的考试题目,参考的是《考研真相》,并且把练习时间安排在下午,严格依照正式考试的时间段来要求自己,由于专业不对口,考研准备时间也比较靠后,因此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专业课程上,英语考试的部分真题只做了一次,错误也没有进行订正,结果证明这种做法效果不佳,在第二次备考时因此吃了大亏。
第三阶段为期考研前二十天,购入张剑与何凯文模拟试卷,张剑所编五套题目悉数完成,何凯文则侧重研读作文及翻译部分预测内容,此后即赴考场应考,最终取得71分成绩。
三、政治
对于政治方面,我等到那本重要读物出版后才去购买书籍,具体是九月份开始的,期间几乎没完整地进行过复习。我抽出的时间基本上都分配给了专业课程。
九十月期间研读红宝书,同步练习肖秀荣的《1000题》,由于红宝书版式设计欠佳,起初阅读速度极其迟缓,难以把握核心内容,即便完成题目练习后仍感困惑,进展依旧缓慢,本人也未予以足够关注,耗费数月光阴,最终才完成《1000题》的全部题目。
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前,我购置了《风中劲草》,该书全是精华内容,十分出色,在备考后期仅依靠它就绰绰有余。
十二月份,重点在于购买肖秀荣的《肖八》、《肖四》,对知识点进行再次梳理,这个阶段主要参考《风中劲草》,着手记忆相关内容,同时开始关注时事政治。距离研究生考试仅剩一个月,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备考者会投入更多时间在政治科目上,英语部分基本稳定,专业课复习也接近尾声,因此建议加强政治背诵,这样在考试中能获得更多分数。
研考生们都要研读《肖秀荣预测四套卷》,每天上午和下午,在自习室外的过道里,大家手里都拿着《四套卷》,用来记忆重要考点。实践证明,肖老师对政治考研的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此刻我感到十分焦虑,于是便大量做题,买了《米鹏3套卷》这本书,还有《杨振宁5套卷》,又买了《肖八》和《肖四》,接着买了《蒋中挺5套卷》,又买了《石磊5套卷》,此外还买了《二十天二十题》,以及《任汝芬4套卷》,需要购买的都购置齐全了
初次考试得分三十七四,成功获得复试资格,参加复试后,最终的总成绩公布,没有考虑去调剂,暂时不想继续考研,因为毕业之后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比如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有答辩的准备,此外还同时在进行工作的寻找。
二战备考过程
已经劳动了若干时期,当积攒了丰厚的财力,便辞去了职务,在西大邻近区域寻得了居所,期间也曾外出游览,直至真正抵达西大,距离参加研究生考试,仅剩下八十余日。
一、专业课
关于二战的书籍还是保持原先的清单,唯独多了一项,我打印了西北大学历年的考试题目,耗费了将近一个月,将每道题的来源和考察重点都标注清楚,专业课的教材则依照既定步骤学习,遵循之前规划的三阶段复习计划,只是整体时间有所缩短,毕竟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大约只有八十天。
二、政治
从上次的经验中获得了启示,今年九月份开始,我投入了大量时间在政治学习上,购置了肖秀荣老师编写的所有书籍,依据他的指引反复研读,同时购买了配套的视频课程,结合视频进行学习,在最后的备考阶段,还选购了一些冲刺试卷。
三、英语
还是希望大家能仔细,三次复习认真进行。我没有记忆单词,仅做了一次真题,并且显著察觉,自己的英语能力在持续减弱,对英语也没有热情,成效很低,因此,作为英语专业的我,英语反而成了短板。
四、心态
战争的关键在于精神状态。考研仅剩两日之际,我已遗失诸多物品贝语网校,身份证亦被盗,精心准备的汉办考试因而无法出席,考试时间迫在眉睫。长久以来承受的压力,我终于无法再忍耐。
疲惫得哭泣,随后入睡,翌日醒来,心态得以平复,返回家中办理身份证,因而又耽搁了三天时间,索性不再焦虑,其实当时已不再关心考试结果,主要盼望迅速结束,如此便可获得解脱,至于能否通过,待考试结束后再作计较。
心态调整及其他
一、坚定的心态
你的本科院校或所学专业并不重要,一旦明确了前进的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去拼搏。不必顾虑专业不对口,即便是从未接触过的领域,那些科班出身的竞争者,其基础能力也未必比你更扎实。无需害怕理想过于宏伟,担心无法实现。
事情并非什么严重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期望,一旦树立就不应轻易放手,你舍弃的理想,往往正由他人达成。有时候,放手并非示弱,深思熟虑的选择才是所有付出的根基。
二、他人的流言
正式开始备考研究生之前,大家都会去搜集各种资料,这篇文章也是其中之一,属于众多信息源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家人朋友、同窗以及往届毕业生等渠道,会听到有人抱怨某所大学门槛很高,入学竞争激烈,会有人质疑该校存在学历门槛,关注申请者的背景,会有人指出该校在复试环节淘汰率很高,也会有人提及该校复试时间较晚,对调剂工作不利
这些言论可以听取,但并非全部属实,大学生需要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学历背景存在偏见,这很常见,然而顶尖学府往往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从普通院校进入复试的学生,通常展现出非凡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导师怎会舍弃这样积极进取的个体?相比之下,普通学校则更加看重这些因素。
考试难度因人而异,申请顶尖学府需要付出相应汗水,匹配其声誉水准。初试通过是前提,毕竟或许连复试资格都难以获得,更不必说被淘汰的问题。复试过程很公正,一旦进入环节,笔试分数仅作参考,发挥出色通常不会被淘汰。复试时间请以官方公告为准,不要轻信传言
那些蜚语之所以能动摇你,是因为它触及了你内心虚弱的角落,削弱了你本就微薄的自信和勇气,所有这些不安,都源于一个基本道理——学识浅薄,思虑却深。
因此,应当多加阅读,把专业书籍通读一遍,并且进行习题训练,由此能够了解各高校的试题水平,考察取向,再参照招生规模,便能判断出学校相关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评估。
三、比较心理
考研并非独自进行,周围或许有同行者,研伴可使人获得归属感,却也可能引发比较或竞争心理。然而,每个人的进程和规划各异,与人对比实无意义。
例如关键的第二阶段备考,必须持续阅读、不断积累,切忌急于求成。研究生考试要依据个人步调进行,他人学习进度快未必都学懂,学习速度慢也不等于懈怠落后,最终要在答卷上展示学习成效,而非关注过程快慢。
四、调节心态
备考研究生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急于求成。应当制定合理方案,按部就班地达成目标。过程中西北大学,持续付出会感到倦怠,这时可以暂时放下学习资料,适当放松,做到张弛有度,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工作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状态,心态平稳时,娱乐活动能尽情投入,不想钻研时,学习时能专注投入,内心宁静。这样自然能提升效率。不要让自己过度疲惫,健康才是首要考虑,体验学习与知识带来的愉悦感才是核心所在。
整个过程起伏不定,其中的艰难困苦无需赘述,既然踏上这条道路,就必须甘于承受艰辛。无法预知何时才能实现理想,但只要持续埋首苦读,终有一天会察觉,原先设定的目标已遥不可及。表面上看,这仿佛是条直线,唯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专注有多么不易,恒心需要付出多少心力。
两年光阴,全为考研这一件事,当顺利抵达终点,内心获得的安宁,或许才算得上真正的成熟。虽然获得入学资格,但这仅是起点,事业还未完成,奋斗仍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