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9日凌晨
QS正式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综合排名!!
据说,是最刺激的一次排名
(还没发布,就被提前泄露了
一个排名,俩个热搜,还得是QS!
QS世界大学排名已经发布了二十年,此次新增了众多院校,总数达到一千五百所,刷新了该排名的历史规模记录。
排名指标
今年选用的评比标准与往年相比,又添了两个新的标准世界大学排名一览表,那便是国际合作体系和职业发展成就,不过这两者并不计入整体评价。
主要还是根据以下6项进行加权得出最后结果:
学术声誉40%:
基于超过130,000名学者的调查问卷反馈;
雇主声誉10%:
根据雇主关于大学与毕业生就业水平的调查答复;
单位教员论文引文数20%:
评估学术研究的成效,可以用五年内大学所有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校教师总人数来计算,这种方法能够反映其学术影响力。
师生比例20%:
衡量教育机构的师生比例,需要将学生总人数除以教师及行政人员总数,这个数值有助于判断不同高校的课堂容量大小。
国际教师比例5%:
QS评估高校国际化的一个标准,涉及该校外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百分比,这是该机构衡量指标中的两项之一。
国际学生比例5%:
QS排名的两个国际化参数里,第二个参数用来评估高校里留学生所占的比重,这个比重同时反映出这所大学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的水平。
排名精彩看点
世界大学排名看点颇多!
中国院校表现
今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共有71所高校入围,其中24所高校较去年排名上升,20所高校排名下滑,14所高校排名保持不变,另有13所高校首次上榜。
中国大陆入选的高校总数位居全球第三,亚洲地区数量最为领先,其中两所高校位列全球前十五,五所高校跻身全球前五十,十三所高校进入全球前三百,另外还有二十八所高校排名全球前五百。
北京大学在中国内地取得最高名次,上升了6位,达到第12名,同时也是亚洲第二的位置,这标志着该校自200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开始统计以来所获得的最佳成绩。与此同时,清华大学也提升了3个名次,位列第14名,成为亚洲第三,并且刷新了该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历史记录。这两所高校的突出表现得益于两个关键因素的进步,一个是衡量教师科研贡献的论文引用数量,另一个是反映教学规模的师生数量对比。
除清北外世界大学排名一览表,还有很多中国大陆院校在本次排名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图源 | 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
整体而言,此次共有七十一所中国内地的大学入选,与去年的名单相比,增加了十三所。
*71所上榜的中国大陆大学名单
上下滚动查看71所上榜中国院校
*图源 | 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
英国院校表现
本次榜单中英国大学的表现显示,在QS排名的90所英国高校里,有28所高校的排名较去年有所上升,另外22所高校的排名则维持不变。
剑桥大学去年位列第三,今年则攀升至亚军位置,牛津大学虽然排名有所下滑,但依然稳固在顶尖五所院校之中,今年具体排在第四位。
此外,帝国理工大学位列全球前茅,名次上升1位至第6位,伦敦大学学院稳居世界第8位,全球前十名中,英国高校占据4个位置,表现突出。在世界前20名的榜单上,爱丁堡大学进步明显,从去年的第16位提升至第15位。在前50名的名单里,曼彻斯特大学排名第28位,伦敦国王学院位列第37位。
其他一些大学,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有华威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杜伦大学,以及圣安德鲁斯大学,同样稳居全球百所顶尖学府之列。
*图源 | 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
美国院校表现
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11年获得世界排名第一的称号。
不过,据估计,受疫情等状况作用,美国一半以上的知名学府,其位次今年比去年有所下滑,
然而,即便众多美国高校的排名有所下滑,斯坦福大学(3)、芝加哥大学(10)、宾夕法尼亚大学(13)、普林斯顿大学(16)、耶鲁大学(18)以及康奈尔大学(20)依然稳居全球前20的位置。
*图源 | 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
其他地区
除开先前述及的英国、中国大陆以及美国的排名亮点,其余国家跟地区的排名同样引人注目。
欧洲大陆这边,最顶尖的学府是第9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就是那个最近因为“有请潘周聃”事件而广为人知的学校,同时也是全球前十所大学里仅有的非英美成员。
亚洲名次方面:亚洲顶尖学府依旧来自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保持第11位起步网校,去年亚洲亚军南洋理工大学则跌至第19位。
香港地区:香港大学排名小幅前移至第21位,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则分别排在第38位和第40位;东京大学维持在第23位,稳坐亚洲第6的位置。
*图源 | 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
院校
让我们看看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
上下滚动查看前100的大学
*图源 | 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