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开罗3月30日电 记者周輖报道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29日组织了中华文化体验活动。该活动以“中国力量,共赴明天”为口号,目的是让埃及学子亲身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认识中国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建设成就,从而推动中埃文化的沟通与学习。苏伊士运河大学超过八百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时,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杨荣浩通过视频方式发表讲话。他赞扬了苏州大学孔子学院近些年在汉语推广和文化互动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透露出希望借助苏州大学孔子学院等中埃两国众多文化交流组织的合力,让两国友好关系迈向更高层次。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外籍院长哈桑谈到,自新冠病毒出现以来,埃及和中国一直相互扶持,一起克服困难。当前非瘟疫时期,双方需把握良机,密切往来。他期待埃及学子能精进汉语研习,力求成为埃中互动往来的桥梁。
演讲完毕,一部名为《看见中国》的影片开启了文艺表演的序幕。该影片仅用七十秒时间,就呈现了祖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令场中的学子们深受感动。紧接着,中国和埃及的师生们共同登台表演。语言学院四年级学生阿纳斯·哈立德献唱经典曲目《大中国》,他充满活力的旋律,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赢得了观众们一片热烈的掌声。李治怡和姚雪丹这两位孔子学院的教师,演绎了舞蹈《锦鲤抄》,她们轻盈灵动的身姿苏伊士运河大学,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舞蹈的典雅与柔美,令人赞叹。学生们还呈现了短剧和诗歌吟诵,他们的出色表现,反映出扎实的汉语功底和深厚的文学涵养。在演出尾声,大家一起演唱了歌曲《明天会更好》,将这场文艺活动推向了顶点。台下的同学们随着旋律挥舞着手臂,依照节拍轻轻摇摆,用歌声和姿态表达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文化体验活动期间,书法区域里,同学们握着毛笔,在点横撇捺间感受汉字艺术的韵味;茶艺区域中,同学们端着茶杯,在弥漫的茶味里领悟中华茶文化的雅致;剪纸区域内,同学们指尖灵动,借助剪刀和彩纸描绘出春日景象;而筷子夹球和投壶这两项游戏,则让大家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了新颖的乐趣。
依照规定苏伊士运河大学,每位同学在参与五个体验项目后,能够凭借票据获得一份中华料理。语言学院四年级的艾哈迈德·阿拉表示:“我们学习汉语期间,总在书本上读到饺子,却从未品尝过它的味道,今天终于有机会尝到了,老师们烹制的饺子非常美味”。同学们对中国提供的食物赞不绝口,并且不少人特意向中国教师询问菜肴的制作方法。午后两时,活动伴随着阵阵欢笑声圆满结束,许多学子仍旧意犹未尽地在会场周边合影留念。
苏大孔院中方代理院长张廷洪谈到,这是该学院在2022年组织的首个实体大型文化活动,未来会根据疫情状况,以安全为首要考虑,逐步安排其他活动。语言与文化关系极为密切,苏大孔院始终坚守语言教学与文化互动并重的原则,持续构建卓越平台,为埃及优秀汉语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为推动中埃两国文化互动,文明交流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