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回潮背后:从复古disco到野狼disco,年轻人为何爱上动次打

专业选择2025-11-10 10:16:02佚名

撰文 李玥 王山 何艺璇

于较短时间而言迪斯科教学,#李斯丹妮王智复古disco#登上微博热搜,在《乐队的夏天》里独立乐队纷纷对迪斯科风格歌曲进行演绎,从稍长一点时间说起来,张蔷现身B站跨年晚会,《野狼disco》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眨眼间时间已然步入2020年,原本归属上世纪记忆的迪斯科,好似在一夜之际就回潮了。

使迪斯科曲风再度迈向流行前沿的究竟是什么呢,迪斯科靠什么吸引了95后以及00后听众呢,要知晓这一波的复古风年轻人,你也许得先弄清楚迪斯科音乐到底是什么呀。

1960年代:从节奏布鲁斯到动次动次动次动次

迪斯科,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自其诞生伊始,便同舞厅以及舞厅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可以这么说,“迪”这个元素,就是专门用于“蹦”的。迪斯科的英文单词“disco”,来源于法语“èque”,将其直接翻译过来,意思是“唱片图书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欧洲,它专门指代一种舞厅,这种舞厅里没有乐队进行现场演奏音乐,仅仅是播放唱片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èque舞厅之风自欧洲吹至美国,一些地下俱乐部、私人派对于纽约等地开业,其旨在成为能释放激情且不被主流干扰之处,吸引了社会各类被边缘化的群体前来欢闹。在这里,一种被叫做迪斯科的音乐风格涌现,这种音乐一方面属于舞曲,另一方面作为当时主流的、被视为由白人主导的摇滚音乐的反文化对立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形成。

迪斯科有着极为突出的特点,那便是它拥有强烈的节奏,还有稳定的低音鼓点,这使得听众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想要扭动身体的冲动。那种很有辨识度的4/4拍鼓点,被取称作“four-on-the-floor”,何谓“four-on-the-floor”呢,就是以爵士鼓当中的低音大鼓,稳定而又有力地踩踏出四分音符的节奏,这里面有时还会辅以16分音符的踩镲,也就是切分音符,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动次打次”里面的“动”,此“动”指代的是低音大鼓,而“次”指的是踩镲。

迪斯科音乐的背景音乐,除了借助鼓点(涵盖爵士鼓以及拉丁鼓乐等)来强调节奏外,通常还含有弦乐器、号角乐器、电子琴以及节奏吉他,有时也要用到长笛、主音吉他等乐器,虽说听起来单纯明快,但是迪斯科音乐的制作并不简单,也并非廉价。

迪斯科教学_迪斯科回潮原因分析_迪斯科音乐历史发展

1970年代:从地下俱乐部到“迪斯科年代”

一种原本唯独受到地下俱乐部里的社会少数群体所喜爱的迪斯科音乐,起初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广播电台及电视台给忽视了,然而到了70年代初期之时,它开始登上电视,一步一步地走进大众的视野,1977年,一部名为《周末夜狂热》的音乐电影在美国上映并且大为热门,由乐队主导创作的具备迪斯科音乐风格的原声带把迪斯科音乐于主流口味里推向了巅峰 。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迪斯科教学,迪斯科音乐以及关联的时尚风格占据了美国主流流行文化,大量原本早已存在的非迪斯科歌曲被实施了迪斯科处理,众多摇滚乐手们也试着去创作迪斯科音乐,就像雪儿的《Take Me Home》、滚石乐队的《Miss You》等等 。

显然,每一种流行都有着它自身的生命周期,虽说80年代之后,迪斯科音乐呀,它在时尚风格方面,在美国大众那儿的热度,是渐渐退去了的,可迪斯科音乐呢,并没有就此消亡。一方面,迪斯科音乐伴随着美国流行文化的输出,去到了世界各地,而且它在各地产生了独特的风格变化。

例如呀,曾经,日本的泡沫经济那个时期呢,迪斯科舞厅到处都是,纷纷开业,而在这儿呀,迪斯科被日本的音乐人们给发展成了城市流行音乐,也就是city - pop,它还成为了J - pop的一个分支呢。杂志把城市流行称作是日本“对合成器流行音乐,也就是synth - pop和迪斯科的一种回应”哟,而呢,被网易云熏陶大的当代年轻人们,可能对城市流行被“蒸”过之后的版本,也就是蒸汽波风格,也就是Vapor - wave,会更加熟悉一些呢。

迪斯科的影子,从未消失。

1980年代:在上世纪的中国蹦迪

咱们先来说这迪斯科,跟咱们记忆联系得更加紧密的,那肯定得当属8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迪斯科了,不管你是实实在在地进过那种“的士高”舞厅也好,还是仅仅只在贾樟柯亦或是娄烨导演的电影当中去憧憬过那个时代的绚烂耀眼也罢。 。

国门被改革开放打开后,迪斯科音乐跟舞厅的旋风,进入当时年轻人的生活。1986年,中国唱片公司引进了香港飞时唱片公司的《荷东》、( 此处逗号多余,是否是您误输入?以下按正确格式处理 )《猛士》的士高,这是中国音像出版史上首次与世界流行乐坛的同步对接。次年,广东音像出版社制作出以翻唱英文原曲且用中文填词为主的《87狂热》迪斯科专辑磁带,创造了惊人的销量奇迹。

迪斯科回潮原因分析_迪斯科教学_迪斯科音乐历史发展

不得不说,在迪斯科音乐传进本土之前,国人并非没听过流行歌曲,邓丽君那甜美的嗓音所唱出的爱情,已然给大陆带来了颇为巨大的震动。然而相较于那种欠缺某些文化要素就极难听懂的邓氏情歌而言,迪斯科对于普通大众,确切地说是对于小镇青年,显得更为亲和。在2013年的时候,有一位豆瓣用户在《87狂热》的豆瓣短评里写道,这是一张“粗制滥造”的专辑,仅仅就是处于工厂煤矿台柱子那个水准罢了。然而,对于80年代的人们而言,“狂热”的魅力在于此处,和如今能被量化的恋爱不一样,和写在名片上的社交恐惧也不同,那时候的我们,甘愿在《站台》永远等待“没有归来的爱”,还能够毫无保留地把《路灯下小姑娘》带回家去。

在八十年代,从原本的灰蓝布衣转变为喇叭裤花衬衫,从大锅饭演变成“万元户”,从样板戏过渡迈向交响乐,从开始的沉寂无声发展到迪斯科,已然见证了无数不可能之事是如此之多,又怎么会惧怕更多崭新的可能性存在呢?因而走在路上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人们毫无顾忌地在歌声当中尽情宣泄属于他们那些喧哗与骚动,可谓毫无畏惧之意 。

《青红》里秦昊饰演的贵州地下迪厅青年

迪斯科涌动的时尚之风漫然遍及整个华夏大地贝语网校,众人皆仿若往昔那位被称作“迪厅小王子”好似贾樟柯这般的人物,“体会到身躯当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样那般的感受”。

由热爱跳舞的作家王蒙,也就是迪斯科老粉王蒙,在1986年复出担任文化部长后,刚上任就联合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了《关于改进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举办营业性舞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一种客观需求,才有了从街头巷尾跳到更有feel的迪厅这事儿。

倘若情感层面的转变姑且还算得上较微妙,那么当身体进行了活动,中国人的身体才实实在在地开始获得了释放。你做出扭胯的动作,我呈现抖胸的姿态,这些会颇使人感到羞怯的身体部分产生着活动,带有一点儿挑逗的意味,然而真正是以其致力于增强性吸引力的舞者为数不多,更多的兴许系宣示:我并非常规那样子,且格外具有好笑之感。

那时,为使众人皆能于亲朋好友跟前自在地去展露一手技能,中国出版了诸多经翻译编著而成的迪斯科教学书籍,像《请君来跳disco》《迪斯科入门》《迪斯科教程》《迪斯科动作50例》等纷纷出现,一张张小小的插画,将从头到脚的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分解,光是“比划一个郭富城”就拥有至少八种巧妙构思。

迪斯科音乐历史发展_迪斯科教学_迪斯科回潮原因分析

从这以后,中国有着绚烂热烈的舞厅文化。人们摆动着披肩样式的卷曲头发,身着带有须边设计的喇叭裤,佩戴着亮片以及金属物件,手挽手冲入迪厅那耀眼闪烁的光影当中。一直到下一种流行风格将它替换掉为止。

然而,迪斯科好像并非如此——迪斯科所处的时代已然过去,可是迪斯科却再度回归了。

2020年,迪斯科“回潮”了?

当下,似乎有了那么一种意味,就是三四十年前在小镇青年当中极为风靡的迪斯科好像要开始复兴了,时不时地,迪斯科元素总是能够闯进主流的视线范围之内。去年特别火爆的《野狼disco》,从人人传唱一直到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虽然这首说唱自身并不是迪斯科风格的音乐,但是其歌词以及MV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港台风、迪厅文化、“摇头”等,引发了人们对于那个时期的一阵回忆,并且也和不少人印象里对于迪斯科的“土嗨”印象相契合,于是,“闪耀的灯球”又一次让人感到目眩了。

近期,话题度始终处于高位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里,呼声颇高的马赛克乐队把迪斯科风格作品呈现在了年轻观众眼前,一首氛围轻松愉悦的《霓虹甜心》使得人们不禁跟着乐队一同抖动腿部、扭动臀部,他们于2017年的时候和中国的“迪斯科女王”张蔷合作发行了单曲《夜猫》,在80年代,张蔷的歌曲遍及了迪斯科舞厅,今年B站的跨年晚会上,张蔷的一组“Let’”歌曲让众人直呼过瘾,吸引了不少90后、00后直接投身于disco音乐的天地。

《乐夏》上一季那获得Hot1的新裤子乐队,在新浪潮迪斯科风格方面有着不少作品,他们在2013年的时候与张蔷合作发行了唱片《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里头有不少歌曲,到了2020年,又一次被音乐综艺节目给选中了。

0202年了,迪斯科曲风一夜之间“回潮”了?

迪斯科音乐历史发展_迪斯科回潮原因分析_迪斯科教学

在我们在听迪斯科时,我们在听什么?

当“的士高”逐个被称作夜店,当舞池中播放的全皆为EDM,对于身处2020年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所蹦的究竟是何种“迪”呢?

部分人所从中获取愉悦感受的是迪斯科曲风的演唱或者演奏所给予的单一欢快特性。长期经常性现身于音乐节以及演艺场所这类地方的小路表明,她会去聆听张蔷以及新裤子的作品。就她而言,迪斯科音乐自身便存在着富有节奏变化的单纯愉悦,当日常的生活缺乏趣味性,且遭遇生活压力的时候,具备强烈节奏感的音乐能够有效地减轻她所承受的压力以及焦虑情绪。

另外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对那个时代怀有怀念之情,或者心中充满憧憬。尽管他们从来都未曾实实在在亲身经历过,可是迪斯科音乐以及舞厅文化,常常在文学作品当中跟影视作品以内,与80年代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死死地紧密相联,由此给他们造成了众多浮想不绝的思路。95后小敏表明说,自己对于迪斯科的喜爱恰恰是源自于此,“那份自由是何等奇妙啊,我特别钟情于那种处于开放形态的环境,而且未来也处处都满含希望”。

对于其他更多的人而言,他们或许并不明晰迪斯科究竟是何种音乐,也不清楚它源自怎样的时代背景,对他们来讲,关键在于能够获取释放、进行狂欢的机会,在于能够领略拥有复古元素的新潮,又或者是去感受“土嗨”的那种奇观,而“迪斯科”仅仅是一个极为好用的名词,它能够涵盖激情、叛逆、另类、自由、怀旧以及简单纯粹的快乐……

这或许恰恰就是迪斯科的魅力所在,也是迪斯科历经数十载为何能够经常被主流重新拾起的缘由呀。这是因为它并非仅仅是那种单纯播放唱片的舞厅,并非仅仅是那种节奏感极为强烈的音乐,它更是一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存续的对于主流的反抗、对于自由的向往、对于“good ”的憧憬呐。

诸多不同之人,因各自不同缘由,听着他们的迪斯科。迪斯科终究绝对不会消失 。

参考资料

豆瓣音乐《87狂热一》

迪斯科音乐历史发展_迪斯科回潮原因分析_迪斯科教学

破词儿《在世纪末蹦迪的中国人》

人民网《从山河到江湖,贾樟柯如何讲述“儿女”情义》

有意思报告《问题来了,怎么在胸口画个郭富城?》

豆瓣同城《恋舞神曲》

一条《30年前中国人最性感的集体活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