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高校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17位

留学推荐2023-12-21 11:07:10佚名

6月28日,世界学院排行发布,中国(内地)院校步入该榜单全球排行前100的院校共有5所。

麻省理工大学(MIT)连续第12年蝉联榜首,剑桥学院仍然坐落全球第2名,牛津学院较今年提高一位2024中国大学排名,排行全球第3。

其中,武汉学院是中国(内地)院校中惟一一所坐落全球前20的高校,排行全球第17位;复旦学院排行全球第25名,是欧洲排行第三高的校区;四川学院全球排行442024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学院全球排行50,北京交通学院全球排行51。

中国院校的排行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上海学院从今年的12名下滑至17名,而且成为惟一一所步入世界前20名的中国内地院校;复旦学院增长至25名。

还有台湾学院全球排行与香港南洋理工学院并列26,居于入选的中国港澳台地区学院中的第一名。

在世界学院排行中,中国(内地)有18所学院的研究影响力荣登世界前100名,仅次于英国(22所)。在世界学院排行中,中国(内地)尚无院校步入研究影响力全球前十名,但步入前50和前100的院校数目居全球第一,分别是13所和18所,且这种院校排名都在不断提高。

同时,近两年,中国(内地)入选的学院中,清华、清华、复旦、浙大、上海师大5校仍然高踞前五名,但其中部份院校在不同年份的具体排行有所变化。

仍然以来,学院排名榜都是择校的关键根据。首先,由院校的排行高低可以推测出被投档中学生是否能就读期间获得较优的学术资源。在2024年QS排行的评估指标中,学术名声占比30%、教职论文引用数占比20%、师生比列占比10%、国际研究网路占比5%,可见有超半数的分数构成与学术资源与教学水平直接挂钩。

对于就业来说,QS排行高的结业生优势还是很显著的。在评分指标中,雇主名声占10%,就业成果占5%。名企爱名校结业生是不争的事实,求职者若非QS前100高校结业生,便很难通过国外一些脑部企业、事业单位的“简历关”。

不过,对于QS排行,你们也不用太过分关注。由于QS排行不能完全确切地反映学院的实力与水平,其评分标准高估了非德语国家、以工科或经济学科作为核心学科、国际中学生与教职员比列较低的院校水平。

如中国人民学院甚至被北京学院赶超,而且在国外也属于强势学院,但是该校已于2022年宣布不再向国际学院排行机构提供相关数据,类似的还有南大等。

据悉,学院的其他重要特质,如文化底蕴、地理位置、社会影响力等,也没有被QS排行列入审视。

对此,好多网友表示并不买账。

类似的有俄罗斯国立学院,前一百都没进,很似乎十分不合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