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夏令营招募信息已经出炉,该中心组织的夏令营报名将在6月25日16:00正式结束,有意向的同学需抓紧时间,想了解其他高校推免夏令营的报名详情、招生名额以及申请资格等内容,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查询>>【各省市院校2023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公告查询入口】
(↑点击快速查询目标院校夏令营公告↑)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招募信息,具体报名详情请参照后续通知。
为促进名校优秀学子间的沟通互动,加深对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科及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认识,并从中挑选具备培养前景的本科生继续深造,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定于2023年7月5日至8日举办深圳大学“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暑期活动,旨在提前遴选2024级推免硕士生与直博生。欢迎全国优秀学子踊跃报名!
一、报名对象
1. 全国高校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24届本科毕业生);
2. 就读于经济学及相关专业;
学业表现突出,学术研究前景广阔,对经济学理论怀有强烈爱好。
4. 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者优先录取;
5.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举止文明、身心健康。
注:为保证教学质量,本届暑期学校计划招收正式学员30名。
二、拟招收专业
学术硕士及直博生:0201 理论经济学
三、活动安排
1. 活动时间:2023年7月6-7日(7月5日报到)
暑期学校采取面对面形式开展,设有启动仪式,有单位与学科宣讲,安排学术报告,组织杰出学子交流,进行师生交流,还包含深圳实地考察活动。
活动开销方面,中心会为外地学员在暑期学校于深圳期间,处理好饮食与住宿事宜起步网校,同时补偿出行成本,不过仅限于高铁二等座和普通火车票、汽车票深圳大学官网主页,并且单个人交通开销的补偿额度最高是一千元。深圳本地大学的学生一般不给予出行费用补偿,只负责解决食宿问题。
活动具体安排以官方最终通知为准,请大家保持关注更新;学员务必按照规定全程准时参与活动。
四、申请报名
有意申请的同学,需要在“深圳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推免生招生预报名/(暑期学校报名)系统”里进行登记,然后按照系统指示,递交个人的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内容。
1. 报名网址:
2. 暑期学校个人申请表(系统填写提交后自动导出)以及:
(1)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或者照片;
(2)学生证扫描件或者照片;
(3)已修全部课程的正式成绩单(加盖院系或教务处公章);
(4)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四六级英语证书,托福、雅思成绩);
能够证明个人学习与科研水平的相关文件,包括各类荣誉证书,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首页,专利证书等材料。
网上申请截止时间:6月25日16:00。
五、审核选拔
申请期结束后,招生评估小组会审阅所有申请者的资料,符合条件的人选,会通过电子信件或中心网站及官方账号公布结果。
六、活动咨询
咨询电话:见官网
中心官网: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
公众号: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QQ研招群:见官网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及理论经济学科简介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由教育部于2001年批准设立,属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共有151个此类基地,该中心是唯一专门研究经济特区的学术机构。这家机构源于1984年深圳大学建校时设立的特区经济研究组织,梁文森、方生、郑天伦、苏东斌等知名经济学者先后主持其工作,他们带领团队专注于推动该校理论经济学发展,尤其着重特区经济相关学科的建设。
核心是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机构及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后工作站的主要支撑单位,它不仅是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的主阵地,也是深圳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发展的重要开放性学术平台。
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在1986年时与华南师范大学协作培养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生,1996年成功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特区经济)的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目前拥有理论经济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培养体系,同时设立了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始于2012年);该学科是广东省“攀峰计划”中的重点学科(2013年入选),获得了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的支持项目(2015年),并且被纳入广东省“冲补强”计划中的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同时也是深圳大学最早设立的硕士点(1996年)、博士点(2006年)以及文科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理论经济学博士点现已覆盖全部六个二级学科,这为深圳大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艺术、文学等学科增设博士学位授予权提供了前提条件,先后有十多个学院利用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博士后深圳大学官网主页,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管理、法律等。
陶一桃教授现任中心主管职务,是知名特区研究学者,曾任深圳大学党务与纪律监察负责人,兼任深圳大学“一带一路”研究机构负责人,获得国家特殊津贴,担任国家社科重点资助项目领衔人,并被授予广东省杰出社会科学家称号,此外还担任一带一路国际协作发展(深圳)研究机构主管,以及深圳市国际联络基金会副理事等职务。
该中心专门从事特区经济理论和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途径,并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框架,其学术目标在于为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提供支持,为深圳开展创新实践和树立典范贡献力量,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服务。秉持促进全球交流、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宗旨,中心自1987年开始,与日本熊本学园大学构建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这一合作已经延续三十余年。此外,中心还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德国GIZ等众多国际组织及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项目研究,组织跨国界的高端论坛,并承办政府高层官员的培训活动。中心还同越南、柬埔寨、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学术团体及政府决策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持续为新经济体提供政策建议,协助进行特别区域的设计规划。中心在传播中国发展模式、分享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成就方面,展现了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