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有哪些新变化?手续简便、航班增多、取消入境集中隔离

留学推荐2025-09-11 15:09:55佚名

第一项变化,入境流程简化了,不再需要向海外使领馆提交健康数据,旅客在飞行开始前四十八小时完成病毒检测,然后把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报表,倘若检测为阴性,就能够抵达中国,倘若呈阳性,必须等到转阴才能入境。此外,就签证简化而言,我们推行了新举措,重新启动了针对定居、探访、中转、商业、家庭团聚以及探望亲友和私人事宜的签证审批流程,旨在方便外国人在中国活动。

第二项调整,可飞航线增多了。不再对航线数目、路线走向和座位占用情况设限,如今全球航线持续增加。陆路和水路方面,也在逐步有计划地增设更多港口。

第三项调整,不再实施抵达后的集中观察。外国访客抵达时无需接受集中观察,只要健康信息填写无误,海关的常规查验通过,即可直接进入公共区域活动,倘若信息填写有误或出现发热等情况,海关将实施抗原检测,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责令居家或住处隔离,或前往医疗机构诊治。我们这样安排既是为了访客的健康安全,也是为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自2023年1月8日新规生效之后,出入国境的人数显著增长。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所有口岸的运作十分顺畅且井然有序,所以我们有充分的把握,伴随疫情防控策略的持续改进,国际与国内人员之间的交流往来将逐步恢复常态。

为何保留入境旅客登机前48小时核酸检测等措施?

来华入境政策调整_什么时候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应_国际航班增长情况

吴玺谈到,我们一贯遵循科学、准确、迅速的方针执行疫情防控,持续调整和改进防控手段。所谓“乙类乙管”,并非意味着对乙类疾病放任不管或不加防范,我们的目标是防止病毒跨国境传播,同时促进人员跨国境往来。

吴玺谈到,奥密克戎病毒的危害性或许有所降低,不过它的传播能力正在增强。特别是在远距离跨国出行时,人们会长时间待在封闭环境中,这种情况之下,感染的可能性相当大。因此规定在华出发前需完成病毒检测,目的是确认旅客健康状态,保障行程安全,也是为了阻断病毒传播途径,抵达后海关会对疑似病例或申报不符者实施快速筛查,旨在实现及时识别、及时干预、及时管控。假如旅客自身并无不适感或者并未感染病毒,那么这些举措对他们的行程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国际国内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最新情况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称,放眼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自出现至今已逾一年,期间全球已识别出七百五十余种演变分支。对1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共享数据库内各国提交的基因序列进行梳理,目前全球传播最广的前两位是BA.2.75和BQ.1.1,到今年1月10日为止,全球总共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重组类型有72种,其中流行程度最高的当属XBB及其衍生毒株,这种变异体在一些国家的新冠感染者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XBB.1.5属于XBB的一个分支,其传播能力得到增强,到今年1月12日为止,已在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在我们国家,去年12月1号至今年1月10号期间,通过排查31个省和兵团的病例,已识别出19种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BA.5.2和BF.7两种占据显著主导地位,它们合计达到了这19种变异株的97%。

国际航班增长情况_什么时候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应_来华入境政策调整

去年十月至今,我国一共通报了XBB本土病例十六例,全属于XBB.1分支,目前尚未监测到XBB.1.5的本土病例出现。在相同时间段内,我国监测到的本土BQ.1病例有五十六例,涵盖了BQ.1、BQ.1.1、BQ.1.2等六个进化亚型。另外,自去年十二月初以来,全国入境病例追踪记录表明,已有七十九种奥密克戎变异亚系传入国内,其中数量占比相对靠前的三种分别是BA.5.2、BF.7和BQ.1.1。

如何看待贬低中国抗疫成就、传播不实信息的报道?

米锋谈到,过去三年,我国应对新冠病毒,不仅确保了国民的生命健康,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疫情初期,针对致病性较强的原始毒株,我们秉持“防止内部蔓延、阻隔外部传播”的方针,实施严格的社会公共卫生管控手段,为全球共同应对疫情赢得了重要时段。

我们主动发布疫情动态。迅速向国际卫生机构通报疫情,及时查明了致病源头,尽快将病毒基因图谱公之于众,及时公布治疗和预防措施,为全球防控疫情、疫苗和检测工具的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国际航班增长情况_来华入境政策调整_什么时候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应

我们大力推动全球抗疫协作,向153个国家与15个国际团体援助了数以千亿计的抗疫物资,与全球180多个邦国和10余个国际团体联合举办了300多场防控疫情、救治病患的技术活动,向34个国家派遣了37支抗疫医疗团队,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中国的抗疫心得。

我们率先表态将新冠病毒疫苗视为全球共享资源,首先推动疫苗相关专利权的暂时停止,最早与发展中国家携手推进疫苗制造项目,已经把超过两千二百 میلیون剂的新冠疫苗提供给一百二十个国家及国际机构。

我们运用中医药优势,组织了上百次抗疫专家线上互动和实时直播,向超过一百五十个国家推广了中医药治疗办法贝语网校,并为一些有需要的地方供应了中医药材。

我们乐意继续与国际社会一起,合力对抗疫情难题,更有效地保障世界各国民众的生命安全。

取消入境后测核酸等措施如何监测新毒株输入?

陈操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转为“乙类乙管”之后,我国虽然已经取消了入境后的相关管控和集中隔离政策,但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会同海关部门依然对新型毒株的传入保持关注,入境人员的检查仍然是防控病毒变异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国家已在全国多个港口部署了监测点,特别针对国际上流行的关键变异分支进行追踪,并即时进行风险分析。一旦察觉病毒传入呈现地区和时间重叠特征,且在局部区域形成人员密集传播,将立即发布警示信息,在完成风险分析评估工作后,会实施必要的干预手段。

什么时候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应_来华入境政策调整_国际航班增长情况

在港口进行监测的同时,定点医疗机构的观察也是防止新变异病毒传入后引发广泛扩散的第二道屏障。依照国家新冠病毒变异监测计划,我国在所有省级行政区划及兵团均配置了若干监测医院,这些医院被要求每周收集新冠感染者样本,随后将样本递交至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病毒全基因组分析,分析结果需迅速通报至国家疾控中心病毒性疾病研究所。我们会对数据迅速进行剖析,并立即通报结果,一旦发现新的病毒变种、关键性的基因突变,特别是那些容易导致严重病症和死亡的类型,我们会即刻发布警报,并立刻启动应对方案。

陈操提出,眼下春节临近,入关归乡者日益增多,他特别告诫近期抵达的人员,过关之际一旦感到不适,务必立即申报,并主动配合海关进行检测,若抵达后出现身体不适,特别是出现发热症状,必须立刻进行新冠病毒的核酸筛查和抗原检测,并迅速就医。

为何对部分国家采取对等入境限制措施?

吴玺说明,自疫情出现后,我们总是依据疫情态势的演变而灵活变动我们的措施,对待所有国家都毫无差别。

中国公布“乙类乙管”政策后,许多国家对此表示赞赏,泰国、马尔代夫、文莱、俄罗斯、柬埔寨等国都相继表达希望增加更多直飞航线,殷切盼望中国游客前来观光。1月9日,泰国副总理带领政府要员前往机场,热烈迎接首批在“乙类乙管”后抵达泰国的旅客,现场还高挂着“中泰友谊深厚”等字样的标语。这种情景表达了对我国抗击疫情措施的确信与赞同,同时彰显了我们同这些国家的和睦互动。

但是,确实存在一些国家,他们无视科学依据和客观事实,对中国实施了入境限制措施,这种做法我们当然不能认同。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容忍其他国家对自己的国家进行差别对待,我们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为了保障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国家之间人员的正常交流。实际情况是,我们针对相关国家因外交公务或紧急事务来华的情况,已经做好了周全准备,我们期待相关国家能尽快废除针对中国的差别化对待,与中方共同保障双方人员交流,促进两国关系的良好态势。

来华入境政策调整_什么时候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应_国际航班增长情况

吴玺指出,我国热忱推动中外人员交流互动,并且会持续为来华从事商业活动等人士创造良好条件,我们明白各个国家会运用恰当的防控手段,我们反对的是运用带有偏见的措施,或是将疫情问题政治化。

XBB等变异株会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

陈操谈到,许多人在近期感染过新冠病毒后,可能都感到喉咙疼痛、体温升高、咳嗽不止,甚至身体感到难受。实际上,这些都是人体免疫系统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应。短期内或者长时间来看,免疫系统会对新冠病毒产生记忆,这种记忆表现为能够生成大量中和抗体、免疫记忆细胞等。因此,即便出现新的奥密克戎变种什么时候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应,导致国内范围广泛传播的几率非常小。

部分身体抵抗力较弱者,以及某些易感群体什么时候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应,例如年满六十五岁的长者,患有慢性疾病者,尚未接种相关疫苗者,存在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入而引发得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发生重复感染的情况。因此需要告知社会民众,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度焦虑,现阶段仍需注重个人防护措施,特别是与老年人同住的家庭,更应严格把控环境卫生状况,务必进行手部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多人聚集。

陈操提出建议,需要特别留意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并且维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当我们对自己尽到责任时,实际上也是在维护周围人的健康。同时,还应该告诫一下,政府部门和各类公司,要监督职员认真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并且给予必要的防护资源。要详细记录职员缺勤和身体不适的状况,确保职员有充足的休息机会和诊疗时间,不允许身体不适的职员继续工作。同时,对公共环境和共用设施做好消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