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经度存在差异,导致当地时间不一致,所以需要设立不同的时区来管理。为了方便各地使用时区划分,国际会议商定将地球表面沿经线方向,从东向西划分成若干片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之间时间相差一个小时。为了行政管理的便利,有时会将一个国家或一个省份合并处理,因此时区的划分并非完全依据南北方向,而是根据地理环境来决定。
地球的转动方向是由西往东,东方地区比西方地区更早迎来日出,因此东方的时间也比西方要早,为了解决时间上的不一致,1884 年在华盛顿举行了国际经线会议,决定全球分为 24 个时间带,确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中央时间带,也就是零时间带,向东延伸划分为东一至东十二区,向西延伸划分为西一至西十二区,每个时间带覆盖经度 15°,时间正好相差 1 小时时区划分,以东西经 180°为分界线,每个时间带中心经线的时间即为该时间带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间带之间的时间正好相差 1 小时。若朝东行进,每穿越一个时区,时间就增加一个小时,要是往西行进,情况则不一样。以中国的时区为例贝语网校,尽管它横跨五个时区,但出于便利考虑,实际统一采用东八区的标准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京时间。按照这个规则,中国的东八区时间比泰国的东七区时间早六十分钟,同时比日本的东九区时间晚六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