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诺贝尔文学奖那些事儿,你知道奖项背后的评定机构吗?

留学资讯2025-09-27 21:14:41佚名

如今,网络上已经弥漫着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归属的各种揣测和讨论。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我来谈谈我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了解。

诺贝尔奖实际上涵盖多个类别,当前设有六个奖项。诺贝尔于1895年立下遗嘱,指定用其财产创立基金,用于设立五个诺贝尔奖。其中三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是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个是物理学奖,还有一个是化学奖。这三个奖项自开始颁发以来具有深远影响。此外,还包括文学奖和和平奖。直到19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才被增设。

我听过一种传言,称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这种说法不正确,诺贝尔奖设立后,各个奖项由不同机构负责评选,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卡罗林斯卡学院负责,化学奖和物理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文学奖授予的机构却并非皇家。过去的某些报道提及诺贝尔文学奖由皇家文学院授予,此说法实为谬误。该文学奖究竟由何机构评定与授予?答案应为瑞典文学院,此学院并非皇室所属,故不能称作瑞典皇家文学院。瑞典文学院拥有十余人组成,一旦成为院士即享有终身资格,由他们负责评定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规则_诺贝尔文学奖评定机构_诺贝尔奖包括哪些奖项

我也曾目睹一种错误认知,有人声称诺贝尔文学奖属于西方文学领域,认为西方存在固有偏见,至于是否偏见另作探讨,但笼统将诺贝尔文学奖归为西方文学奖的说法并不恰当,且易引致混淆,部分年轻人误以为该奖项由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联合评选并授予。有人声称是美国阻碍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说法纯属误解。诺贝尔文学奖源自西方,这个观点基本符合事实,但它并非由西方多个国家联合组建的机构来评选。瑞典作为独立国家,其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自主决定并公布结果。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瑞典文学院对美国作家态度冷淡,多年未有美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至近年,具体为2016年,才授予一位美国人诺贝尔文学奖,但获奖者并非文学家,而是摇滚歌手鲍勃·迪伦。他的歌词出自本人之手,基于此点,他获得文学奖也算合情合理,确实如此。进入2020年,瑞典文学院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美国作家,最终由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摘得了该奖项。

因此,不要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与美国联系紧密,仿佛奖项被该国操控,或受法国、德国、英国影响。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该文学奖是由斯堪的纳维亚的瑞典负责评选的。

另有一种观点,我想凭借个人体会谈谈看法,供各位借鉴。有人认为:某些作家的创作非常出色,理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何不给呢?比如,部分80年代出生的人格外喜爱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便声称这部作品堪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顶尖之作,理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我对路遥获得如此赞誉,同样能够理解,对于他们的观点,我也无异议,不过他们存在哪些认知偏差呢?首先,诺贝尔文学奖仅授予在世的创作者,一旦作者离世,便不会再授予其奖项。然而,在诺贝尔奖的授奖历程中,曾出现过一次特殊情形,即某位获奖者已被最终确定,但在正式公布前不幸离世。最终委员会还是授予了他荣誉,这是在他离世后完成的评选。此类情况出现在三十年代,属于非常罕见的情形。原则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流程不会考虑已故的作家。

那么又有人提出疑问,咱们不妨探讨一下路遥生前为何未曾获此殊荣,在他离世之后却无人提及颁奖之事,这背后其实有段隐情,那就是若想角逐该奖项,就必须参与诺贝尔文学奖的遴选流程,而很遗憾,他可能并未获得进入此流程的机会,什么流程呢,首先需要有人举荐,而举荐者并非寻常之辈,他们都是声名显赫的人物,具体而言,举荐者大致分为几类某些特定组织里的专家,能够单独举荐候选人,比如瑞典学院的文学领域成员,他们具备这样的资格,可以自行提名;还有,各个国家里,那些在文学界有话语权的团体负责人,同样可以个人名义进行推荐,但像美术相关的组织,其成员就不具备这个能力。评审小组不采纳任何团体单位提出的候选人,无论是政府部门、政党组织,还是各类协会、委员会、学术机构,包括社会科学院等,都不被允许进行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规则_诺贝尔奖包括哪些奖项_诺贝尔文学奖评定机构

事实上,通过回顾历次获奖记录可以发现,这些推荐并非关键因素,真正关键的是什么?其中一点是,由已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进行推荐。例如莫言在2012年获得该奖项诺贝尔奖包括哪些奖项,尽管有多人参与推荐,但最为有力的支持来自同样获得过该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以路遥为例,倘若他当年渴望获得这个奖项——当然,他本人或许并不在意——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出面,向瑞典文学院进行推荐。

这位知名人士的举荐并非仅仅是发表一番评论、在报纸上刊载某种看法,也不是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电报或是公布一份声明就能完成。这些方式都不可行。举荐者必须撰写一份详尽的推荐文书,并且正式地将其送达瑞典文学院。瑞典文学院对提交期限有明确的规定,每年必须在特定的日期之前收到推荐文书,倘若错过了这个时间点,那么该举荐就会推迟到下一个年度进行。

那么,就有人提出疑问,他们为何不推荐路遥呢?其实啊,在推荐时,除了提交报告,还必须满足一个额外要求——需要提供被推荐者作品的瑞典语译本。瑞典文学院是由瑞典的院士们构成的,据我了解,近些年除了有一位人士能够理解中文,其余成员都无法阅读中文——即便作品写得再出色,他们也无法看懂。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规则_诺贝尔奖包括哪些奖项_诺贝尔文学奖评定机构

《平凡的世界》在瑞典有无译本?似乎没有。因此有人提出疑问,瑞典语算作小语种,是否必须译成瑞典语才行?事实上,这个疑问并非中国人独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语言使用更广泛的国家,同样存在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个标准过于严苛,瑞典人口数量有限,即便需要翻译,全球民族众多,评审团是否具备足够多的多语言人才,能否完成翻译任务?

所以,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场,瑞典文学院便降低了要求,规定瑞典语版本是首选,若没有瑞典语译本,则至少需要具备英文、德语或法语等西方主要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译本,而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语言的译本则不被接受。

要想在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需要满足西方几种主要语言翻译的条件,莫言就达到了这个标准。在他获奖之前,他的作品已经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包括英文、法文和德文等。然而,据我所知,瑞典文学院最终在授奖时仍然坚持要求提供瑞典语译本。他原本收藏过部分瑞典语译本,但数量有限,接着斯德哥尔摩大学的陈安娜,这位新锐瑞典语译者,将他的《蛙》与《丰乳肥臀》付诸翻译,至此他条件成熟,万事停当,只待评审团的裁决了。

评审初始阶段,瑞典文学院有时会收到为数不少的推荐信件。经了解得知,至次年一月末,单年度的推荐数量或可高达千余份,甚至逾两千份,推荐者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纷纷将推荐材料寄往瑞典文学院。评委会成员随即启封审阅,迅速筛除部分推荐。被筛除者具体为哪些群体?不具备权威身份的文学爱好者、机构组织以及个人自荐者。这些都属于不合格的推荐,是无效推荐。

其余数百位候选人被统称为“长名单”,四月份时评审团将再度召集会议,依照多项评选条件对长名单进行筛选,最终大约会剩下十来位人士。五月份时,评审团将从这十来位人士中继续遴选,产生大约五名左右的最终入围者,这份名单被称为“短名单”。此刻评审委员会的职员会将这五位作家的译本,即瑞典语或西方主要语言的版本,分发给各位院士,供其审阅,通常给予他们三个月的阅读期限。九月份的时候会重新召集所有人开大会,针对那五个人的创作进行评审并投票,通常票数最高者会摘得桂冠,偶尔也会有两位候选者获得相同票数,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共同享有这一殊荣,三位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景象至今未曾发生。一旦选出获奖者,主办方便会通知对方,要求其准备一篇获奖感言。十月初,主办方会在瑞典文学院组织一场仪式,邀请获奖者分享他们的获奖感言。十月底,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举行,瑞典国王和王后将亲临现场,为获奖者颁发荣誉。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规则_诺贝尔奖包括哪些奖项_诺贝尔文学奖评定机构

整个流程里最关键的步骤是作家必须提供瑞典语的译本。由此可见,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西方人的奖项,这个说法完全正确。它是瑞典国家的奖项,由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评选出来的,评选首先需要提交瑞典语的文本,虽然后来放宽到允许提交英文的、德语的、法语的译本,但据我所知,最终还是要将作品翻译成瑞典语。部分创作未必需要译成瑞典语,但至少有几部核心作品必须译成瑞典语。

我在20世纪与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相识,他的中文名字是马悦然。马悦然是一位瑞典人,但他很早就掌握了中文,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任职,最终升任正教授,并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

他是瑞典文学院那十几个院士里唯一掌握中文的人,因此他对中国作家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影响很大。首先,他身为院士,本身就有推荐资格;其次,如果没有瑞典文译本,他可以将其翻译出来,一旦翻译完成,瑞典文译本就存在了;再者,他还有撰写推荐报告的权力。所以,只要他在,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些。

马悦然手译了部分中国作家的著作,瑞典人评价他的译文水准极高,阅读其瑞典语版本如同直接阅读瑞典文。他是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汉学研究者,在推动中国作家赢得诺贝尔文学奖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2019年,年逾九旬的马悦然离世。他逝世后,瑞典学院院士中再无能直接阅读中文之人。

马悦然译介过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诸多作品,译文质量上乘。1988年,他亲自举荐沈从文,并呈上瑞典文译本及推荐函。据马悦然亲口相告,初次讨论后,多位院士阅读他翻译的沈从文小说,评价颇高,有意在当年将奖项授予沈从文。那个时期沈从文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后来有一位名叫夏志清的学者,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职务,他创作了一部英文著作名为《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这本书里他极力赞扬了张爱玲、沈从文以及钱锺书的《围城》这三部作品的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评定机构_诺贝尔奖包括哪些奖项_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规则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系英文作品,他本人未译成中文,后由刘绍铭完成中译本,该译本先在台湾发行,随后在内地出版,由此引发了沈从文、张爱玲及《围城》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持续升温,至今热度不减。

马悦然向我提及,他当初向人推荐沈从文之际,夏志清对沈从文的评论尚未在中国大陆广泛传播,导致许多人并不了解沈从文。在那个时期,高校在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时,通常不会涉及沈从文、张爱玲以及《围城》这几位作家和作品。马悦然内心十分激动,他心想有必要探探路,看看如何能联系上沈从文,于是他拨通了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大使馆的电话,寻找到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这位官员态度和蔼地接听了来电,马悦然便向对方询问道:我国有一位作家名叫沈从文,您可清楚他的联系方式?那位官员听完马悦然的话后,首先表示自己并不认识这个叫沈从文的人,并说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回答,马悦然感到非常失落,他也不好透露这个奖项极有可能将授予沈从文,以免构成信息泄露,毕竟在瑞典文学院这是绝对禁止的行为,前两年不是有个院士的伴侣就泄密了吗?那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演变成国际性的丑闻,结果诺贝尔文学奖在那一年暂停了评选。既然这位参赞表示不清楚沈从文的情况,他们就该就此打住,不再继续这个话题。马悦然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沈从文不久前离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会授予已故的作家。当时最后一轮投票尚未进行诺贝尔奖包括哪些奖项,倘若最终投票环节只剩一位候选人,或许有可能将奖项追赠给沈从文。然而彼时沈从文仅获提名进入候选名单,评选委员会事先已获知他离世的消息,因此自然未予考虑,最终另选一位作家获奖。

到了2012年,我们终于能够正式宣告,有一位以中文创作且为中国本土作家的获奖者留学之路,他便是莫言。我确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作家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过话说回来,也不必将诺贝尔文学奖看得过于重要,它并非某个世界文学组织的奖项,全球范围内既不存在这样的机构,也不设有此类奖项。这个奖项并非泛指西方的荣誉,而是源自瑞典一个特定组织,即瑞典文学院,由该院十几位成员通过年度商议和表决来评选出获奖者。虽然这个奖项自1901年起便开始颁发,并且时间跨度较长,但它的声誉和影响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经由全球媒体的持续报道而逐步扩大,因此每年获奖者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发广泛的关注和探究。

因此我们最好用平静的心情去审视这个奖项,一方面,它有着悠久的传承,所以人们对其产生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也不必过分看重它,有些作家并未获得这个荣誉,他们依然具有非凡的成就,比如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他于1910年离世,未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丝毫不会动摇他在文学领域的崇高地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