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程宁艳,杭州育才外国语学校教师,20余年高级班主任。
在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家访时,我总会问家长这样一个问题:“你和孩子一起做好准备了吗?”大多数家长都会急着告诉我他们给孩子准备了哪些学习用品,给了孩子什么教育。在培训班上,孩子能认识多少个单词网校头条,能做多少口算,有多少才艺,却很少有家长明白: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
● 第一条:信任班主任
从培养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学校、教师、家长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支持者。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美好愿望和目标,所以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聪明的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随意评价学校和老师。他们知道,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好学校、好老师”的形象,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且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尤其是孩子的问题是班主任可以先了解的。我相信老师能够处理得当,问题往往能够得到解决。信任可以让家校沟通更顺畅、更有效!
●第二条:不要夸大孩子的优点,不要认为他有什么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认识要么不够全面、客观,要么忽视了孩子的缺点。
要么放大优点,要么一味关注孩子的问题。但父母的这种理解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不再满足于玩具、糖果等奖励杭州育才外国语学校,不再害怕言语批评和威胁。他们开始变得敏感、爱面子、主动、爱说话,屡屡犯错却感觉自己成熟了。大的。作为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家长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优点而盲目高兴,也不应该因为孩子暂时的缺点而焦虑。有些孩子刚入学时杭州育才外国语学校,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可能会暂时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但如果家长能和老师一起发现问题,耐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孩子很快就能迎头赶上。
聪明的父母会鼓励孩子保持自己的优势,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让孩子逐渐明白努力是最好的!
●第三条:遇到问题切记“慢”
“慢”指的是父母的心态。我们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进入
上小学后,他们会遇到各种父母能想象或无法想象的问题,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一次又一次犯错误。但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独特且不可替代的孩子。父母要学会接纳和接纳孩子的优点,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缺点、问题、困难……孩子在犯错、遇到困难时,是压力最大的。他们迫切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帮助,才能有信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改进和解决问题。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认真对待。
“严”是指规则和习惯。家长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与学校、老师保持一致的要求,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孩子养成基本的良好习惯。聪明的父母懂得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撒娇、老人的溺爱而放弃自己的要求,让孩子觉得有“漏洞”,因为需要好几次以后改正坏习惯的时候。几十倍的时间和精力。在给孩子制定规则、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父母不着急、不去照顾,孩子就会更有能力、更有责任心,也会更早明白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事情,比如每天整理学习用品,自己背书包,准时起床等等。另一个例子是时间的概念。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并提醒、督促孩子认真执行。此外,与孩子讨论制定“踏实”、“可操作”的奖惩规则,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方法。
● 第四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古人说“言传身教”,但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身教”远比“言传身教”更有效。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进入小学后,孩子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比如经常丢失文具、活动时受轻伤、与朋友吵架等。孩子们回家难免会向父母哭诉。这时,父母的做法和态度就是给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热情、积极、宽容、慷慨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收获更多的友谊,感受到更多的幸福。相反,挑剔、不讲道理的孩子会很难融入集体,也很难交到好朋友。当然,家长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沟通习惯的同时,也要记得及时与老师沟通。在老师的帮助下,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梁建伟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