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区域教育发展仍面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服务学生学习机制的优质教学资源不足、数字意识和数字思维深化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并与教育教学逐步融合,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东省潍坊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深入改革发展,提出未来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开展区域智慧校园建设,推动区域教育云平台智能化升级,加快构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在教育信息化机制建设、基础环境、融合创新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信息素养培育体系、教育治理能力、惠民服务,提供优质区域教育。 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集成创新; 信息素养; 教育治理; 区域教育
CLC分类号:G434
文档代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3)09-0050-10
作者简介:韩鹏东,潍坊教育信息研究院教学研究员,本科生(山东省潍坊市); 李明星,潍坊教育信息研究院教学研究员,博士(山东省潍坊市); 杜新华,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学院教学研究员,本科生(山东省潍坊市)
基金项目:2023年潍坊市社科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文化“两创”及“潍坊东亚文化首都建设”专题“数字赋能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以融合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为目标,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探索了智能时代教育新形式、新模式。 信息素养培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教育治理、服务惠民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拐点” 。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一)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通过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多方推进教育信息化[1]。 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需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其中关键制度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潍坊市成立市、县两级教育数字化专班,基本建立市、县、镇、学校四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体系,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市综合治理。教育改革及局重点工作项目、县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学校评估等重要规划安排。
先后印发《潍坊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20-2022年)》、《潍坊市智慧校园和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潍坊市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 建立教育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信息化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档案; 具有人工智能、编程、制作等特殊人才的学生,纳入优质特殊人才高中招生范围; 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的信息化创新系列作品,纳入市政府教学成果奖表彰。
(二)教育信息环境不断优化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复杂的系统工程[2]。 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是基础[3]。 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环境相比,教育信息环境是一个由硬件、软件和潜在软件有机结合的综合系统。 具有共享学习资源、实现教学设施网络化、改善多媒体学习环境等功能[4]。
潍坊市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和“需要就建设”、“应用就是建设”的工作思路,规范相关机制,为教育发展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信息化。 提出维护校园信息环境、提供运行支撑、提供学习指导、灵活使用电子教材和在线测评、加强与监护人联系等要求,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育环境; 协助全市科学教育决策,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我们以教育教学发展水平为目标,本着“可用、好用、实用、好用”的原则,统筹规划潍坊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同时提供丰富的软硬件资源等基础服务,使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环境。 新的学习方法。
一、高标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在2002年建成的潍坊教育专网基础上,经过两次升级,建成了全省领先的潍坊教育专网。 全市中小学平均接入带宽为1.7G,是全省平均带宽的1.9倍。 基本实现市到县骨干线路千兆传输,中小学教育网千兆接入,师生可享受百兆网络使用服务,率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和“优质资源同级互联”。 全市中小学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中84.9%配备触控互动教学设备(触控一体机或互动电子白板); 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建有1个以上创客空间; 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省级标准; 全市中小学校配备学生电脑13.1万台,录播教室761个,占中小学校总数的69.6%; 全市拥有机器人实验室715个,占中小学校总数的65.4%; 15个县市建设未来教育(人工智能)学习体验公共中心。 潍坊市具体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见表1。
表1 潍坊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市、县、校三级完整的优质资源服务体系。 2014年,建成并部署市县两级潍坊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中心,保障“一师一课、一课一师”活动和微课评选活动的实施,积累超过21万优质教学资源。 微课资源超过4万门,覆盖全学段、各学科教学。 2019年,搭建了潍坊市中小学创客STEM平台,提供903门创客课程资源,方便城乡学校师生使用。 2020年,采用资源池化方式建设潍坊市中小学云学习中心,提供红色教育、科学探究、未来教育等16个模块2万多门学习课程资源。 2022年,开发潍坊名师云课堂,组织全市近千名名师制作微课资源11000余门,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
3、完成区域云平台基础框架建设
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步实施潍坊教育云平台建设,构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四类用户空间,提供以下30余项服务:教育治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惠民服务。 申请中,已注册教师总数为8.37万人,占比83%; 学生及家长111.5万人,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注册率达95%。 实现了对各级各类应用系统用户的“统一认证、一次登录、全方位服务”。 如图1所示。2021年,潍坊教育云平台“四梁八柱”建设已完成,实现与65个国家、省、市平台数据对接,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教育数据、学校数据、教师数据、学生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图1 潍坊教育云平台总体架构
(三)构建“综合教育体系”
现代教育体系将教师和学生定位为主观全知主体。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改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元素推动人的现代化、增强人的主体性[5]。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人的信息化,即提高各主体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教育教学习惯,激发各主体参与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行为建模教育网,最终构建“综合素质教育”。新时代的培育”。 教育体系”[6]。
1、普及编程课程
2018年,我们开始在中小学推广普及编程教育课程。 编程课程面向全市小学三年级以上各年级和所有初中开设,每学期不少于5学时。 我们自主开发了《创新之旅》和C++数字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免费提供。 供中小学使用; 开设在线编程公益课程138门,惠及学生51.6万人; 开展全市学生编程素养考核活动,2020年优秀率达到20.29%。
2.开设人工智能常识课程
2020年推出人工智能常识课程,2022年全面普及。组织编写《人工智能常识教育读本》,提供人工智能常识教育资源包。 全市已建成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13所、人工智能实验室68个。 面向159所扶贫村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偏远农村学校开展人工智能公益课程“智享”行动。
3、创客课程全面普及
2017年以来,推动全市中小学创客空间和县区创客活动中心建设,实现一校一创客空间,建立创客教育联盟学校657所、STEM教育试点学校38所。 学校全面推进创客教育,利用校本课程,组织开展计算机艺术设计、创意制造、无人机等学校创客课程以及人工智能、创客、信息技术竞赛等各类社团或兴趣团体课间或课后延长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客学习服务。
(四)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内生变量[7],发挥着深远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教育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技术支撑的教育教学体系,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方式等发生结构性变化; 同时,信息技术流程再造的优势可以使教学和管理过程真正可追溯、可测试,从而扭转教育评价的不科学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8]。
1、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积极推动中小学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电子书包等“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 全市117所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验,探索实施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 新教与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昌乐县一中翻转课堂实现先学后教,成为全国典范; 坊子区理想小学利用“学乐云”平台为大家开展数学“先学后教”的智慧课堂探索,变被动教学为变学乐云为主动学教; 安丘青云书院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教学,监控反馈课堂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奎文区孙家小学开展微课和“齐心协力”教学探索实施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同时,积极推进在线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全市已有8.6万名教师和104.4万名学生开设了在线学习空间。
2、借助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方式正逐渐成为区域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强大引擎[9]。 目前,潍坊各县市学校在应用信息系统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利用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对全市初高中学校考试成绩进行监测分析,实现统一在线。整个城市的评分和分数综合。 以及市、县、学校、学生层面学业状况的个性化分析。 例如,高新区学校推广使用“助教”,以与国标课程教材同步的资源为核心,围绕课程教学闭环,整合教学资源、课前辅导等。 、同步备课、互动课堂、智能测试、课后作业。 一体化,覆盖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学习、课外拓展等多种教学场景,促进从“教”到“学”的转变; 潍坊广文中学、昌邑一中使用“好成绩”App实现在线阅卷和成绩分析,提高考试效率,促进个性化学习。 潍坊四中、坊子区崇文中学等7所学校利用“智学网”个性化学习系统,开展因材施教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质量。 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潍坊市第十中学、奎文区卧龙学校等使用“洋葱数学”App帮助学生进行微课学习,诊断反馈学习情况,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五)提升教育治理和服务能力,便利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
信息技术作为“重构世界的结构性力量”,进一步体现在教育治理能力和惠民服务的进一步拓展[1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互联网+教育”一体化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连接开放,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的融合。 、教育数据和信息红利。 有效共享,需要全面提升利用大数据支持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作。 简单的管理很难应对复杂系统的治理。 要形成以“多中心论”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便民惠民的立体服务体系[11]。 当然,这种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实现。 需要根据实际地区情况和社会发展条件,建立相应制度,将碎片化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整合在一起,保障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安全。 一体化。
1、提升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治理能力
为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减负增效,潍坊市开展了教育督导评价、师德评价、学生近视防治、学籍管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等工作。以及成绩查询、高考视频监控、校园安全视频监控、重要事项审批、教育服务惠民三级联动等15个业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数据技术准确直观地呈现将教育信息传递到不同主体,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最终形成大规模的意见互动,真正构建多元参与的新型教育治理机制,使各项行政事项的设置更加合理,流程更加优化,管理流程可测试、可追溯。
教育督导评价系统实现了各项指标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实时呈现。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结果数据在线采集。 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实现转学、休学在线办理。 中考报名、成绩查询、录取结果均在网上实现。 提出,中考及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市巡查、巡查等“一张网”。
2.义务教育招生实现“零跑腿”
2018年起,潍坊市实行义务教育招生网上报名。 通过不断深化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民政、卫健委、残联等8个部门的数据,可满足33个核查需求丰富的数据场景,实现部门之间数据的“多跑腿”和人员的“零跑腿”。
到2021年,15个县市全部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网上办理。 在“零跑腿”的基础上,成功试点入学报名“快捷通道”新模式。 实名认证用户通过输入学生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即可主动获取个人户籍、家庭成员、房产等信息。 符合条件的学生家长无需提交证明材料,最快6秒即可注册,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设立“潍坊教育微服务”服务号,接入市统一公共服务APP“潍坊通”,汇聚各县市报名入口,提供延期入学申请入口,提供“一站式导航”为学生和家长服务。 。
3、开发家庭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
组织开发家庭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幸福之路——中国家长流动学校”,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提供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教育规律、满足孩子需求的现代家庭教育服务。父母。 平台设立了同步课堂、教育微课、测评、家长互助、咨询等10余个栏目,提供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常见问题解答、个别问题指导、家教等五大功能。学校闭环沟通、教育数据管理,如图2所示,我们建立了专业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 截至目前,平台已发布各类家庭教育课程超过2000门,App注册用户超过300万(潍坊家长超过150万),接入学校超过5000所(其中潍坊市家长超过150万)。 2000所潍坊学校),提供在线家庭教育。 提供公共服务超过10亿人次。
图2 家庭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
二、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短板与问题
潍坊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促进了区域教育现代化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高水平提升,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 但与新时代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需求还存在明显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教育数字化改革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教育重点群体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提升以及区域教育的需要。 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 从“应用为王”的角度来看,区域教育信息化正在进入“范式创新的关键区、集成应用的深水区、数据思维的培育区”。 但目前多模态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和产品尚不成熟,基于传统要素的教学数字化仍存在瓶颈和障碍。
(一)教育数字化改革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教育数字化重视不够,对地区和学校数字教育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协调机制,特别是缺乏系统的建设示范,教育服务供需之间还存在不匹配,导致建设应用“两张皮、两条线”,甚至“建而不建”。使用”; 没有统一的信息资源系统和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导致优质教学资源无法充分发挥最大效能。
(二)教育重点群体数字素养和技能亟待提升
广大教师仍存在认识不够、数字素养不足的通病; 一些教育管理者和教学科研人员对教育数字化思维和教育数据意识不强,对“人机协作”教育实践认识和认识不足; 部分一线教师数字技术应用与教学融合创新能力不足。 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应用肤浅、应用场景分散。
(三)地区教育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从全市范围看,教育数字化所需的网络带宽、学习环境、数字资源、师资队伍等在县域和学校之间分布仍然不均衡。 尤其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供给和应用存在较大缺口。 弥合教育“数字鸿沟”刻不容缓。
3、关注区域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
教育信息化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创新引领和生态变革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旋律。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思路。 通过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既是目标,也是方法,重点是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现有的方向和目标的崇高定位就是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内生性的发展。以教育体制改革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还有对人才培养的准确把握——利用信息化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并对教学方法——混合式、协作式、新技术普及下的协作式提出具体建议。 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是区域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开展区域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立足本地区实际,坚持以应用为核心,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将学校物理环境与数字虚拟环境有机结合,积极推动探索新技术背景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管理方法、评价方法,实现理念更新、结构调整、流程重塑; 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新跨越。
制定了《潍坊市智慧校园及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主要包括智慧管理、智慧教学、信息素养、智慧环境、安全机制五个方面,如表2所示。按照“整体推广、示范引领”的原则,建设智慧校园339个、智慧校园示范学校27所。 智慧校园创建率达到33.43%,建立教育数字化先锋学校32所。 预计到2025年,该市的智能校园覆盖范围将超过90%,将建造100个智能校园示范学校[12]。
表2 智能校园和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2)促进区域教育云平台的智能升级
通过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以及实施“双重减少”的主要内容计划,我们将建立教育云平台项目的第二阶段,创建一个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协调大数据学习,教学和管理过程,并建立一个教育大数据平台。 数据仓库促进了教育数据的一致共享。 建立教育数据大脑,协调和促进数据集成,并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建立数据应用和分析模型; 统一教育数据标准,在各个层面上收集各种类型的系统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使用,分析和发现模式,并提供预测性决策参考; 通过教育大数据,重新设计教育和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和效率; 整合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创新在线学习资源应用程序模型,并开发在线学习,以帮助学生在“五个教育”资源中独立发展; 为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学生学习和特征成长提供一站式服务。
(3)加速建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用于高质量的区域教育
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未来教育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数字化转型策略下,有必要加速教育信息从“互联网 +”到“人工智能 +”的转型,深入探讨协作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机制,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培养新的新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评估方法。 构成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势头,以发展教育信息,促进区域教育信息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并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以支持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它着重于基于各种生态学,收集,分析和应用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的数据来探索课堂教学过程的数字方法,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纸质教科书和练习书,还可以使用电子教科书等数字设备,并使用智能教学工具来使课堂教学过程的数据“可用且易于使用”,并真正为学生提供服务。 培养新功能。
为此,有必要根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环境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主题教育的新模型,培养学生智能创意能力的新模型,准确教育评估的新方法,新模型,新模型用于培养教师和区域教育的新模式。 质量改进等的新模型,形成了一系列示例性和创新案例和机制。
2.培养新的学习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满足未来世界需求的高标准人才。 基于改善“第14五年计划”国家信息化计划中提出的国家数字素养和技能的行动,我们将全面提高教育系统从业人员和学生的总体数字素养。 和聪明的识字率,以实现教育信息综合应用的“提高质量和扩大覆盖范围”。
首先是更新概念,提高数字教学能力,实施未来的新能力培训目标以及创新技术增强的教学模型。
第二个是提高数字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增强数字意识,培养数字思维,并全面,系统地重塑教育治理的制度机制,组织结构,方法,过程,工具等。
第三个是建立一种在线高质量资源服务机制,以为教师和学生的正常在线教学和学生的数字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第四,除了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外,我们还必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高要求,专注于在学科教学方面发展核心竞争力建模教育网,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增强优质教育并培养全能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3.包括高质量资源的包容性共享
数字资源是教育数字化的来源。 高质量,系统和多类数字教育资源的聚集可以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赋予翅膀。 City坚持从应用的角度促进教育的数字化。 各个县和城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国家,省和市政教育云平台的正常应用英语作文,并使用以应用程序驱动的数字技术来有机地整合学习资源,教学资源和管理道路。 整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好处。
通过建立基于国家,省,城市和县的数字资源,我们将加速数字课程和特殊课程的发展,鼓励发展情境,基于游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资源,探索和建立主题知识地图,并为教师准备教学和课后服务。 ,学校治理等,提供高质量,丰富和方便的资源支持。 建立需求驱动的,用户评估且动态更新的资源释放机制,改善数字资源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督机制,并标准化并改善了一系列用于资源访问,收集,共享和消除的系统。
4.数据赋予教育治理能力以改善
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不断加深治理方法和治理模型的创新,并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依靠教育云平台来建立“教育大脑”,专注于诸如入学和入学率,身心健康,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监督,评估和监视以及校园安全等热门和困难的问题,并进行校园安全数据建模分析以及趋势研究和判断。 它计划在2025年基本上完成了一种准确,高效,聪明和和谐的教育数字治理系统。 为了提高在线服务能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速数字机构和数字学校的建设,以建立高效且协调的教育政府服务系统,并促进“零认证”,“一站式服务”和“完整的在线在线服务“对于高频教育,政府服务很重要。
5.数据在评估方法中赋予创新
评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挥棒。 教育的评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方法。 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多终端的人类计算机互动和非敏感数据收集,并使用数据来推动教学和评估方法中的创新。 它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基于数字技术,促进学生综合质量数据的全面收集,改革教育评估方法,制定全面的质量评估系统和标准,进行数据驱动的发展评估以及实现数字评估。 作为基于国家信息的教学实验区, City已优化了教育评估概念,并根据“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估改革的整体计划”的总体要求建立了由数字技术支持的评估机制。中国共产党和国务院中央委员会促进评估过程和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关闭整合并完成评估工作。 通过教育质量监测,我们在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和其他层面上建立了多维教育质量评估系统,使用数据授权,使用评估来教育人们,并促进从“指挥棒”到“螺旋桨”和“启动子”到“启动子”。 “测试站”转变为“加油站”,以最初探索和完善区域特征的教育评估改革经验。 例如,就学生作业而言,通过自动纠正基本作业,可以有效地收集数据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目标作业的实施,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减轻负担; 在检查和评估方面,我们努力实现整个业务流程,数据集成平台和学习个性化诊断的信息。
6.注意大数据研究和数据安全
严格实施“基础教育数据”,“教育系统人员的基本数据”和“中学和中学的基本数据”的标准在教育部门内,并水平连接跨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 促进县,城市和合格的学校建立数据研究中心,积极地与国家教育大数据研究机构进行实质性合作研究,并逐渐进行教学和学习过程跟踪和评估,教育数据集成和共享,实时监控以及智能决策等。应用研究,深入探讨数据的价值,并不断增强解释能力,诊断能力,预测能力,决策能力和教育数据的监督能力。 认真地执行法律和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数据安全法”以及其他法律和法规,牢固建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保证系统和能力构建的构建,并建立一个合理的教育网络安全监控和预警,信息通知和应急响应机制,以确保数据安全。
4。结论
教育信息化在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转变,随着许多新的变化和趋势的发展。 随着当今的发展,教育信息不再对肤浅和形式的技术应用感到满意,而必须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深入的变化和教育管理系统的发展,从而加快教育现代化。
因此,将来的重点不再是技术可以做什么,而是应该使用哪些想法和模型来做到这一点。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需求,“遵守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的深刻整合,遵守以应用程序驱动和机制的创新”,并“建立了与该国经济,社会,社会,社会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和教育发展水平...在新时代,新模型和新的业务形式中形成新的教育模型” [13],这将是地区教育信息的发展方向。
在此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需要专注于创造高质量的社会学习环境,建立更大规模的开放和共享的学习空间,增强高质量才能的培养,并提高教育能力以吸引注意力给个人并满足个性化的发展。 根据充分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性,全面促进教学管理系统的改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