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进青英外国语学校“‘儿童地球村’语言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优秀项目奖”。该项目于2016年5月成功入选江苏省“2016年基础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回顾两年来该项目的进展,通过一系列行动,学校已成为研发型语言课程场地、主题文化学习圈、少儿实践体验园、教师成长探索区,真正实现“课程基地”工程育人,“语言文化”空气滋养“儿童地球村”愿景成就人。
“课程基地”工程育人
武进青英外国语学校创办于2007年,是一所充满童趣、充满童趣、创意的学校。目前,学校有中方教师155人,外方教师16人。学生总数2579人,其中港澳台学生27人,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澳大利亚、亚美尼亚等国家的留学生11人。
走进青影,这里的建筑由“童话城”、“天天街”组成,充满童趣;这里的大道由“拇指大道”、“菠萝街”、“橘子街”组成,是孩子们童年最熟悉的味道;这里的活动场地有“欢乐谷”、“花果山”、“卡通童话乐园”,是孩子们童年的欢乐味道;这里的孩子们都称他们的学校为“儿童地球村”。
“对于外国语学校来说,语言是我们的特色,语言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情感网校头条,语言链接着我们与世界的对话。”武进青英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奚亚英表示,学校本着“学校在世界,世界在学校”的精神,以“基地建设”为抓手,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愿望,从“语言”到“文化”,从“语言文化”到“课程”,从“语言文化课程”到“基地”,从“语言文化课程基地”。到“儿童全球“村”,通过语言文化的渗透、语言情境的创设、语言课程的建设、语言教学的推进、语言活动的开展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生人生成长。 。
“地球村”凸显了外语学校的使命和特色。 “儿童地球村”充分展现了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是孩子们的地球村,孩子是地球村的主人。语言是儿童地球村对话、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媒介。
在清营“儿童地球村”,以儿童视角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常州武进外国语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形成学校课程;以语言文化课程为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感知、表达、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孩子们在地球村里与自己、他人、世界对话,真正形成了属于儿童地球村的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语言文化”氛围滋养人心
“拍拍胸口,别感冒,拍拍背,不会有祸的……”
青英外国语学校的方言大厅里,孩子们正在练习常州童谣《拍拍胸脯》。自学校启动“儿童地球村语言文化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常州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仅本地孩子积极报名方言班,很多外地的孩子也在方言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很多常州话。
南通的张伟明告诉记者,班上很多学生都会说常州话,他想学一些常州话,尽快融入同学的谈话中。除了每周一节课普及常州话外,学校还通过曲艺、戏曲等活动让孩子们接受常州话。 “没想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么高。”
该校常州话课程讲师吴涵告诉记者,他先研究吴文化,再转向常州话的起源,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传统。
在青影,学习方言只是语言文化课程的一个缩影。学校依托“儿童地球村”语言文化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一方面根据历史原因、地域特征、人文背景等因素开展母语文化(普通话、方言)研究,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基于母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 )对它们之间的文化共生进行比较研究。学校丰富了课程内容,形成了以“语言学习课程、文化探究课程、情境体验课程”为主体的语言文化课程集群。
语言学习课程方面,除了中英文阅读课程、演讲课程、写作课程、童话表演课程等必修课程外,还开设辩论、主持、朗诵、配音、采访等选修课程。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学习兴趣,自主研发、自主探索、自主实践,从上官依依的诗朗诵、黄俊生的小主播、彭友的相声等近200个优秀成熟的语言项目中进行选择。
在文化探究课程方面,学校每年举办中国文化节和外国文化节。学校56个班级已建成56个民族原型。通过考察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等多个维度常州武进外国语学校,形成本学期班级课程实施路径,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魅力。外国文化节立足“一带一路”倡议。每个阶级都是一个国家。通过了解各国语言、学习各国文化、体验各国生活方式等多个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文化的影响。 “广阔的全球视野,拥抱世界,承担人类责任。”
情景体验课程包括地球村课程和模拟联合国课程。
地球村课程涵盖机场、超市、邮局等课程,以“CK Town”作为社会的缩影,通过模拟情境的模拟,为学生提供不同环境下语言文化交流的多维度体验。模拟联合国课程侧重于全球问题,培养研究和写作技能、演讲和辩论技能以及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技能。
学校先后建成“童话馆”、“汉字馆”、“百家姓大道”、“汉字长城”等室内外课程基地群,让学习兴趣以开放的方式发生在任何地方;思想开放,学习需求不断上升;形式多样,学习体验遍地开花。
“儿童地球村”愿景让人成功
在“儿童地球村语言文化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两年多的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在一系列的实践、一系列的讨论、一系列的实践中,改进,一切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在精心的课程设计和精致的基地建设中,青英学生在儿童地球村中学习和生活,受到语言和文化的熏陶和熏陶。他们自信、阳光、善于合作、善于沟通、能够创造、快乐表达。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拥有自己的专着并出版了;曾获全国青年记者风采大赛一等奖;有的担任两会青年记者;有的参加过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有的曾与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交手;有的与国际友人同台……他们是学校的“代言人”,在世界舞台上继续绽放中国孩子的独特光彩。
据不完全统计,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学生对话共200人次,参观中央电视台175人次,留学生交换学习60余人次,主持大型活动161人次,参观中央电视台388人次出国文化交流683人次参加地区一级以上语言节目演出,演出剧目230余场9000人次。
在学习和研究、实践和探索语言文化的过程中,也造就了一大批卓艺教师。他们围绕“儿童地球村语言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形成了“儿童地球村”“语言文化”“语言文化课程”“课程基地”系列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成果20余项。还完成了《国际理解》《学会共同生活》等校本教材,修订了《文化节主题课程大纲》《学科课程大纲》《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等研究专着奚亚英、庄亚芬、陆进、许新政、徐江、陈峰等老师出国参加国际语言交流活动美国、英国、泰国、芬兰等地都有组织。王冬冬、沉晓松、戴锐等一批青年教师登上央视综艺节目、发行个人专辑、举办个人演唱会,将语言文化的魅力辐射全国。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自课程基地建设以来,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15个城市结成国际合作联盟;还与台湾嘉义市果沟国小、台湾桃园市大冶国小、台湾桃园大园国际高中结为两岸结对学校;在政府支持和教育局指导下,成立青英教育集团,并与常州大学联合创办全市第一所常州大学附属小学;许多育人、伸展个性的“语言文化”校园初步呈现出群体多样性与个体独特性并存的新校园风貌;来自安徽、浙江、广东、河南、湖南等8个省份12个市的35名学生组共计2700人次到校考察学习; 《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15家报刊报道了学校的发展情况。
(隐君韦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