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信息领域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其六十余年的成长历程与中国科技发展方针紧密相连。1958年,依托原有的物理系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等学科,组建了无线电电子学系,该系于1996年更名为电子学系;1978年,整合了数学力学系的计算数学学科,无线电电子学系的计算机学科以及物理系的半导体物理学科,设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985年,分别成立了信息科学中心与微电子学研究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及另外四个学科学院里,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八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五位,其中包括一些同时受聘的院士。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创建于1958年。历经六十余载的持续奋斗,该学科已成为国内计算机学术范畴中教学科研能力突出且声誉卓著的学科,对于中国计算机事业进步乃至国家经济繁荣均产生着关键性影响。1996年,该学科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导的全国计算机学科水平评价中获得头筹地位。2017年,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获得A+评级。2022年起步网校,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在全球多个有影响力的评估排名中,表现突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位居前列。在英国QS排名中,清华大学位列全球第15位。在英国泰晤士报排名中,清华大学位列全球第16位。在美国US News排名中,清华大学继续保持全球第1位的领先地位。在上海交大排名中,清华大学同样位列全球第5位。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学院肇始于1978年,一贯遵循“尊重个人,崇尚和睦,适应发展”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培育追求真理、勇于开拓且具备全球眼光的卓越计算机专才。学院已造就出众多杰出校友,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陈左宁、陈纯等杰出代表。学校设有四个核心学科领域,分别是计算机构造、程序开发、网络防御和艺术设计,同时还包括一个规模与之相仿的智能融合学科。在这之中,计算机构造和程序开发两个学科被国家选定为“双一流”重点建设对象。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里,计算机系统结构获得A+评级,软件工程也获得A+评级,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依然保持领先地位;设计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得到A-评价,第五轮学科评估时获得了更出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