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8日电,美国侨报网编译报道指出,1914年,明尼苏达大学迎来了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潘文冰。他加入了该校的足球队,并在毕业后长期居住在美国。到了2011年,迈克尔•吴也踏入了明尼苏达大学的校园明尼苏达大学排名,成为了该校2200多名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与潘相仿却不尽相同,吴携手室友成立了宿舍内的足球队,从此告别了无处安放的归属感困扰。
《明尼苏达日报》披露,目前全美范围内,中国留学生的注册人数已攀升至历史新高。众多高校纷纷加入争夺中国学生的行列,此举不仅有助于减轻我国学生的升学压力,同时也为这些学校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靠留学生填满荷包
明尼苏达大学的国际学生群体对学校的经济贡献持续扩大,其中中国学生群体增长迅猛,已成为国际学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国际教育者协会(NAFSA)的统计,在2011至2012学年度明尼苏达大学排名,该校从国际学生那里收取的学费及其他费用累计超过了1.1亿美元。
国际学生通常不依赖州或联邦的资助和奖学金来支付学费,故而他们每人需承担的学费通常远高于本国学生。根据国际教育交流协会(IIE)的统计数据,在2011-2012学年间,有64%的国际学生主要依赖家庭资金来支付学费。
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无疑将促进学校经济收入的提升,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国富裕家庭的学生,他们对州立大学展现出了特别的吸引力,正如IIE的高级咨询师佩吉·布卢门萨尔所言。
州立大学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是州政府拨款的减少。自2008年起起步网校,该校接收的州政府拨款已锐减23%,而国际留学生的学费高额收入成为了维持学校运营的关键。
2009年,明尼苏达大学在北京设立了其在海外的首个招生机构,自此之后,该校陆续迎来了超过1000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截至目前,这些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已占该校国际学生总数的40%以上。
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激增并非仅限于明大。根据IIE的研究,在2009年至2012年这段时间里,美国各大学共新增接纳了近十万名中国学生,这一比例在国际留学生中占据了四分之一。
招生与排名
白瑞鑫,一位大一新生,其名字音译为Bai,最初将明尼苏达大学视为备选院校。然而,在北京参加校友见面会之后,她的决定才最终确定。她提到,在中国,学生们普遍知晓常春藤盟校,但很多人对明大却知之甚少。
去年财政年度,该校在北京设立了招生机构,并在全国10所高中开展了交流会。自1914年起,明大已为我国输送了超过8000名留学生,且在北上广等众多一线城市均设有校友组织。
明大卡尔森管理商学院的曲姓校友表示,国际排名以及中国校友会的评价对于能否成功吸引中国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白女士也透露,她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在挑选学校时,排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201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将我国明大置于全球大学排名的第104位。然而,参照上海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明大的排名则上升至全球第29位。尽管发布该排名的机构与明大存在学术合作关系,但对方强调,这种协议与明大排名的提升并无直接关联。
人们普遍热衷于大学的排名,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我国民众对于教育竞争的极度追求。据中国中心(China)的执行理事布热津斯基所言,孩子们在童年时期所取得的学业成绩,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大学“新常态”
卡耐基的研究分析师奥德尔指出,若非美国或中国的移民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中国学生赴美深造的潮流恐难以持续。
“这可能是新的留学模式,”奥德尔称。
布卢门萨尔指出,鉴于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那些资金短缺的院校将继续对留学生保持友好态度。留学生所带来的资金,将使美国大学有更多的余力,从而能够为更多的本国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尚不能满足国内学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美国的高校能够满足这一部分学生的期望。
布卢门撒尔表示,他相信中国学生对美国大学的热情不会在短期内减弱。(马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