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人的工作
当地人的工作时段通常从上午九点持续到中午十二点,期间设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随后下午继续工作,直至下午四点结束。
赴澳学习杂记(2)
姜 洪
同学们,先前那篇随笔主要写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天气特点,接下来我想说说关于当地民众的日常与职业方面的事情,谈谈我的个人想法。
澳大利亚当前两千余万民众里,原住民仅占极小比例。大约1770年,英国人库克率船队抵达此地,并绘制了多数沿海区域图景。英国随即将其设为流放所,大批白人随之迁入澳洲谋生兴业。因此,现今全国人口构成中澳大利亚墨尔本时间,白人依旧是主体部分。澳大利亚系英联邦成员国,因此,由该组织成员国迁入的居民数量可观,在本人就读的亚太学院中,不乏来自斐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教职员工与求学学子。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陆续有大批内地居民迁居海外,据非官方数据估算,仅澳大利亚一国境内,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数量就超过三十万人,若再算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同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华夏儿女的身影,接下来我将从几个角度陈述个人的观察与体验。
1、澳大利亚人的住房
当地住所相当充裕,除了少数新兴城市如黄金海岸,多数区域住户多住单栋房屋,通常配备车库和后院,占地颇广,少有类似中国的摩天大楼。室内装饰较为朴素,地面铺设着地毯。究其原因,在于建筑多采用木材,而非钢筋水泥。对于那些失去居所的人,当局设立了临时住所,因此在大街上很少发现露宿街头的情况。房产的价位从十多万到一百万澳元不等,当地居民购置房产大多依赖信贷。
2、澳大利亚人的工作
当地民众的劳动时段通常从上午九点持续到正午十二点,之后有个小时的休憩,再工作至下午四点结束。我们初到时,对这种作息很不习惯,尤其下午的课程,常常感到精神萎靡,根本原因是缺乏午睡。值得强调的是,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段里,都有将近半天的饮茶时光,称为喝茶和喝茶,不论事务多么紧急,喝茶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在大学里听课,完全没我们这边每节课时长多少的规矩,通常以喝茶休息为段落划分,上午十点到十点半,下午两点半到三点。授课者也很随意,有时早退,有时拖堂是常事,材料多时或许能讲到五点,内容少时也许两点就结束了。近些年澳大利亚由工党掌权,因而特别关照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结果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通常单是小时薪就有8到10个澳元,而且不允许随意增加工作时间。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路过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立交桥,我通常上午9点前到校,下午5点后回家,所以很少碰见施工的人,这座桥不知何时才能完工。在布里斯班游览期间,一位当地向导向我们介绍,当地某座教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进行修缮,时至今日仍未竣工,或是由于经费不足,抑或是工匠发生了罢工事件。尽管存在这些轻微的弊端,但大部分人依旧恪尽职守,工作期间不会闲谈、看报或从事私事,学生们学习态度也相当认真,这方面的情况我稍后再做阐述。
据我个人有限认知,本地民众收入普遍较高,通常政府职员年收入税前可达五万四千澳元,同时具备社会援助体系,不过缴纳税款数额较大,让那些没有收入者也能借助纳税人资金,维持基本生活水准和社会保障,用他们的话讲,就是养了一批懒散之人,这也是西洋富裕国家高福利的常见弊病。
3、澳大利亚人的交通
在澳大利亚居住,缺少汽车是无法想象的。目前全国私家车数量大约为七百万台,人均不到三人就配备一辆车,多数家庭拥有两到三台车是常见情况。每逢通勤时段,道路常常出现车辆积压状况,不过司机们都恪守交通规范,因此很少发生交通事故。我在此地已有一个多月,未曾遇到交警,据说他们多在室内观看影像资料,事故发生时才赶往现场,处置时间通常不超过五分钟,一旦出事,肇事车会主动驶离行车道,避免阻碍后续车辆通行,我认为我们国家的驾驶员应当认真借鉴,不要因轻微剐蹭就停驻路中,导致交通不畅。
同学们可能更在意公共交通运输状况。悉尼这类都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相当完善,不仅设有轻轨,还有巴士,并且有渡轮运营。而堪培拉这种规模较小的城市,其公共交通却令人不太满意,尽管公共汽车线路遍布,但运行都遵循固定时刻表,每个站点到站的时刻误差不会超过五分钟。发车时间间隔很大,工作日通常每二十分钟一趟,周末则是一小时一趟。有一次去其他区域探望同窗,中途换乘了一次交通工具,总共耗费了三小时有余。实际乘车时长不足二十分钟,主要时间都用在等候上了,倘若路况熟悉,步行反而能更快抵达目的地。或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不选择出租车?要知道当地出租车并非随处可乘,需要提前电话联络,而且费用相当高。这也不能责怪地方政府,毕竟本地居民大多拥有私家车澳大利亚墨尔本时间,乘坐公共汽车的,只有工作日上下班时段比较拥挤,其余时段几乎无人问津,真正受罪的,是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居民。
如今,因为环境方面的考虑,部分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一方面是为了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能够节省燃油开支和停车费用。公共道路上设有专门的自行车行驶区域,称为Bike Lane,骑行者必须使用这些指定路线,需要佩戴安全头盔,夜间出行时还需配备前后灯光设备。在通过交叉路口时,必须像行人一样,操作人行信号灯,等待绿灯亮起后方可通行。
颇为奇特的是,此地行驶的座驾,并非如预期般气派非凡,常见于国内的高档名车如帕沙特、奥迪、奔驰等,在此处却鲜有踪迹,反而偶遇一些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典老车。我向当地居民咨询,询问此类车辆是否仍可合法行驶起步网校,他们告知,当地并未对座驾的使用时间设限,只要车辆能够正常运转,且符合安全规范,便具备上路资格。年轻人为了显示自己,还得把排气管弄得更特别些,车子跑起来震耳欲聋,难道澳大利亚不关注车子的声音大小吗!
4、澳大利亚人的业余生活
我对当地人的休闲活动了解有限,明白这个国度对体育竞技怀有极致热情。他们时常骄傲地表示,澳大利亚的体育实力冠绝全球。尽管在奥运会中,该国获得的金牌总数不多,但若将金牌数与人口比例计算,其排名确实是世界领先。确实如此,每日中午、午后乃至夜幕降临之际,总能目睹跑步者身影,国人多清晨健身。周末各运动场所,常有众多参与者从事各类球类活动,尤以足球、澳式橄榄球为盛。当前正值德国世界杯赛事,澳大利亚队时隔三十二载再度闯入决赛。因此,当地居民重新热衷于观赏足球赛事,每当澳大利亚队进行比赛时,俱乐部场所和酒馆之中便会挤满人群,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品评,并且依据赛场局势的演变而情绪激动、行为狂野。
体育活动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娱乐方式是博彩。在澳大利亚,博彩行业非常兴盛,几乎到处都能看到相关设施。有位教师曾在课堂上提到,有些人甚至以天气作为赌注,例如某个欧洲城市的气候变化。据了解,澳大利亚居民每年平均在赌博上投入的金额大约为1300澳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000元。赌博行业如此兴盛,自然招徕了全球各地的访客,布里斯班的赌场由香港人负责管理,为当地带来了众多游客,同时也贡献了丰厚的财政税收。
夜幕降临,不少澳洲居民偏爱光顾酒馆。每当黄昏时分,酒馆内灯火璀璨,宾客云集,杯觥交错,因此澳洲常有人沉溺于酒精。他们所饮用的并非我们熟悉的烈酒,而是诸多果酿。澳洲的葡萄佳酿闻名遐迩,口感宜人,不过过量饮用仍会致人微醺。
澳大利亚民众十分热衷外出游览、休闲放松,每年享有为期两周的薪资补贴假期,倘若觉得这个时间跨度不够用,还能将假期天数累积起来,或者提前支取部分假期。
总之,我对他们生活的总体感觉是比较轻松和休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