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已经成功抵达美国,即将开启留学生涯。胡歌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青年,在各项事业中都倾注了全部的精力与热忱。胡歌从未停止自我提升,今年三月计划前往美国学习英语,七月份会赴纽约大学攻读电影导演专业。
面对接连不断的片约胡歌出国留学,以及动辄上千万甚至过亿的报酬,胡歌在2016年没有接拍任何影视剧。这并非他停滞不前,也不是他懒散度日,而是他有其他的计划。实际上,2016年胡歌一直很忙碌,艺术、时尚、公益等领域的活动排满了他的时间,但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并非他所追求。因此,他决定暂时离开演艺圈,前往美国留学。
胡歌的演艺生涯充满坎坷。多年前遭遇的车祸,导致他颈部和右眼接受了超过百针的缝合手术,对其外貌产生了显著改变,当时几乎所有人认定他的演员之路就此终结。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也未曾气馁,持续努力,最终通过在《伪装者》和《琅琊榜》这两部极具影响力的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达到了事业的高峰。让人十分佩服的是,胡歌并未就此止步,安于现状,而是决定暂时离开演艺界,前往美国进修。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其他演艺人员借鉴。
必须承认,当今娱乐界相当现实,相当轻浮。一些明星稍有名气,就四处捞钱、拉拢粉丝,完全陶醉在赞美、欢呼与好处里,生怕今天没明天的风光,错过了赚钱的时机。更有极端者,许多明星为了利益最大化,甚至忙得团团转,无法静心钻研艺术。因此,赶场表演、敷衍镜头、假唱、动用替身等情况屡见不鲜。紧接着的,便是名人高额薪酬、行为傲慢、工作态度不端正等负面消息,还有公众的批评指责。与此同时,胡歌在事业正盛的时候,选择脱离喧嚣,专心学习提升,这难道不就像一面参照物吗?
曾经有议论指出部分节目主持人,特别是新加入的同行,整体能力有待提高,也有人出面缓和,称他们工作太忙,无暇系统进修或更新知识。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德才兼备、成就斐然且广受关注的主持人,都是通过实践积累,持续进步的。像董卿这样备受推崇的综艺掌舵人,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时,她所流露出的深厚文化底蕴,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她后来同时担任制作人和主持人的大型文化节目《朗读者》,让人十分惊讶,迅速将董卿提升到知识型、文化型、学者型主持人的位置上。谁会想到,董卿为了掌握节目相关知识胡歌出国留学,付出了多么大的功夫呢?例如筹备《朗读者》期间,她仅去国家图书馆就多次拜访。她倘若满足于当前状况,依靠既有成绩,不去努力,也不去掌握新技能,还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吗?又怎能把《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类文化节目主持得如此精彩呢?
因此,每位演艺工作者都不应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为追求更高层次、迈向更盛大的成就而奋斗。胡歌表示,他计划出国深造时,会先从语言学习入手。对于国内表演者而言,掌握英语是否是徒劳无功?依我看来,这绝非白费功夫。表演者应当具备语言能力,这包括学会一些外语,有些表演者被邀请参与海外影视作品的演出,由于语言障碍,常常需要翻译来沟通,有时和外国演员对白时甚至会因听不懂而出现尴尬场面,语言能力如此,其他技能也同理,表演者们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在演绎时自如流畅,运用自如,这并非简单的愿望贝语网校,而是一种执着。
SMG东方卫视电视剧品质盛典近期举办,胡歌获得“年度品质卓越男演员”奖项,他登台领奖时表示,这品质奖在他手中并非荣誉,而是责任,他承诺自己定会回归,这番“我定会回归”的话语,既让我们充满期待,也为胡歌树立了前进的方向。这项约定,不只是完成学业,而是要融会贯通,积累沉淀,在技艺上获得突破,给欣赏者带来更多震撼。
如今许多人评论文艺活动、文化趋势时,常会提及“清流”这个说法。胡歌在表演领域诸多亮眼作为,被赞为“演艺界一股清流”。我认为,胡歌决定暂时离开演艺圈,到海外学习提升,这也是一种清流,我们应当给予肯定。(孙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