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近日,各高校迎来毕业季,有学生发帖吐槽,称收到错字学位证,收到错字毕业证,据报道,一所位于湖北武汉的高校,将学位证上的“授予”.印成了“授子”,另一所处于湖南长沙的高校,把毕业证上的“毕业”印成了“结业”,学生直呼太奇葩了。

从“授予”变成“授子”,从“毕业”改换为“结业”,这般的笑话,致使人们看过后,心里想着发笑,然而却又笑不出来。大学乃是知识的殿堂,是智慧的象征,居然在如此严肃的事情方面,犯下这般低级的错误,着实是不应当的 。
“毕业”转变为“结业”,虽仅一字之差,差别却极大,前者意味着学生已完成全部课程贝语网校,且考试及格,进而学校准予其毕业,后者却表示学生成绩未及格,未达毕业标准,“授予”变为“授子”,这属于典型的错别字,只要看一眼或者读一下,便能够避免。
诚然,错了能够改,证书能够重印、更换,然而高校的形象与公信力已然遭受无法挽回的沉重打击。实际上,近些年来,毕业证、学位证以及录取通知书印错,并非个例,并且错误种类繁多,有错别字、多字、漏字、异体字、字母错误等等,唯有想不到,不存在做不到。出笑话的不光有普通院校,还有“双一流”高校。
更加可笑的事情是,每当这种类似的笑话纷纷出现的时候,高校方面总是会拿“印刷错误”当作理由来推脱责任,毕业证以及学位证从开始印刷一直到发放出去,这中间是要经历许多个环节的审核把关过程呀,难道说这些被称作“文化人”的群体全都如此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嘛?
2000年,教育部发布通知予以明确,自这一年起,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由高等学校自行去印制,而后进行发放,2015年,教育部出台相关规定,自2016年起,国务院学位办以及教育部不再从事印制学位证书的工作,学位证书将由各大学自行开展设计并进行印制。
此行为的目的在于将毕业证、学位证设计制作的自主权进行下放,用以使得大学为自身证书的含金量提供保证,从而去显著地表现出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及质量。然而谁能够想到,从这之后,证书印错的这类笑话几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那么问题到底是出在什么地方呢?
多 年 前 , 新 华 社 曾 一 针 见 血 地 指 出 , 这 根 子 就 在 于 高 校 对 于 “ 向 谁 负 责 ” 的 认 识 稀 里 糊 涂 , 文 章 称 , 许 多 高 校 的 资 源 , 人 力 配 置 都 围 着 领 导 转 , 领 导 重 视 的 处 处 有 人 盯 , 领 导 目 光 之 外 往 往 无 人 抓 落 实 , “ 领 导 又 不 是 三 头 六 臂 , 总 有 疏 漏 , 这 样 集 小 漏 而 成 大 漏 , 必 然 有 一 天 集 体 踏 空 , 闹 出 大 笑 话 ” 。
故而讲,大众针对相似这般低级失误的吐槽,并非是在进行上纲上线的行为,也不是把它当作笑话来获取乐趣,而是在宣泄一种情绪,并且表达一种期待而已 。
很明显能看出,并非外表的光鲜以及管理的行政化,而是大师、而是治学、而是育人,才构成大学应该有的样子,大学之大就体现在这些方面,低级失误的背后存在着高校的不严谨、不尽责教育部学位办,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高校去行政化”已经喊了许多年教育部学位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改革依旧需要朝着纵深方向推进。
越低级失误,越要深刻反思,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最该反思的是高校管理者,亟待纠正的是“向领导负责”的行政化之弊端 。
此外,该问责的必须问责,否则还会有高校前赴后继闹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