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是董晓妍,实习生为严一涵,通讯员乃华轩,4月9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了2021年综合评价招生媒体见面会,对相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今年,经教育部批准,华南理工大学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以及广东这5个省市,深化开展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也就是“631”综合评价录取。
媒体见面会。
包括采取该方式的8个招生专业,这些专业均设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而且共计划招收400人 。内容涵盖 “631”综合评价招生录取 ,还有新增本科招生专业与计划数 ,另外何镜堂院士担任2021级新生书院院长 ,华南理工大学今年的招生录取和培养计划 ,称得上堪称是 “干货满满” 。
广州国际校区作为大湾区国际化教育个案试点改革全面启动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下称国际校区,于2017年3月15日,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签约共同建设。国际校区采用在地国际化办学范式,也就是立足中国实际之处华工主页,融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沉浸式国际化成长环境,从而让全体学生在本土接受国际化教育。
智慧科室。

国际校区,作为华南理工大学“一校三区”当中的一个,对于2021级学生而言,若在既定的年限范围之内达到所需要的毕业以及学位授予的全部要求,那么便会获取由华南理工大学所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还有学士学位证书,此证书与其他校区的证书完全一样。
列为教育部跟广东省一块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工作当中的一项内容,今年教育部正式准许广州国际校区着手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华南理工大学于广州国际校区运用综合评价招生,在招生录取方面、学生培养方面以及毕业去向等方面针对校区办学予以优化升级,全面开启改革试点工作,探寻国际化办学的新途径。
创新工场展示。
聚焦前沿交叉学科,新增3个招生专业

在 2021 年,国际校区开始进行招生,招生的专业一共有 8 个,当中包含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还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微电子学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另外还有未来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以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当前最为热门的前沿交叉学科专业。
这里面,集成电路设计跟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今年新增加的专业。8个专业总共计划招收400人,当中广东省250人、上海市16人、浙江省36人、山东省58人,江苏省40人。国际校区的所有专业都是通过综合评价来招生的,于提前批进行填报,既给具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限制,让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同时也不会对普通批次的录取造成影响,多一次选择的机遇。
在国际校区学习,在国际校区生活所带来的感受,真的是与平日有极为明显的差异了。总体感受是,学校将本科生置于相当之高的位置,书院是如此这样做的,学院亦是这般把本科生摆在很高所处。19级智能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班专业的同学李金鹏,分享了他自己于国际校区学习以及生活的感悟,他讲在学习方面,在科研方面,课程运用全英授课方式而且着重培育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氛围浓郁,老师跟同学们的关系处于平等状态 。在生活上,国际校区的基础设施十分齐全,生活条件舒适。
创新工场参观。
新成立铭诚书院,由何镜堂院士任院长

铭诚书院,是国际校区成立的第二个书院,2021级新生会进入其中,受“现代书院制 + 全员导师制”的多重呵护制度大全,在这里得到文化的浸润,受到环境的熏陶,实现品质的养成,获得多元的培育,书院首任院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担任。 。
铭诚书院,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承载者华工主页,是达成“三全育人”的关键平台。其院名叫做“铭诚”,院训为“铭信至诚(铭信立世,至诚至真)”,这院训是从《中庸》这话而来:“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书院紧紧扣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推行一种全人教育理念,该理念是“德才兼备、知行兼修、通专兼顾”,把素质教育以及专才教育融入其中,集成配备了诸多功能房,像学习室、活动室、图书室、谈心室、咨询室、研讨室、办公室等,致力于去打造“50米文化养成圈”,还倾心打造“100米运动成长圈”,旨在给学生提供具备多元化的成长社区。
打造创新工场2.0,学生动手实践触摸前沿
国际校区踊跃去打造创新工场,其简称为I.F. ,它给学生供给条件完备且设施先进的科研平台,借此提升学生应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相应能力。国际校区已然建成了拥有化学中心、物理中心、电子电工中心、计算机中心等的创新工场,该创新工场覆盖各类实验室52间、设备2120台套,这是1.0版的创新工场。目前国际校区正在着手建设2.0版创新工场,并且全力以赴去打造成国家示范性工程创新训练中心。
致力于把产业以及技术的最新发展,还有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进教学过程,将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等先进制造技术,引入教学实践环节,2.0版创新工场;规划设计“一工厂三平台”,存在“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机器学习”“3D打印”“数字化加工”“传统加工”等25个实训模块,采用全天候24小时“智能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校区独特的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与国际交流资源,给学生提供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园、跨国境的交互实践模式,则注重培养链与创新链相融合,引导学生开展前沿探究、创新训练、竞赛驱动跟创业孵化。2.0版创新工场计划于2021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之后,国际校园会进一步打造这样一个3.0版创新工场,它融合了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商业培训以及管理培训等创新创业实践,从而达成学校国家级双创基地“一校三区”的布局安排。
附:五省市招生宣传及咨询方式公布
学校会派出国际校区招生宣讲团,前往上海市各地市,前往山东省各地市,前往江苏省各地市,前往浙江省各地市,前往广东省各地市开展实地宣讲,借助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来展示校区,以便于广大考生跟家长能深入去了解,校区当中各个学院会开通招生热线,欢迎大家通过电话咨询此类方式去获取更多专业方面的信息。
学校招生咨询电话: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
传真:
电子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