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前报导,四川成都外粤语校区搬迁校址后,493名中学生先后被检测出疱疹、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某些中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校区附近正在顶管的宗地上曾是三家化鞋厂,中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疑与化鞋厂“毒地”相关。
常外“毒地”事件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环保部、教育部先后发声。随着国家部委的介入,公众有理由期盼该块“毒地”不再“毒”。但是,六大问题仍存疑,疑惑不解,这种风波或再度发生。
一问,谁在捂盖子?虽然,中学生父母早就怀疑常外处于“毒地”附近,并自带儿子复检。2016年暑假前一周,每天都有中学生父母在校旁边示威。1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跟进报导……然而,“毒地”的瓶盖却被狠狠地塞住,数百名中学生在明知身体遭到残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念书。究竟是那个部门、谁在制止解决这一问题?背后有没有利益畸恋?是否涉及渎职、渎职?
二问,环评为什么退守?随着局势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媒体披露:常外属于先复工、后环评常州国际学校,且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中学选址当慎之又慎,与中学一路之隔就是曾形成严重污染的化鞋厂遗址,中学却能顺利建成,环保成了橡皮印章?还是环保被当枪使,成了充店面的“纸老虎”?
三问,中学为什么死扛?常外的中学生出现大面积身体状况不是三天三天,中学也并非不知情,面对中学生父母诉求,中学方面一味证实、推诿,心态令人吃惊。虽然中学是名校常州国际学校,升学率高,中学生父母甚至“求”着来,可像鸵鸟一样把头插入地下才能解决问题?中学生父母们就可放心?舆论指责就会消失?没有解决问题的正确心态只会加剧矛盾。
四问,该风波会怎么处理?经过中学生父母、媒体的不懈努力,常外这一名校再度出名了,不过是以与“毒地”相关联的负面方式。在地方部门全力证实之时,国家相关部委不断表态,要进行现场调查。其实,在风波水塌方出前,不能轻率觉得中学生重病与“毒地”存在不可排除的惟一相关性。这一风波将会往何种方向发展?是否会迈向高层注重、部门严查、当事方整改、责任人受处分、舆论胜利?事后的处理经验能够弄成事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