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非遗剪纸绘四月天,溯源其融合古代三节日

留学资讯2025-09-09 16:12:21佚名

大河网讯 目之所及,蛛丝纷扬,柳絮飘坠,红杏绽放,刹那间细雨飘洒,恰逢清明。时值仲春将尽清明节黑板报,暮春初临,人文气息与自然风光相互辉映,传统节日和自然节气在此刻交汇,我们迎来了清朗洁净的清明时分。

请问何处有酒肆?童子指向杏花村。很久以前,纷纷飘落的春雨里,一位诗人遇见牧童,吟咏出流传久远的诗句。今年清明前,南阳师范学院教师朱晓红挑选了农耕社会常见的牧童牧牛画面,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非遗剪纸,描绘了舒适宜人的四月风光。

朱晓红设计的清明剪纸

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

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这三个节日合并后,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清明节。朱晓红告诉笔者,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是古人依据农业时令、观测天体变化而总结出来的节日。这个节日既包含祭拜先人的习俗,也包含踏青游玩的习俗。祭拜先人的习俗源自寒食节,而踏青游玩的习俗则来自上巳节。

春秋时代,为了追念晋国那位忠诚正直的臣子介子推,设立了寒食节,当时会在农历三月开展用木铃宣布禁火的仪式,遵循古代改换火源的习俗,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预先准备好的食物。后来,这个节日慢慢增添了更多活动,比如祭拜先人、玩秋千、踢球和斗鸡等习俗。

清明节气习俗_清明节黑板报_清明非遗剪纸

大学生们来到焦作市武陟县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

朱晓红认为,当下的清明节,祭拜先人已经形成固定的风俗活动。每逢这个节日,不管在哪里,大家都会回到故乡追思逝者,寄托哀思,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媒体报道,一种既可规避旅途劳顿又能维系缅怀先人的网络祭扫形式,正受到当下许多青年及清明期间无法归乡人士的青睐。借助手机、平板或电脑等设备,人们得以祭奠逝去的亲人,现代科技为传统习俗注入了崭新内涵,既可表达对故人的哀思,亦可慰藉思乡之情,成为情感连接的纽带。网友“看山看海看世界”谈到,线上祭祖活动很有价值,借助网络平台,清明扫墓祭祖的文化价值被越推越远、越拓越深。

朱晓红为网友教授快乐小屋的剪纸

从前,家家户户祭奠祖坟,如今,公众常去陵园缅怀先烈,不管是长辈还是亡者,都会自然涌现思念之情,清明传统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不忘本、缅怀先人。朱晓红教大家制作故乡的欢乐小屋,告诫网友们清明时节要返乡祭扫。

人间四月正逢踏青好时节

梨花飘落正值清明时分,旅人踏青多数离城而去。这是南宋末年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所作,展现了一派动人的西湖春日景象:和风送来梨花的芬芳,清明节气悄然来临。众多百姓为了赏春,纷纷走出城门,四处游赏。

清明节黑板报_清明节气习俗_清明非遗剪纸

春天阳光正好,外出踏青,体会春日风光,体验与自然的融合,是清明节流传至今的一项风俗。朱晓红表示,清明既是时令节气,也是法定节日,既有喜悦,也有悲伤,既有追忆,也有希望。它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意味深长又饱含暖意,人们除了在追思中感悟人生意义清明节黑板报,更要主动享受生活情趣,痛快感受生命精彩。

身穿汉服的游客在洛阳市王城公园赏花拍照

携程应用最新公布的《二零二四清明假期出行趋势分析》表明,河南省突然晋升为热门旅游地点第七位,订购数量比去年增长达五八二个百分点,其中二十世纪零零年代出生的旅客比例接近五成,同时洛阳市也位列清明期间赏花好去处前十名单之中。

清明时节阳气上升,阴气逐渐减弱。祭扫之后,全家可以到山林原野中游玩。朱晓红提议清明期间安排空闲,拿起摄影器材,记录下世间的美好景致,不要错过窗外那蓬勃的绿色和芬芳的气息。

在诗词里邂逅此时节的气清景明

古人对于清明十分重视,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精选数首佳作,意蕴悠长,朱晓红向众人推介,希望大家能在诗意的氛围里慢慢欣赏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非遗剪纸_清明节黑板报_清明节气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诗篇,在众多咏叹清明风物的诗作中最为人熟知,它生动展现了清明时节的冷清与悲伤。诗人想要借酒来排遣愁绪,便向一位放牧的孩童询问前路,孩童却指着那杏花盛开的地方。诗歌在此处突然终止,但其中蕴含的意味悠长,引人深思。诗中那个在细雨中寻找酒肆的孤独身影,和许多去郊外赏春的人们一样,慢慢融入了这首诗,共同构成了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春日绝句》

宋·陆游

吏来屡败哦诗兴,雨作常妨载酒行。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清明节黑板报_清明节气习俗_清明非遗剪纸

清明期间,杨柳开始生长变绿,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杨柳的这种状态,常被形容为春天里绿意盎然的样子。因为这个特点,清明节也被称作“柳节”。民间流传着多种与柳树相关的习俗,比如折柳枝、佩戴柳条,还有将柳枝插在门口或屋檐上。古人认为柳枝具有驱赶邪祟的作用,所以人们在踏青游玩后,常常会摘下几根柳枝来把玩,或者戴在头上,又或者插在门楣和屋檐之间。人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防止虫害和疾病的发生,保护家庭平安,远离灾祸。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时节的月夜,微风轻拂,薄雾笼罩,白居易身居绿玉栏杆与赤砖墙环绕的宅邸之中,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春日景致,十分宜人。

《郊行即事》

宋·程颢

清明非遗剪纸_清明节黑板报_清明节气习俗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春天生机勃勃,山野百花盛开。清明时节,大家常成群结队外出,享受春日风光。田野换上翠绿衣裳,山间花朵星星点点,人们行走在柳树浓荫下,纵情游玩,这番景象实在令人陶醉。

微风拂过柳絮,旧友萦绕心头。此刻,扫墓与郊游依旧是清明节的核心活动。历经千年传承的清明仪式里,人们领悟到要爱惜生命,要把握光阴,带着憧憬奔赴明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