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很清楚清明节,不过清明节的起源,背景,内涵,却很少有人能讲明白。下面无忧考网就向大家介绍下清明节的起源,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来历一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踏青节,按照阳历计算,它通常落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这段时间,此时春光明媚,草木开始变绿,是人们外出游玩的最佳时节,古人因此形成了清明时节踏青并举行多种体育活动的风俗,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纪念活动,主要是用来祭拜祖先和清理坟墓的。
祭拜逝者称为扫墓,是一种纪念活动。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多在清明时节进行祭拜。清明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依据节气来掌握一年四季中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从而规划农业生产。清明一到,气温上升贝语网校,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适宜时期。因此有“清明前后,种植瓜豆”、“植树造林,不宜迟于清明”的农谚流传。
清明时节用以缅怀先人,核心活动是祭扫坟墓,祭扫体现着缅怀逝者、追思先祖、和睦宗族以及践行孝道的深刻内涵,正因具备这些价值,这个节日才被华人视为关键时刻。
清明时节正值春季中期与末期之间,相当于从冬至算起的一百零六天之后。祭扫先人的仪式多在清明前后十天之内举行。部分人士的祭扫活动会持续一个月之久。时至今日,人们依照传统在清明祭奠祖先、缅怀逝去亲人的风俗依然广泛流传。
清明节的来历二
清明节源于一个古老故事,故事里有个男子与大臣介子推同行,他们来到一片荒芜之地,男子十分饥饿,最终不省人事,介子推四处寻找食物,最终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男子充饥,男子吃了烤肉后苏醒过来,他感到十分疑惑,询问肉从何而来,介子推只好解释说是从自己大腿上取下的肉。此人张开了口,他内心深受触动,便说道:待我将来成为一国之君,定当厚待于你。
十九年后,那人真的做了国君,他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给有功之臣行赏,赏赐名单念得差不多了,还没念到介子推,旁边有位臣子劝他道:“主公把你放在后面,必定会给你更好的赏赐。”可是赏赐名单念完了,依旧没念到介子推,那人竟然把他给忘了。
有位官员提及:“君上,您怎会遗忘介子推,他可是曾舍身救驾之人!”君王闻言顿时惭愧,于众人之中遍寻不着介子推,其后得知此人因感伤,已整理行囊隐匿于绵山深处,遂派遣禁军前往搜查,耗费许久仍无其踪迹,最终君王心生一计,令从北、东、西三方举火围攻,而自身则驻守在南边静候。他嘟囔着说:介子推要躲火,应该从南边离开。然而火从清晨烧到黑夜,始终没见介子推现身,重耳焦躁起来,便让人把火熄灭,自己亲自进去搜寻,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介子推。旁边放着一首诗,表明希望重耳和百姓,不要在这天生火。重耳将这天称作清明节,同时也是寒食节。
清明节的来历三
我国固有的清明节大概在周朝时期发端,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岁月。清明最初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节令,每当这个时节来临,气温便开始回升,这正适合进行春耕春种活动,因此有了“清明前后,适宜播种瓜豆”的说法。同时,也流传着“植树造林的最好时机就在清明”的农谚。
清明的日期与寒食相近,寒食是民间禁止用火、扫墓的节日,慢慢地,寒食和清明就合并了,寒食既是清明的另一个名称,也成了清明期间的一种风俗,清明这天不生火,只吃冷的东西清明节最简短的来历,寒食和清明因此成为全国民众的重大节日,每当寒食来临,大家就不生火做饭清明节最简短的来历,只吃冷的食物。北方民众习惯食用预先制备的凉点心,例如枣饼和麦糕;南方地区则普遍享用青团以及糯米糖藕。每逢清明节,人们会将柳枝编织成环状佩戴在头上,同时将柳枝插于宅邸前后,借此表达追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