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变得越来越难,批准的比例一直不高。根据申请的实际情况,项目建议书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批准。接下来,医刊汇编译从选题的选定、课题研究的规划、表格填写的规范和技巧等方面,提出一些能提升项目建议书编写水平的建议。
选择题目时,通常要考虑几个方面,比如它的吸引力,能否引发共鸣,以及是否具备研究价值。所谓吸引力,关键在于创新,例如在理论层面有体系化的突破,在学科发展上有新的贡献,或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独到的见解。只有具备创新性,才能打动评委,进而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可行性要求主题既不可过于狭隘偏僻,缺少普遍意义,也不得过于宽泛,难以进行深入探讨。
二、课题论证的构思。必须具备令人信服的先前研究基础。在申请社科基金之前,务必完成周密的学术准备,这种学术准备意味着拥有充裕的初步研究积累和深刻、富有远见的深入探讨,具体到课题论证上,就是要展现出扎实且具有感染力的前期研究实绩。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源于前期的深入探索、知识汲取和经验沉淀,前期的收获是证明申请人具备执行申报项目研究能力的证据,因此与申报内容直接相关的先前成果对项目能否获批有着关键影响。所有得到社科基金支持的研究项目都具备与申报方向紧密关联,在学术界产生显著作用的学术成就作为基础,以此展现申请者的扎实学识和科研水平。
其次,课题研究需要展现与众不同的创新点。论证过程要包含新颖的见解和独特的视角,体现出前瞻性和独创性,避免简单的模仿。申请人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精炼地表达自己在课题中最有价值的发现,最引人入胜的见解。所谓“有价值”或“引人入胜”,是指基于扎实理论基础的突破,是在较高层面的创新。
第三,科研手段需严谨,构思须别致。评审社科基金时,标准里“主旨”分量最重,主旨方面既看想法是否独创起步网校,也看手段是否得当。所以,申报者面对具体议题时,需要运用综合学科、多元角度、多种手段的探究方式,同时进行周全考虑、细致规划,在说明中详尽说明研究步骤与策略、核心观点与理论依据、未来构想、实践方案等,明确列出预期达成的几项关键目标,并以生动表述突出其独到之处,借此打动评审人士,并体现研究者对后续学术探索的从容把握。
第四,参考文献必须确保权威性和时效性,这能体现申报者对课题研究现状的掌握程度,以及其学术积累和研究视野。由于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中对前期成果与参考文献有字数约束,因此在填写时需要仔细甄选,突出重点,将和研究课题密切关联的、具有权威性的、最新的学术成果纳入参考文献,切不可流于表面。
第五,表述需精准。课题构思可视为研究者向评审专家展示学术风采的窗口,其核心目标在于赢得专家认可。因此,填写表格时必须注重语言表达。全部课题规划要彰显研究者缜密、踏实的治学精神,在文字选用上切忌虚浮地夸大、拔高个人能力,避免频繁使用国内顶尖、国际前沿等字眼,同时也不宜言辞过于谦逊、自我贬低。以真实情况为基础,把自己的才能和学识借助项目说明充分地呈现出来,将自己的探索本领、在相关方面获得的成就完全地陈述出来,全文透露出坚定,才能够说服评判者。
填写表格的规范性和技术性,通常只要用心对待,就能完成得很出色。部分申请者尽管在课题论证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却因为忽略了填写表格的规范和技术细节,导致形式审查未能通过项目申请书,因而深感惋惜。填写“核心参与者”信息时,务必核实每位参与者最多只能参与两个活动,课题负责人不能同时作为参与者申报其他项目。申请表填写时,外观与实质同样关键,因为实质需要通过外观来展现。一份条理清晰、整洁美观的申请文书项目申请书,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初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