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2025年山东省高校排名,是由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和ABC排名官微共同完成的,该榜单表明,山东大学在全国排名第21位,并且继续保持省内首位,中国海洋大学位列全国第41名,排名省内第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全国第64名的成绩位列第三青岛理工大学排名,山东师范大学排在全国第111位,位列第四,山东农业大学则排在第130位,位列第五名。
需要关注的是,青岛大学在全国排名第140位留学之路,青岛理工大学在全国排名第201位,这两所高校分别稳居省内第7位和第14位,这充分展现了青岛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山东大学位居第一
山东大学凭借全国第21位、省内顶尖的排名,进一步确立了其在齐鲁教育界的领先地位。
该校在数学、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一直拥有稳固的领先地位,同时近年来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产业,并且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合作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机构。
该校青岛院区的海洋研究机构落成,使得多校区合作更加紧密。虽然全国评比结果与上一年度相同,不过它在科研经费增加和优秀学者吸纳方面,依然领先省内其他大学,是山东省高等教育体系的稳固支柱。
青岛大学排名第七
青岛大学位列全国高校第140位,在山东省内排名第七,是青岛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青岛大学是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在医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等领域拥有显著的地方声誉青岛理工大学排名,其附属医疗机构每年服务病人数量超过一千万。
近些年借助上合示范区带来的优势,学校增设了俄语、物流管理等相关学科,并与海尔、海信等本地公司合作,着力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不过,该校在全国的排名从2024年的位置下降了五名,跟同城的第三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相比,差距非常明显,今后必须在学科建设的精细度和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上找到新的发展点。
青岛理工大学位居第14
青岛理工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01位,在省内高校中排名第14位,这一成绩使其保持在理工类院校的中等水平。
这所学校在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传统工科方面基础扎实,近些年着重发展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承担了青岛地铁、胶东国际机场等大型工程的设计工作。它和中车四方、青建集团开展的联合培养项目,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实际锻炼平台。
虽然整体名次比上一年减少了八个位置,不过这所大学在省内同类理工院校中,依然比烟台大学(排名第十六位)表现更出色,这表明了其“产业匹配式”人才培育模式正逐步显现出积极效果。
从整体榜单分析,济南和青岛构成了主导地位,前十名里有七所高校位于这两个城市,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分别体现两地最优秀的高等教育水平。
青岛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等科技类院校,构筑了与产业相契合的高等教育群体。
同类型中,曲阜师范大学(第12名)、临沂大学(第22名)因为资源与地理位置影响,排名一直低于150位。山东财经大学(第9名)、齐鲁工业大学(第11名)在财经与工科领域,受地域因素制约,学科影响力有待加强。
当前这份榜单反映出山东省大学分布极不均衡,顶尖高校高度集中,中间力量明显不足,而普通院校则处于边缘状态。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这三所学校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名校的领先地位,也凸显了地方高校面临的转型困境,同时揭示了特色院校所遭遇的发展难题。
长远来看,借助“强化省会”和“发展海洋”这两大方针,怎样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均匀分布,是解决山东省各地发展不均的核心问题。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