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球金融市场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三月。
三月十四日,硅谷银行出事后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规模是硅谷银行两倍还多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也陷入困境。这家银行在同一天公布的二零二二年年度报告里,坦承在财务报告方面的内部管理有非常严重的漏洞。
第二天,当沙特国家银行作为瑞士信贷最大股东宣布将停止向该行提供任何资金支持的消息传出后,市场参与者的焦虑情绪更加高涨。同日,瑞士信贷在欧洲交易所的交易时段内股价一度下挫至每股1.55瑞郎,创下历史记录中的最低点瑞士银行官网首页留学之路,最终收盘时该股票价格依然下跌了24.2%。
然而,瑞士当局与硅谷银行类似,决定出面拯救陷入困境的瑞信。瑞士国家银行与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于3月15日傍晚联合发布声明表示:如果需要,瑞士国家银行将给予瑞士信贷资金援助。3月16日,瑞士信贷宣布,打算向瑞士央行申请最高500亿瑞郎的贷款,并且提议用大约30亿瑞郎的现金来购回部分债券。
当前,依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的信息,瑞士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瑞银集团(UBS),正与瑞士信贷展开磋商,意图购置对方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而瑞士信贷此时正遭遇严峻的挑战。该报道进一步指出,瑞士的监管单位于3月17日晚上,已向美国及英国的同行通报,两家机构合并是他们的首要方案,期望在下个周一股市开盘之际,就能就一个明了的处置方法达成共识。
针对这一情况,3月18日《中国企业家》主动联系了瑞银集团,该机构回应称不作任何评论。
瑞士信贷,一家拥有167年悠久历史的知名金融机构,近些年频繁曝出负面消息:持续性的账目赤字、多项投资失误、管理混乱状况、核心管理层动荡……经历经营困境与形象受损的双重打击,瑞信相关利益者的信任感正逐步瓦解。当前欧美金融领域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瑞士银行官网首页,对于这家机构而言,重建信心或许是最关键的资源。
瑞士信贷自曝内控缺陷
三月十四日,瑞士信贷公司在其近期公布的年度总结文件中承认,揭露了存在的一个关键性失误。
这份年度报告原本计划在一周之前发布。3月9日,瑞士信贷公司接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电话。该委员会针对瑞信之前公布的2020年和2019年现金流量表修正版本,提出了若干技术性问题。鉴于此,瑞信方面决定将2022年的年度报告发布时间向后推迟。
瑞信后续公布的年度报告里,并未明确说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的质疑是否已经处理完毕,不过公司提到,负责审计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二零二二年财务报表相关流程的内部控制是否到位,给出了不乐观的结论。这种不足之处,又引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瑞信没能建立起并保持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用以发现和评估财务报告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错误信息。
瑞信透露,他们正在实施纠正手段,意图纠正先前两年报告和管控流程中存在的显著不足,不过此举或许需要投入相当可观的投入。
瑞信在揭露问题之前,已经连续两年出现经营亏损情况。根据瑞信2022年的年度报告,2021年全年实现的净亏损金额为17亿瑞郎,到了2022年全年,净亏损扩大到73亿瑞郎。公司预计在2023年将继续面临严重的经营亏损,而到了2024年则有望实现盈利状况的改善。
当前,瑞信也遭遇资金持续撤离,2022年该行资金总流出高达1232亿瑞郎,相比之下,2021年这一数字为309亿瑞郎。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6日披露,随着市场对瑞信遏制持续亏损和客户流失措施失去信心,其持股时间最长的股东之一已经清仓了在该行的所有股份。
三月十五日,沙特国家银行主席Ammar Al在采访中清楚说明,由于监管约束,不能给瑞信追加更多资金援助。Ammar Al谈到,不能继续提供资金是因为持股比例将突破百分之十,这涉及监管规定。他还提到,瑞信或许并不需要更多资金,沙特国家银行对瑞信的转型方案表示认可。
据了解,沙特国家银行于去年参与瑞信重组,购入其9.9%的股权,由此转变为该机构的头号持股人。
最近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已经让金融界感到担忧,这种情况下接二连三的坏消息放大了市场的焦虑,不仅造成瑞信股票3月15日下跌了24%,创下了历史最低点,还使得欧美金融机构股票普遍下挫。
瑞士国家银行与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当晚联合发表声明,指出瑞士信贷符合对系统关键银行设定的资本与流动性标准,如有需要会给予流动性援助。3月16日,瑞士信贷决定行使其权利,通过担保贷款及短期资金调度方案向瑞士央行申请最高500亿瑞郎的借款。
瑞信另外公布,将动用高达三十亿瑞郎的资金,用于购回部分其运营企业的优先债务。瑞信的行政总裁强调,这些举措是该公司为增强自身实力而果断实施的步骤,旨在协助公司继续推行其战略调整计划。
前一天,瑞士信贷董事长Axel曾强调公司资金状况良好,负债情况稳健,无需国家财政支持。当公众将瑞信困境同硅谷银行事件相提并论时,Axel明确指出这种比较存在偏差。
多次陷入丑闻
瑞士信贷这家机构,自1856年诞生以来,就与硅谷银行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主要面向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服务;瑞士信贷则是一家总部设在苏黎世的世界性大银行,具有全球系统性的重要地位;它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传统银行业务以及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
瑞士信贷是瑞士境内排名第二的金融机构,仅次于瑞士银行,同时被业界视作全球范围内三十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之一。到2022年年底,瑞士信贷所持有的全部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五千三百亿瑞郎以上。
这家历史悠久金融机构近年问题频发,自身经历困境时期,也多次引发市场对危机的忧虑,仿佛重现了某些标志性事件。多家媒体对它评价不佳,《华尔街日报》称其为“欧洲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存在”,法国《费加罗报》形容它是“欧洲金融领域的不稳定因素”,《华盛顿邮报》则视其为“欧洲金融体系的薄弱之处”。
二零二一年三月,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黄执掌的家族基金创下“人类史上最大单日亏损记录”,瑞信在此番爆仓事件中蒙受五十五亿美元损失。就连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在评论此事时都表示:“参与其中的投资银行都是愚昧的,而瑞信则是最大的愚昧者。”
瑞信在后续调查文件中坦承,该事件揭示了瑞信在风险控制环节存在的若干核心问题,包括对风险失控现象没有追究责任,关键风险监测机制遭到业务部门普遍无视,同时职员普遍回避深入探讨,也不肯研究那些可能引发重大财务损失及声誉损害的议题。
同一年内,英国一家金融业务公司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向英国司法机构提出了破产程序申请,在它申请破产程序之前,为它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中包含瑞信公司旗下的价值100亿美元的专业供应链基金,最终该100亿美元的投资只拿回了70亿美元。
风险管控存在缺陷导致投资出现损失,这仅仅是瑞信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开端。2022年,瑞信因协助毒品贩子进行资金清洗活动,被司法部门认定有罪,是瑞士历史上首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刑的大型金融机构。不仅如此,瑞信还被揭露伪造超过8.5亿美元贷款给投资者,最终面临近5亿美元的行政处罚。
二零二二年十月,瑞信决定启动自我挽救程序,披露了持续三年的调整方案。此方案提议剥离证券业务板块,将经营重心转移到资产管理领域。瑞信计划在二零二五年十二月前削减九千名员工,即便如此,市场参与者的信任度仍在持续下滑。二零二二年全年,瑞信的资金外流达到一千二百三十二亿瑞郎,其中仅第四季度,客户就转走了十一百零五亿瑞郎的资产。
瑞士信贷一位高层近日接受访问时表示,资本正持续流出该国,不过流出步伐已经明显放缓。
瑞士信贷的前景推演
瑞信遭遇投资信任度降低的困境,已成瑞士当局与市场的共同看法。这与此前两周美国部分金融机构倒闭所引发的忧虑情绪相关联,同时也是瑞信近些年自身问题不断累积所致。
这个故事最差的地方在于,瑞士信贷的财务状况,包括它的资本和资金储备,完全无法支撑股价下滑和投资者信任的瓦解。金融分析师 Loïc Bhend在接受瑞士《时报》的采访中着重指出:一旦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遭遇挑战,那些牵扯进诸多负面事件、表现最不尽人意的银行就会成为首要目标。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瑞信事件确属因内部管理存在缺陷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的特殊情况,同时反映出当前全球经济低息环境终结后,金融系统内部容易暴露出问题的普遍现象,例如英国养老基金面临的困境、美国一些地方性银行近期倒闭等情况。
然而,瑞信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更为庞大,各方面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更为宽广。关于风险是否会进一步扩散,中金公司表示难以准确预测和回应此类情况——首先,现阶段几乎无人能彻底阐明潜在可能的传播隐患,特别是期限不匹配、资产交织和风险敞口等具体情况都不明确,多数情况需等到问题显现才能掌握,否则市场本就无需猜测对峙;其次,部分风险恰恰是市场波动直接引发的,也就是所谓的“下跌引发的问题”,这类情况或许已非问题本质。”
市场也在推演瑞信的结局。
第一种可能性在于,公司按照现有模式维持运营,并且会推进去年十月披露的调整方案。银行分析师 Ryan 指出,瑞士央行的表态是一个明确信息,表明瑞信将保持当前运营状态。实际上,监管机构通过联合公告给予支持,但并未调整瑞信的组织架构,也未改变其持续运作的本质。还有人对瑞信能否成功执行方案并实现盈利表示不确定,晨星的分析师指出,瑞信可能不得不再次进行融资,目的是重新赢得投资人的信任。
第二种情况是,把“健康”的业务——涵盖资产经营、财富经营以及部分投资银行业务——转让出去,或者让其在股票市场独立挂牌交易。实际上,去年十月公布的调整方案里,拆分瑞信第一波士顿(CS First )就是关键步骤。瑞信打算借助拆分来保全业绩最出色的投资银行业务,同时促使母公司更加专注于财富经营。
第三种潜在情形为某家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并购瑞士信贷,据称瑞银正商议接手瑞士信贷的全部或部分股权,瑞士境内两大银行的董事会计划在本周末分别召开会议。
不过,目前仍不能保证双方会达成协议,瑞信对此也不予置评。
参考资料:
《瑞信事件再度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稳固性疑虑》,中金公司,刘刚,李雨婕,杨萱庭
瑞信发布了对冲基金倾覆事件的考察通报,其中提到大宗经纪业务的两项关键屏障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这一消息由澎湃新闻报道,记者为孙铭蔚
《 pour 》,Le Temps
《从 到 瑞士:多年 在 的冲突如何达到顶点》,CNBC
《, 分解, … 为 的 》,时间
《:四份声明为该机构辩护》,勒
《UBS in talks to 》, Times



